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欧洲航天局称,按照计划,“菲莱”着陆彗星表面后,搭载的电池可以支持它运行约60个小时,之后太阳能电池将负责电力供应。但是由于“菲莱”在彗星上的着陆点位于一处峭壁的阴影下,太阳能电池无法充分接受阳光。
15日,欧洲航天局宣布“菲莱”已经断电,进入休眠状态。“菲莱”的所有实验设备和大部分系统都会关闭,直到太阳能电池板获取足够阳光为其续航。
欧洲航天局称,断电前,“菲莱”曾将太阳能电池板调整角度,以最大程度地接触阳光。随后,它通过机器人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信息说:“我有点儿累。你们已经收到数据了吧?我要睡一会儿了”。欧洲航天局表示,根据“菲莱”现在的位置,如果只依靠它自身的太阳能电池,那么“菲莱”重新苏醒需要至少2个月的时间。目前欧洲航天局正在尝试让机器人用自己的太阳能电池为“菲莱”充电,以缩短其休眠时间。
欧洲航天局于2004年发射升空无人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在经过10年的漫长“追星”之路后,13号凌晨,欧洲航天局欧洲空间运转中心确认,彗星探测器“罗塞塔”携带的着陆器“菲莱”已在“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成功着陆,成为世界首个成功着陆彗星的小型探测器。
与其他彗星不同,“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的外形并不像土豆,而是“连体儿”,形似一只橡皮鸭。按计划,“菲莱”要落在“橡皮鸭”头部的一处平坦区域。为了防止它弹走,科学家们为它设计了冰螺栓、“鱼叉”等锚定装置,还在其顶部安装了一个推进器,以确保它在降落时固定在彗星表面。
然而,10年前的设想并没有完全实现:推进器失灵,“鱼叉”在着陆后也没有按计划射出。“菲莱”在“橡皮鸭”脑袋上弹跳两次,最终落在彗星上一处峭壁的阴影之中。
本文仅为摘要,详闻请收看11月16日晚11点《今日亚洲》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