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天谈谈拼音:y、w是不是声母?

(2019-08-23 15:06:27)

今天谈谈拼音:y、w是不是声母?

原创: 敏敏於海上 大磨叽和小磨叽的故事 2018-09-27

今天去听课,老师设计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活动,盘点d、t、n、l之前学过的所有汉语拼音。在声母的篮子里装进去了y和w,当时有点恍惚,印象中,y、w是i、u的替代品,那怎么可以是声母?评课的时候,提出了这个问题,老师拿出来一张图给我看。

(图片来自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P52)

从这个图和提出的问题来看,很显然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其中声母部分包含y、w。

y、w到底是不是声母?

 

既然教的是现代汉语,是国家规范的教材,那一定得看《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是1957年11月1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通过,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的一个语言文字政策方面的方案,如此高规格的方案,必定是指导教材编写和教师的最高指示。

 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表中,共有声母21个,如下图所示:

 

声母表中并没有y、w。所以……

 

然鹅,事情的真相往往很复杂!

 

话说,1963年,人们感觉汉语拼音方案对于孩子,太太太是个负担。在《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中,对汉语拼音方案做了较大的调整与改进:

 

接着,是1978年,又一次改进汉语拼音的教学:

 

1978年,从教学的视角提出了“整体认读音节”这个概念。

从此,汉语拼音教学这个江湖,学什么就稳定了,直到现在,争论的不过就是先学还是后学的问题。部编教材一统江湖之后,当然就是听部编教材的了,他说先学就先学,他说后学就后学。反正都得学。

 

 

 

y、w是这么回事儿呢?

在《汉语拼音方案》中,有个音节拼写的规则,其中第一规则就是隔音规则。为什么隔音,因为piao 可以是票,也可以是皮袄,为了区别,这样的拼音要加上隔音符号来表示是一个还是两个音节;此外,jiu可以是机遇也可以是就,jinian可以是纪年,也可以是进言,danu可以是耽误可以是大怒,为了音节界限明确,采用了隔音字母y、w来分割,就成了ji yu;jin yan;da wu。

所以汉语拼音方案规定,零声母音节i 行和v(实在打不出来,凑乎看吧)行,用y来做开头,u行用w来做开头。

这也是我们前面认为y、w不是声母的理由,因为它真的不是声母,不过是为了教学的方便,从权而已。

 

 

再说说拼音的方法:

1. 

两拼法,就是把声母韵母直接拼合起来的方法。

2. 

如:m+a3——ma3马;l+un——lun2(轮)

3. 

2.三拼法,就是把音节分为声母、韵头、韵腹(韵腹+韵尾)三部分连读。

如:j+i+ao1——jiao1(教)sh+u+ang——shuang1(霜)。

这种方法,适合有介音的音节,不是所有音节都可以使用。

3.声介合拼法,就是把声母和介音(韵头)先拼读成一个音节,再用这个音节作为拼音的部件,去和后面的韵腹(尾)相拼。

如:g+u+ang——gu+ang——guang1(光)

这种方法,也是适合有介音的音节,不是所有音节都可以使用。

4.整体认读法,音节直呼法,不需要用声母去拼韵母,这种方法是基于对400个基本音节非常熟悉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拼读。

以上四种方法中,两拼是基本方法,也是主要方法,其他方法均为辅助方法。

 

整体认读音节,其实来自于整体认读法。规定了16个整体认读音节,通过不断反复,强化记忆,在“非常熟悉的情况下”,进行整体拼读。

 

 

教学中的一个小问题,跟学术的讨论发生了纠葛,进行清理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这么回事儿!不查不知道,一查,才知道表象的背后,还有很多故事。

脑补一下,1963年和1978年,为了汉语拼音学习起来更加容易,学者们都费了怎样的功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