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事实上,福岛核事故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随着大气运动,爆炸产生的放射性羽状物已经“漂洋过海”,欧洲和北美洲都先后发现了“福岛核污染迹象”,更是有大量高浓度核污水被排入太平洋。然而,在事实面前,日本官方专家却坚称,海洋生物和环境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可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已经发现了体内含有放射性物质的鱼类。
高浓度核污水从电站渗出,流入太平洋,严重污染了附近生活的鱼类。监测显示,临近鱼类体内的核辐射量,超出正常标准近2500倍。受此影响,日本渔民只能远赴公海捕捞。但即便如此,捞到的海产品,也不能保证完全对人体无害。每次收获的鱼,都需要挑选样本,送检化验。
表面上看,远离事故地点的海域,似乎不会受到放射物质的影响。但随地球转动产生的洋流,却将这些有害物质散播到了更大的范围。然而,日本政府聘请的气象专家却声称,从福岛核电站内、源源不断流入海洋的放射性污水,并不会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尽管日本政府一再保证,但是关于太平洋是否会被放射物污染的担心仍旧是个现实问题。这种担心一直蔓延到了大洋彼岸。分析结果显示,美国西海岸捕捞的金枪鱼,曾被福岛核污水中的铯137和134污染。
眼下,日本政府正试图借专家之口,隐瞒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但福岛核事故的放射性污染物、却正在不知不觉的向全球蔓延。截至目前,美国西海岸已开始对含有放射性物质的鱼类进行监测。
本文仅为摘要,详闻请收看4月2日晚23点《今日亚洲》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