《虞美人》、《青玉案》名句赏析
(2011-11-21 19:25:45)
标签:
杂谈 |
《虞美人》
作者生平介绍: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继位时南唐已对宋称臣,处于属国地位。李煜在位15年,不修政事,屈辱苟安,沉湎于奢靡逸乐的宫廷生活。975年,宋灭南唐,李煜肉袒投降,被俘到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封违命侯,成了“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阶下囚,相传三年后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写作背景:
《虞美人》写于李后主被俘将死的前夕,是他的代表作。
名句赏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了设问,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本句以水喻愁,使愁有了体积,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和形象化。大江里的春水是无穷无尽的,越积越多,且缓慢无声;后主的忧愁也是无穷无尽的,难以言说和排遣的,两者有高度的类同性,所以用水喻愁是十分贴切的。
《青玉案》
作者生平介绍
写作背景:
贺铸《青玉案》
名句赏析: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此句连用三个比喻来表现“闲愁”之多、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以江南景色比喻忧愁的深广,以面积广大喻愁之多,“满城风絮”以整个空间立体地比喻愁之深广,“梅子黄时雨”以连绵不断比喻愁之时间长和难以断绝,兴中有比,意味深长,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分析以上两句的异同之处:
相同之处:
1、从作者生平来说,都抒发了作者一生抑郁不得志,抱负不得施展的情怀,只不过人物身份不同。
2、从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来说,写作的时候,作者都处于人生的低谷时期。
3、从以上两首词句的内容上来说,都是表达了作者连绵不断的愁绪。
4、从修辞手法上说,都用了比喻、夸张和设问的手法。
5、从表现手法来说,都将愁这个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了,形象贴切,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愁绪。
不同之处: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