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02所研制的国产单兵外骨骼首次正式亮相,它有多神奇?与国外相比,又处在什么样的水平呢?
2. “单兵外骨骼”究竟是什么?
3. 在非军事领域,如医学、康复治疗和建筑行业领域,“单兵外骨骼”发展如何?
今日嘉宾
中国海军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 尹卓
导读
近日,“2015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在北京开幕,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02所研制的国产单兵外骨骼首次正式亮相。外骨骼能使得人类跑得更快、跳的更高。除了军事领域,它还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康复治疗和建筑行业。不知您是否还记得,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开球,就是借助外骨骼技术完成的。
从头讲起 “单兵外骨骼”是什么?
外骨骼,全称动力外骨骼或动力服,由骨骼模样的框架组成,是可以让人穿上的机器。这种装备通过外置发动机、电池或者液压系统,为人体提供额外能量供四肢运动,从而增强穿戴者的力量和耐久力。

外骨骼一直就与军事用途密不可分
从一开始,外骨骼就与军事用途有着紧密联系。军方研制外骨骼,不仅希望增加士兵在艰苦地形和战场的持续作战能力,还希望拓展更大的负重能力,带动士兵的外部防护装甲。因此军用单兵外骨骼的发展重点是具有防护性能的动力装甲。大家熟知的“钢铁侠”,实际上就是军事专家梦寐以求的动力装甲。当然现在的技术距此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

单兵外骨骼适应现代化地面部队作战需求
外骨骼系统作为单兵装备领域的新发展点,得到了军事大国的普遍重视。虽然军方不能期待单兵外骨骼能让士兵成为钢铁侠,但一个“士兵背负数十公斤装备、在高原山间健步如飞”的场景,有着十足的吸引力。对此,本台特约评论员尹卓表示:中国军队配置的单兵外骨骼主要用于地面部队,它适应现代化作战需求,现代单兵平均负重25到35公斤;由于未来战争不完全是机械化作战,单兵外骨骼可以加强部队持续作战能力、保持战斗力。

国产外骨骼系统国内首亮相 表现优异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02所研制的国产单兵外骨骼,这次出现在北京展会、被认为是这种系统国内的首次正式亮相。其额定背负负荷35公斤,额定搬运负荷50公斤,额定负荷平地步速每小时4.5公里,平地行走续航20公里,能够做出一些诸如地面匍匐等较为复杂的动作,在安装上前向搬运辅助装置后,还能举起50公斤重物。

专家:中国单兵外骨骼发展赶上世界先列
那么在外骨骼技术上,一直紧跟国际发展步伐的中国,目前处在什么水平呢?对此本台特约评论员尹卓表示:中国单兵外骨骼发展基本赶上了世界先进行列,我单兵外骨骼可根据身高调整,力度、重量也可以进行选择,此外,还可进行智能化设置。

2014年为“外骨骼”大年 曾助世界杯踢出第一球
除了在机械外骨骼的帮助,一名巴西截瘫青年,独立行走到场地中央,用脑电波控制自己的“脚”,为巴西世界杯踢出第一球。同样在2014年体验这项技术的,还有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士兵埃雷拉。当年11月21日,在美军的彭德尔顿兵营,在阿富汗致残瘫痪的埃雷拉借助外骨骼机器人“ReWalk”,恢复了行走能力。同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公布了为美国海军研发的外骨骼系统装备,它可以帮助船员更省力地工作。

日本多款“外骨骼”产品赚足眼球
此外,日本公司2013年7月推出的一款“动力夹克MK3”,能够精准的拿取生鸡蛋。使用者只要打开前盖、进入驾驶舱、然后再关上前盖,就可以自由行走了。该产品在东京街头街头测试时,可是赚足了眼球。此外日本松下公司日前宣布,将开始销售外骨骼,旨在帮助工人更容易地举起和携带物品,减少受伤的风险。

以色列法国外骨骼领域发展迅速
此外,以色列和法国在外骨骼领域的发展也很迅速。以色列的外骨骼技术发展较早。2008年,瘫痪了20年的以色列人拉蒂·凯奥夫在外骨骼的帮助下,重新走上街头。法国的“大力神”可穿戴式外骨骼。“大力神”外骨骼的独特之处在于,不采用无线电控制,能够自动探测到肢体运动,随后代替穿戴者执行这一动作。与其他竞争项目不同的是,“大力神”外骨骼采用专利技术,具备出色的性能和密实度。它可携带100公斤重物,电池可使穿戴者以每小时4公里的速度行进大约20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