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整本书阅读”教研课上的发言

(2020-09-23 15:13:13)
      在“整本书阅读”教研课上的发言

咱们学部本学期以及今后的一段时间会将“整本书阅读”这项工作作为比较重要的一项工作来抓。整本书阅读不是几个学部领导头脑一热想出来的,而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中可以知道提升阅读能力的关键就是要有读书的方法。在小学低年级,学生通过识字学习,慢慢可以阅读整本书。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不仅要阅读大量的书籍,加快阅读速度,还要有一定的阅读方法,这样阅读能力就能提升,成为一名有阅读策略的读者。如今的部编版语文教材更加重视阅读方法的教学,比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所以我们不得不重视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也应该深入研究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读一整本的书,时间从哪里来?不是无限制的向课外延伸,不是剥夺孩子大量的休息时间,而是要向语文课堂要效率。所以,作为语文老师要推进整本书的阅读,有两件比较紧迫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一是提高课堂效率。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如果我们把自己和孩子们的经历全都用在教材上,一个学期只念一本书,我们将是误人子弟,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二是海量阅读。老师不读书是很可怕的,老师不读书就不知道给孩子们推荐适合这个时代孩子们喜欢的书。推荐的时候就只会人云亦云地推荐鲁迅、冰心、安徒生、托尔斯泰……这些大作家的作品固然非常的好,但是否适合我们现在的孩子,这是一个未知数。

王老师这节课虽然稚嫩,但她打响了小学部整本书阅读推向纵深的第一枪。就是值得庆贺的!

整本书的阅读贯穿了我们小学阶段的各个学期,每册教材上都有相应的推荐,也有方法的指导,如果我们还不知道怎么去做,那么就让我们从阅读这些教材中推荐的图书开始吧。任何事情都不是会了才去做,而是在实践中学会了怎样去做。

 

        今天下午听了王老师的这节课,我有一点感受,两点感想。

        先说一点感受:王清燕老师今天很惊艳,作为一个入职仅一年的年轻老师,王老师今天的表现让我感觉很震撼,无论是教态、台风,还是课堂上很多小细节的处理,潜移默化的习惯养成教育,尤其是王老师丰富多变的表情,都表现得十分稳健,让人感觉后生可畏。一方面是因为有王老师本身的素质托蒂底,另一方面也和曹主任一年以来的悉心教导关系重大。

        接下来说感想:

        第一个敢感想,本次课是一节整本书的阅读指导课。王老师在处理的过程中,前半节课的呈现十分顺利,后半节课就显得有些混乱。究其原因,我觉得是因为后半节课的教学目标没有理清楚。阅读指导课注重的应该是指导,而本节课中恰恰缺少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二年级学生的阅读应该是一个认字→积累→体会的过程。而影响孩子阅读兴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因此在本课中,应该加入一些如果孩子在阅读中碰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语,应该怎么处理的环节。很多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为了不影响阅读的流畅感受,通常会略过这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但这样会导致有些孩子读了很多书,却依然词句贫乏,用金庸的话说,这叫“日取千金而弃之于地”,十分可惜。所以加入这样的环节,也会让学生意识到读书本身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让孩子的阅读更加有意义。

        第二个感想,王老师在这节课中留下了很多悬念,其本意应该是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对这本书产生兴趣,然而好奇心本身也是会被饿死的。留下悬念过多,反而会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个人觉得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在某些不太重要的问题上先给悬念后给答案,让学生有一种“老师接下来会出示答案”的心理预设。然后再在重要的问题上留下悬念,不给答案,这样才能够充分的调动孩子的好奇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