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CCTV-4今日亚洲】本月5号,也就是元宵节当天,有媒体公开了数张歼-20战机试飞的最新照片。这几张照片一经公布,就迅速引发外界关注——因为这是外界第一次看到同时有两架歼-20出现在试飞场上。其中一张显示,两架歼-20机头相对,“面对面”地停在跑道上。两架战机的机身上分别标注着“2013”和“2015”两个数字。而2013和2015号正是歼-20用于试飞的最新版原型机。2013号原型机于2014年11月29日在成都飞机制造厂首飞成功,这是歼-20的第五架原型机,也是改进批次的第三架。2013号歼-20首飞成功后不到一个月,刷涂编号2015的第六架歼-20于2014年12月19号升空试飞。
http://mmbiz.qpic.cn/mmbiz/eYia3aRevWe0ibPqJxoUVKeMpicsKXl412AicibpNKb0fpWlaXgQw3QO53gicUuad7LtczMdzxFod6SUPg5PjZVQBNLA/0?wxfrom=5歼-20研发再提速?" TITLE="“双龙闹元宵”
实际上,在近年来国产战机的研制中,随着试飞项目越来越复杂,很多型号都增加了原型机的生产数量。例如歼-10就有6架试飞用原型机,后来随着设计的微调又追加了若干架,试飞科目更为复杂的国产舰载机歼-15也有7架试飞用原型机。对此,本台特约评论员尹卓先生表示,第1架原型机一般考察飞机外形,第2架原型机一般进行破坏性试验,测试飞机在极端条件下的表现,第3架原型机一般测试飞行控制系统,第4架原型机一般测试导航和雷达等系统和飞机的飞行高度速度,而第5架原型机测试飞机武器系统,若经费充足的话,多项测试就可以“齐头并进”,只有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部分测试项目才要“排队”进行。
中国的新型战机从首飞到服役的周期一般是5-6年左右——歼-10于1998年首飞,2003年年底定型;歼-10B在2008年底首飞,2014年服役;歼-11B于2003年底首飞,2008年初服役;歼-15则是2009年首飞,2014年初批量装备。照此计算,2011年首飞的歼-20最早有望在2017年开始批量装备。有分析就认为,两架歼-20元宵节同时亮相标志着该机离定型已经不远,即将进入量产阶段。
http://mmbiz.qpic.cn/mmbiz/eYia3aRevWe0ibPqJxoUVKeMpicsKXl412AkuNhgv10QNPdySbNPYJicnzEENkCDKeAiboqb4LMkvwXZ4PUMkXyLcCA/0?wxfrom=5歼-20研发再提速?" TITLE="“双龙闹元宵”
放眼中国周边,尤其是东部方向,美制五代机的布局已逐渐成形。美军目前在冲绳嘉手纳基地轮换部署F-22;F-35服役后,首个海外部署的地点也已经确定为日本西部山口县的岩国基地;日韩两国都已经确定把F-35作为下一代主力机型,此外,新加坡也一直对F-35保持浓厚的兴趣。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数据显示,2006年F-35首飞后,直到2012年11月,其累计飞行时间才超过5000小时;但随后试飞强度迅速提高:2013年9月,飞行时数已突破1万小时;2014年4月,又进一步超过1万5000小时。
本文仅为摘要,详闻请收看3月8日晚11点《今日亚洲》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