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让孩子学会阅读,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2022-07-12 09:16:37)

 

如何让孩子学会阅读,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1.阻碍孩子爱上阅读的拦路虎有哪些?

孩子不知道读什么书。梅子涵说:“优秀和经典的书,不是只有那些很久年代以前的才是,只是安徒生,只是托尔斯泰,只是鲁迅;当代也有不少。只不过是我们不知道,所以没有告诉你;你的父母不知道,所以没有告诉你;你的老师可能也不知道,所以也没有告诉你。我们都已经看到了这种‘不知道’所造成的阅读的稀少了。”(梅子涵《一辈子的书》国际大奖小说前言)

对于这段话,我深有体会。刚开始,面对孩子们不愿阅读的现状,我也是苦无良法。后经调查,原来的语文老师并不是不给孩子们推荐书籍,她也曾不厌其烦的推介诸如鲁迅的《朝花夕拾》、冰心的《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经典书目,可家长把书买来了,孩子们却将其束之高阁。为什么?究其原因,这些书离孩子们太远了。不论是写作手法还是表达方式都不为现在的孩子所喜欢,作为孩子的阅读入门书显然是不合适的。

而作为老师的自己也没有读过几本儿童文学的书,给孩子们推荐也就和前语文老师一样显得力不从心。

2.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找到孩子感兴趣的点,找他的最近阅读区。你推荐的图书都是他想关注的,书里面有他的快乐,孩子慢慢地就爱上了阅读。读到一本好书以后,肯定是不会过瘾的,这本书的作者写的其他的书也一定会拿来读的,而与这本书内容相关的图书更不容错过。就这样以一本书为基点,像滚雪球一般就会越滚越大,书读的也越来越多。而读的越多,脑子受作用的面越大,未知的内容也就越多,所要急切了解的内容也就越多。长此以往,想不养成读书的习惯都难。当然,在读书的过程中,笔记是少不了的。作摘抄是较简单且不用动脑子的一件事情,别人说什么,认为好,直接拿来;作总结是较高级的读书方法,作者说了很多,一页或者几页甚至于一本书,但有时就是一个意思,若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不仅有利于理解,更有助于将来查阅;还有一种就是写心得,做批判。和作者以笔为媒介,唇枪舌剑的辩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此这番,虽得不着精髓,个中三昧也就了然于胸了。

3.提升亲子阅读效果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首先自己要真喜欢。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知道亲子阅读的重要性,也不是我们没有参与亲子阅读。更多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阅读计划,作为家长的完成不了。计划制定的太过宽松,没有意义;制定的太过严苛,因为我们成年人的时间很多时候是自己把握不了的。总有那些我们无法控制的突发事件阻挠我们去执行计划。《弟子规》中有“宽为限紧用功”,做计划的时候既要严格也要有一定的弹性。

4.市面上的童书太多了不知道怎么选,如何科学地给孩子选书?

目前咱们语文书上有“快乐读书吧”的栏目,每学期会给大家推荐2-4种书,还有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套紧跟教材的《同步阅读》跟教材较紧,选文原则一般要么与现行教材主题相同、内容相近,要么与教材选文同一作者,皆文质兼美。所选文章立场也较能以学生为主体,接近学生理解水平,易于被学生接纳,读完以后对学生深化、理解教材不无裨益。一套在手,基本可以完成国家课程标准所定的保底阅读量。至于缺点嘛,黑白印刷,极少配图。刚开始我不太明白,后经人教社刘芬大姐的解释后醍醐灌顶。方知是要在全国普及,尽量缩小成本控制定价的缘故。其心光明,烛照天下,令人心存感佩。

如果说《同步阅读》是教材横向拓展的话,而课文作家作品系列”则更多是向纵深的漫溯。“课文作家作品系列”让学生学完课文后,延伸阅读该作家的其他同类“文质兼美”而又适合孩子“学力”的文章,是拓展阅读面、扩大阅读量的重要方式。编者根据中小学低、中、高年级不同学段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要求,精心选择文章,按照难易程度排列。低年级全文注音,中高年级难字注音,方便学生自主阅读。更为让人称道的设计是“每本书后还编排了‘作家和你面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作家的经历和创作,学习读写的方法,也为教学提供背景资料。《校园星阅读》

5.孩子读了很多书,为什么还是写不好作文?

首先,阅读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所谓目前“孩子读了很多的书”,也只是一个感性的认知;其次,要引领孩子阅读生活。目前,孩子写作文的素材渠道无非两个,一个是孩子的生活积累,一个是阅读时所获得的所谓第二手资料。很多孩子目前生活相对比较单一,家庭学校两点一线。大家的生活大同小异,很难别出心裁,写出新意;怎样才能写好文章呢?读写结合是写作文的不二法宝。读书是一个解码的过程,写文章是一个组码的过程。只有会组码的孩子才会解码,同样的,只有会解码的孩子才会组码。所以在读书的过程中,某一个点触及到了孩子,就鼓励他记下来。或者自己有类似的事也可以比葫芦画瓢仿写下来。鼓励孩子平时多读多写一些跟身边生活密切相关的书,鼓励孩子记录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的日常。有了素材,写作的时候自然能够得心应手。只有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才有生活气息,才有真知灼见,才有真情实感,也才能打动人。

6.孩子只爱看漫画,别的书都不爱看怎么办?

我原来也教过一个孩子孩子只喜欢读漫画,但在前任语文老师的打压下不得不放弃自己喜欢的漫画。后来我给他推荐《我的第一本历史探险漫画书》系列以及漫画《水浒传》系列,他由此喜欢上了《水浒传》。还有一个孩子就喜欢阅读青春类文学。这在家长和一般的老师看来,在这个年龄段都这样的书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不务正业。什么《连翘小杰的桃花“劫”》《美型少爷的达令玩具》、《一切从相遇开始》、《离歌》等全都是老师们眼中的禁书。刚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后来和刘芬大姐聊这一状况,她倒不反对孩子读这样的书。她的理由也很让人信服:这些故事虽然聚焦在初恋的情节上,但他们排出了性、亵渎与堕落的情节。如果用以满足孩子的阅读快感提升阅读兴趣也未尝不可。杨兰就是在这一宽松环境下读的所谓“言情”,也没发现孩子有什么不正常。若硬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写作文的语言更加丰富了,更喜欢学习语文了。

通过这两个例子不难发现,轻松读物几乎是所有人刚开始学习阅读时读的东西。而这些读物通常都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禁书”。一直以来,我有一个观点:轻松读物可以读,但不可以只读这些读物。它可以作为“零食”,作为引路书,而不能成为“正餐”。

7.读了书需要做读书笔记吗?

经过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和孩子共度一本书,边读边讨论,这讨论的过程就是读书的最好方法。有人问,要不要孩子做笔记?我认为,在孩子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好习惯的时候,不要强迫孩子去做所谓的笔记。享受阅读本身的快感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如果被任务所迫,或许不利于孩子阅读兴趣的持续和培养。不要让孩子感觉到阅读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仅仅是在享受阅读的快感。

当然,在读书的过程中,尤其是进入阅读的深水区后,笔记是少不了的。作摘抄是较简单且不用动脑子的一件事情,别人说什么,认为好,直接拿来;作总结是较高级的读书方法,作者说了很多,一页或者几页甚至于一本书,但有时就是一个意思,若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不仅有利于理解,更有助于将来查阅;还有一种就是写心得,做批判。和作者以笔为媒介,唇枪舌剑的辩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此这番,虽得不着精髓,个中三昧也就了然于胸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