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普京和奥巴马又见面了。这一次,他们因出席G20峰会相聚土耳其。一天之内两次互动,引发众多猜想。这场普奥会距离巴黎恐袭事件仅仅过去两天,美俄在反恐问题上能否结成统一战线,成为最大的疑问。

普京与奥巴马上一次出现在同一场合是9月28日联大会议期间。略显尴尬的握手后,两人进行了长达90分钟的闭门会谈。外界至今都无从得知他们到底谈了什么,但结果却很清楚——普京在叙利亚闪电出手,空袭行动持续至今;整整48天以后,两人又一起出现在了土耳其海滨城市安塔利亚。早在本次G20会议召开前,俄美官方均透露:普京与奥巴马没有正式会谈的打算,但白宫卖了个关子,略显暧昧地表示——两位领导人在峰会期间有足够的时间“好好谈谈”。

事实上,他们在15号一天时间里就有了两次互动:
第一次发生在各国领导人拍摄“全家福”照片时,奥巴马在与韩国总统朴槿惠握手后,正好与普京迎面对上。法新社还特意掐了表,计算握手总共持续了六秒钟;奥巴马还轻轻拍了两下普京的胳膊,普京微微点头加以回应。在场的西方记者写道,看起来气氛还不错;

随后,利用金砖国家首脑会谈与G20峰会工作会议之间的休息时间,普奥之间上演了第二次接触——他们首先在休息厅内站着对话,随后又“转移阵地”,坐到咖啡桌的两端详谈。画面显示,参与会谈的只有奥巴马的核心幕僚——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苏珊

时间回溯到2001年。9·11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俄罗斯各大电视台纷纷以特别节目的形式密集报道,俄罗斯民众纷纷表达对美国的同情,普京更是亲自发表全国电视讲话,表达对美国的支持:
(恐怖袭击)影响的范围绝对不仅仅是美国
这是对全人类的疯狂藐视
我想代表俄罗斯政府对美国人民说
我们和你们站在一起
我们能够感受到你们的痛苦
我们支持你们(普京,2001年9月)

普京对美国的支持并不仅仅停留在语言上——9·11事件后不到一个月,北约发起了在阿富汗境内的反恐行动,普京选择用实际行动“力挺”,向各国情报部门提供了很多情报。在支持美国反恐的同时,普京还主动为美俄间的对抗氛围降温,美方高层甚至感叹“冷战真的结束了”。

阿富汗战争开始后,北约一直苦于没有临近的军事基地,后勤补给成了巨大的难题。这一刻,又是普京力排众议,为北约使用俄方传统盟友——中亚国家的军事基地开了绿灯。从2001年启用到2014年关闭,13年时间里,北约设在吉尔吉斯斯坦玛纳斯基地的转运中心、为多国联军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发挥了巨大作用。

更为关键的是,以反恐为契机,美俄开启了一段短暂的蜜月期——反恐合作带来的积极成果最终远远超出反恐本身:比如,2001年11月,在9·11发生不到两个月后,普京首次访美,两国在反导问题上就取得了一定进展——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宣布,用十年时间将美国部署的核弹头数量从大约7000枚减少到1700-2200枚。

2015年的地缘政治环境显然与2001年不可同日而语,也无法进行单纯的比较,美俄能不能将阿富汗反恐合作的模式复制到叙利亚问题上,仍然需要时间检验。不过,一直被美国要求与俄罗斯保持距离的欧洲小伙伴,显然在反恐压力下更加焦虑,已经发声力促美俄联手了。

法国战机15号发起了针对伊斯兰国的报复性空袭,规模之大,近期罕见。但法国的强力行动无法掩盖一个核心问题:美国在干什么?美军又去了哪里?巴黎恐袭事件后,奥巴马的选项又剩下多少?
根据法国国防部公布的消息,当地时间15号,法军出动12架飞机对位于叙利亚北部拉卡的“伊斯兰国”目标发起空袭,共投下20枚炸弹。这是法国今年9月开始在叙利亚境内实施空袭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这轮空袭被外界广泛解读为、是对巴黎恐袭事件的报复行动,因为其指向性十分明确——拉卡正是“伊斯兰国”的大本营,此前还有伊拉克官员透露,巴黎恐袭事件的前期策划正是在拉卡进行的。

随着法国唯一的航母“戴高乐”号即将在本月18号抵达波斯湾,未来一段时间,法国在中东的军事行动势必将迎来一轮升级。不过,法国终究力量有限。

客观来说,美国近期的确表现出了加强打击极端组织的势头:12号,原本驻扎在英国的6架美军F-15E战机飞抵土耳其南部的因吉尔立克空军基地,进一步充实了美国在叙利亚开展军事行动的力量;此前,白宫还决定向叙境内派遣少量特种部队。而就在巴黎恐袭事件发生前一天,奥巴马接受了美国广播公司“早安美国”栏目专访时,还不无得意的宣布已经完成对“伊斯兰国”的“压制”。

奥巴马还表示,美方已经遏制了极端组织招募人员的势头。但一天后发生的血腥惨案、再次打了一个响亮的耳光。显然,巴黎恐袭事件让要求美国在军事上多出力的呼声进一步高涨。15号,压力下的奥巴马公开承诺,将加码打击极端组织。但令人失望的是,白宫并未公布任何加强打击的具体措施。

美联社援引多位专家的话说,即使发生了巴黎恐袭事件,奥巴马政府可能仍不会派遣地面部队,而是让目前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军事人员更接近作战前线,为美军空袭提供更精确的目标信息。这样的措施依然不会对战场形势产生决定性影响。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北约集体行动的概念突然被热炒——连日来,美国国内呼吁法国寻求启动北约集体防御机制的声音四起。

另据美国《防务新闻》报道,如果天气条件允许,美军“杜鲁门”号核动力航母将在当地时间16号从美国东海岸的诺福克军港出发,前往波斯湾打击极端组织。自“罗斯福”号10月初撤离后,美国在中东一直面临航母空缺的状况——“杜鲁门”号的部署到位、将是北约前线反恐力量的重大提升,但正如美联社等媒体的评论,没有更大的政治决心,摧毁极端组织永远也只是幻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