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下人的命名艺术
(2013-03-25 21:10:45)
标签:
教育 |
《红楼梦》中下人的命名艺术
河南宏力学校 曹卫振
提要:文章将在命名这一核心论点下,提出取名,改名两大分论点。取名这一分论点又将从关系命名法,性格命名法,随事命名法,谐音命名法,表字命名法,贱名命名法及其原因进行探讨;改名命名法也将提出排齿改名法,求赐改名法意愿改名法等方面进行一一论述。
关键词:《红楼梦》;下人;命名艺术
正文:
一、《红楼梦》中命名问题的质疑
《红楼梦》是 曹雪芹先生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遂分出目录,纂出章回的呕心沥血之作。历代红学评点家对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针对下人命名艺术这一问题,历代虽也略有涉及,但却不能给人以系统的解释。到底有多少种命名方法?分别是什么?命名的依据又是什么?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本文将从丫鬟小厮的命名、改名艺术,清客的命名以及其他下人的命名艺术上运用归纳的方法进行一一解决。
命名艺术博大精深,渊源于我国古代诸多先贤的哲学思想,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今许多学者都对姓名作过研究,如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苏东坡说“世间唯名不可欺。”在《红楼梦》当中,对下人们的命名,曹雪芹更是有着独具匠心的设计。
二、取名法
(一)、关系命名法
首先,我们说四人构成一组法。例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的丫环分别是:抱琴(第十七至十八回)、司棋(第七回)、侍书(第七回)、入画(第七回),她们各自以“琴”、“棋”、“书”、“画”连续为名。又如贾母有四个丫环,叫做琥珀(第二十回)、珍珠(第二十九回)、翡翠(第五十九回)、玻璃(第五十九回),其含义却是四种不同的珍贵的装饰品。怡红院中四个二等丫头也自成一套,即紫鹃、茜雪、红玉、碧痕,每个名字的头一个字是一种颜色(茜是绛色)。再如,宝玉的四个奶妈分别是张奶妈,王奶妈,李奶妈和赵奶妈,他们的姓分别是张、王、李、赵,是当时四大姓。另宝玉有四个小厮同时出现在读者的眼前(第二十四回),叫做:引泉、扫花(亦做“红”)、挑云、伴鹤,他们显然以古时文士心目中的雅人韵事命名。
其次,相互成双配对法。例如,王夫人的金钏(第七回),玉钏(第五十四回);绣鸾(第二十三回),绣凤(第二十三回);李纨的素云(第二十九回),碧月(第二十九回);贾母的鸳鸯(第二十回),鹦鹉(第二十九回);珍珠,琥珀;翡翠,玻璃;靓儿,傻大姐;秦可卿的瑞珠(第十三回),宝珠(第十三回);薛姨妈的同喜(第二十九回),同贵(第二十九回);宝玉的双瑞(第二十八回),双寿(第二十八回);贾琏的隆儿(第六十五回),兴儿(第六十五回);贾珍的喜儿(第六十五回),寿儿(第六十五回);怡红院的八个大丫头每两人分为一组,每组各有特征。第一组袭人眉人名中含“人”;第二组晴雯綺霞,名中有“雨”;第三组檀云麝月,檀香和麝香是两种名贵的香料,而云和月又是相连的;第四组春燕秋纹,春秋对称。赵姨娘的丫环小吉祥,小鹊儿等等。
第三,地位命名法。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宝玉挨打之后有这样一个细节:“接着,周瑞媳妇,吴新登(无心灯——笔者注,下同)媳妇,郑好时(正好事)媳妇这几个有年纪常往来的,听见宝玉捱了打,也都进来。”这三个陪房加上王善保(不善保)家的,共四位,姓氏分别为周吴郑王,而在贾府的地位亦是从周至王。
第四,联系命名法。大家也许还记得第九回闹学堂的茗烟,还有锄药、扫红、墨雨,他们四个亦是宝玉的小厮。掩卷常思,四人名是不是跟我们的黛玉有关。茗者,茶中精品者也;烟,虚无缥缈者也。黛玉何尝不是人中英杰?试想一下,阳春三月,一位袅袅婷婷的大家小姐扛着花锄,在柔柳依恋的春风中小心翼翼的捡拾着满地的缤纷落英,其心怎不伤感?!眼不觉而润,泪不觉而垂。黛为黑,墨亦为黑。墨雨是我们黛玉的眼泪呀!——这正是我们的主人公葬花的过程啊!
(二)、愿望命名法。
取贱命名法。何为贱名?顾名思义,以下贱肮脏之物命名或名字本身含义下贱的,狗儿,板儿。说起取贱命,人们不禁要问,这种民间习俗,有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呢?我认为大致分以下四个原因。“第一,源自千百年来人们困窘的生活境遇。旧时上有残暴的剥削阶级,下有旱涝风沙等自然灾害,缺衣少食,饿死病终是常有的。与以动物入名相类似,人们自然希望其后代都能像那些整日只顾吃食,干活睡觉的牲口一样贱生贱长,安然度日;第二,与人类的图腾崇拜有关,起保护膜的作用;第三,与传统的生肖计年法有关人们将自己的孩子与生肖相连,既有浓厚的传统意味,又在小狗小猫之类名字的呼来唤去中体现父母与子女之间无限的安慰和关爱;第四,与封建迷信有关,源于贱命驱鬼说”。(1)这是其一。
其二,盼富康寿起名法。板儿,狗儿之子。狗儿家计艰难,求财心切,因此将当时钱的别称“板儿”作为自己孩子的名字。金钏,玉钏,琥珀,珍珠,瑞珠,宝珠,兴儿,隆儿,旺儿,庆儿,昭儿,住儿,双瑞,双寿,同喜,同贵等等。这些表示盼富康寿喜庆的名字与贾府的衰败形成鲜明对比度。
(三)、性格命名法。
首先,命运命名法。尤二姐、尤三姐,终脱不了“尤物”是少爷公子哥们的玩物。终究没有好的结局。所以一吞金自杀,一用剑自刎。秦业,现任营缮郎。脂批云:“妙名,业者孽也盖因情因孽而生也,官职更妙,设云因情孽而缮此一书之意。”
其次,鸟类命名法。从性格上讲,喜欢自由,向往蓝天,渴望自由与飞翔的人最适合用飞禽作名字。宝钗与黛玉的丫鬟分别是莺儿与紫鹃。当宝玉第一次见到宝钗的金锁时,莺儿适时地说出了主人欲言的心里话。此外,莺儿又使人想起一首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隐含宝钗在宝玉出走后空守闺闱之意。与莺儿对照,紫鹃则是不善言语,对黛玉一片忠心。“紫鹃”二字令人想起杜鹃啼血的典故。贾母的鸳鸯亦属此例,鸳鸯理应成双成对,可自从鸳鸯拒绝贾赦以后,已走向了婚姻人生的不归路,“只羡鸳鸯不羡仙”只能成为对封建社会制度的嘲弄。鹦鹉小鹊儿亦属此例。
最后,反义命名法。贾母的丫环鸳鸯,名叫鸳鸯应该夫妻美满,成双成对,可鸳鸯孤独一身,出乎人们的意料,名为鸳鸯实难成双成对。善姐者不善也,王善保家的不善保家也。小鹊儿,赵姨娘丫鬟。他深夜到怡红院报信,告知赵姨娘在贾政面前说宝玉坏话的消息,叫宝玉提防。鹊,理应报喜,她却报忧。邢德全却是全无形德的“傻大舅”。
(四)、随事命名法。如第一回,葫芦庙失火之前,在“士隐令家人霍启,脂批云:妙!祸起也。此因事而命名。”(2)第四回:“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一入学攻书。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甲戌本脂批云:‘妙。盖云人能以理自守,安得为情所陷哉。’”(3)第八回:“独有一个买办名唤钱花的。甲戌本脂批:‘以钱开花之意,随事生情,因情得文。’”(4)第八回:“又知贾家塾中现今私塾的是贾代儒。甲戊本脂批:‘随时命名,省事。’”(5)第十九回:“茗烟先进去,叫袭人先进去叫袭人之兄花自芳。庚辰脂批云:’随姓成名,随手成文。’”(6)第十六回:“号山子野者。庚辰本脂批云: ‘妙号,随事生命。’”(7)第三十七回:“袭人打点齐备东西,叫过本处的一个老宋妈妈来。庚辰本脂砚斋批云:‘宋,送也。随事生文,妙!’”(8)小蝉(第六十回),进谗言者也。他在探春处当差,因芳官,藕官等与夏婆何婆结下仇怨,他也一见芳官就争执,后见林之孝家的盘问与芳官要好的柳五儿,便乘机进谗言,是个精灵的小丫头。小舍儿(第八十回),夏金桂丫鬟。自幼父母双亡,无人看管,大家便叫他“小舍儿”。贾府耕植稻香村的稻稗菜蔬的是老田妈,专管大观园竹子的是老祝妈(老竹妈),专管怡红院香草的是老叶妈,即焙茗之母。而焙,“用微火烘(药材食品烟叶茶叶等)”(9);茗,“原指某种茶叶”。(10)故为老叶妈。
(五)、谐音命名法。谐音寓意,更是令人捉摸。
且不说“甄”隐“真”,“贾”隐“假”,“甄士隐”隐“真事隐”,“贾雨村”是“假语存”。单说下人就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英莲”即“应怜”,“香菱”为“相怜”,“霍启”即“祸起”,“詹会”即“沾惠”,“焙茗”即“背明”,“嵇好古”即“极好古”,冯渊者逢冤也,卜世仁者不是人也,石呆子者实呆子也,傅试者,附势也。夏秉忠者,瞎秉忠也。封肃者风俗也;坠儿,罪儿;戴权,代权;戴良,大量等等。
更典型的是贾政门下的一帮清客。
最先出场的是詹光和单聘仁。第八回,宝玉在去梨香院探望宝钗的半路上,首先遇到的就是他们二人。
其次出场的是卜固修和程日兴。第十六回,贾珍派卜固修和单聘仁二人随贾蔷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程日兴则和詹光一起随贾赦,贾琏等人审察地方,缮画省亲殿宇,察度办理人丁。
最后出场的是胡斯来。第二十六回,宝玉赴酒宴,在薛蟠的书房里遇上了他和詹光、程日兴、单聘仁等人。
曹雪芹给这五个人的命名,采用了谐音的手法。例如詹光——“沾光”,单聘仁——“善骗人”,卜固修——“不顾羞”,程日兴——“逞兴”,胡斯来——“胡斯赖”。
“‘胡斯赖’是产于北京香山曹雪芹故居一带的一种果子。它是由苹果和槟子嫁接而成,外表鲜红饱满,果肉却干涩无汁,味道极差。当地旗人送礼时长配几个做样子,充门面,是中看不中吃的意思。曹雪芹所以把这个清客命名为‘胡斯来’完全取决于‘胡斯赖’,寓意为‘绣花枕头大草包’,‘中看不中吃’,也即《红楼梦》里所说的‘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之意”。(11)
(六)、表字姓名互应法。第二十四回却出现一个詹子亮来。
那是在稻香村,众姐妹谈论惜春绘画之事,宝钗要宝玉向“那会画的相公”请教,宝玉便说了一句:
“詹子亮的工细楼台就极好,程日兴的美人是绝技,如今就问他们去。”
在《红楼梦》中,这个名字还是第一次在第二十四回出现。
这位名字令读者感到陌生的詹子亮,他是谁呢?
他的身份是“相公”,即贾政门下的清客。他姓詹。而在贾政门下的清客中只有一个人姓詹,那就是詹光。更何况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除了詹光之外,并没有第二个姓詹的。所以詹子亮就是詹光。名光而字子亮,这也是符合古人名、字相互关合的规律。
在“詹光”出场时,曹雪芹并没有交代他的表字是子亮;当“詹子亮”被推到读者面前时,曹雪芹又不肯痛快地透露他就是前文已经亮过几次相的詹光。
“作家不予说破,一切留给有心的读者去猜,去体会——这其实是曹雪芹擅长的一种常用的艺术手法。
对于书中别的人物他也做过同样巧妙的处理。秦钟——秦鲸卿,薛蟠——薛文龙或薛文起,贾瑞——贾天祥,不正是我们立刻能想起来的三个著名的例子吗?
这种手法无疑增大了读者反复阅读《红楼梦》的兴趣”。(12)
花草命名法:十二官:文官(正生)、宝官、玉官、龄官、芳官(正旦)、藕官(小生)、菂官、蕊官(代菂官的小旦)、葵官(大花面)、豆官(小花面)、艾官(外副生角)、茄官(老旦)。以上除菂官亡故,宝官玉官龄官离去,归东府者一名留荣府者共有七名。这些角色的分派归房情况,十分引人瞩目,因为其间有微妙的寓意。
“第一,除去文宝玉龄四官之外,其余八人的名字皆以花草相关联,而那四个非花草的则离于园内。
第二,凡重要人物所配排的小伶官,皆以男女对称为规律,如宝玉(小生)留芳官(正旦);黛玉(旦)留藕官(小生);探春留艾官(副生);贾母留文官(正生)。
第三,所余藕官(小旦)配宝钗;荳官(小花面)配宝琴;葵官(大花面)配湘云;茄官(老旦)配尤氏——此则为“性格”的正对,异于男女性别的配对。
第四,芳藕菂蕊等为一类,葵艾荳茄等为一类。前者属‘园内’,后者属“园外”(即出家的,东府的,流落的)
第五,宝官玉官,二名似为宝玉名字的分拆,不知何义。或许这隐喻宝玉本有‘甄’‘贾’之分身(?)此二官亦不留园内,是否寓日后流浪失所之意?
第六,最重要而又最明显的寓意则是藕官原与菂官生死相恋,菂官既死,以蕊官为续而又不忘菂官,逢节必祭。此即‘假凤虚凰’,真情痴理的真内涵。至此,可推宝玉与黛玉只是虚配,黛死以钗为续。然宝玉中不忘黛。再后,宝钗亦亡,宝玉忽与湘云于艰难中相会,结为偕老双星,仍然不忘旧情,时时心祭——宝玉的心事是不拘俗礼,只以一炉香一杯水来‘达成申信’”。(13)
三、改名法
命名艺术博大精深,改名也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改名字和起名字一样都是一种创作活动。要改好一个名字,就像创作诗歌散文一样也需要借助机遇与灵感。“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有时人们冥思苦想,搜肚索肠,终却一无所获,而有时灵感迸发,却能妙手偶得。《红楼梦》赋予曹雪芹这一特殊的使命,将改名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众所周知,封建时代富人家的小厮丫鬟是没有任何权利的,甚至连取名改名也全由主人定夺。
(一)、意愿改名法。“焙茗是宝玉的小厮,他原名茗烟,后来改为焙茗。一次贾芸因事寻找宝玉,宝玉在贾母那儿,贾芸到贾母那边仪门外绮散斋书房里出来,是前日宝玉约他来此相见的。贾芸只见茗烟在那儿套小雀儿呢。贾芸在他身后把脚一跺,道:“茗烟小猴儿又淘气了!”茗烟回头见是贾芸,便笑道:“何苦二爷唬我们一跳。”遂又笑道:“我不叫‘茗烟了,我们宝二爷嫌“烟”字不好,改了叫“焙茗”了。二爷明儿只叫我“焙茗”吧。这便是书中交代他改名的缘故。的确,茗是茶芽或茶叶,它在饮用时用开水泡后并不冒烟,用微火烘烤(即“焙”)时也不能冒烟,否则岂不炒焦了?所以烟字不好”。(14)
(二)、诗词改名法大家更为熟知的,恐怕要数袭人。“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底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宝玉因知他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遂回明贾母,更名袭人”。(15)
(三)、排齿改名法。“书中交代的贾宝玉改名的另一典型是蕙香。小说描写宝玉有一次与袭人他们生气,正闹着,贾母遣人来叫他吃饭,方往前边来,胡乱吃了半碗,仍回自己房中。只见袭人睡在外头炕上,麝月在前边抹骨牌。宝玉素知麝月与袭人亲厚,一并连麝月也不理,揭起软帘自往里间来。麝月只得跟进来。宝玉便推他出去,说:“不敢惊动你们。”麝月只得笑着出来。换了两个小丫头进来。宝玉拿一本书,歪着看了半天,因要茶,抬头只见两个小丫头在地下站着。一个大些的生得十分水秀,宝玉问:“你叫什么名字?”那丫头便说:“叫蕙香。”宝玉便问:“是谁起的?”蕙香道:“我原叫芸香的,是花大姐姐盖了蕙香。”宝玉道:“正经该叫‘晦气’罢了,什么蕙香呢!”又问:“你姊妹几个?”蕙香道:“四个。”宝玉道:“你第几?”蕙香道:“第四。”宝玉道:“明儿就叫四儿,不必什么‘蕙香’‘兰气’的。那一个配比这些花,没的玷污好名好姓。”一面说一面命他倒了茶来吃。袭人和麝月在外间听了抿嘴而笑”。(16)
(四)、避讳改名法。“原来这小红本姓林,小名红玉,只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宝玉的名字,便把这个字隐起来,便都叫他小红”。(17)
(五)、鸟类改名法。“黛玉进府后,贾母见他无甚得力人服侍,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到第十八回时出现了紫鹃,而在前八十回中鹦哥(除了三十五回作为一只鸟飞上架去——作者注)未曾再出现过,紫鹃似是黛玉给鹦哥的改名,但书中未交代”。(18)
(六)、求赐改名法。第八十回中夏金桂(瞎金贵)给香菱的改名更为经典。“金桂笑道:“这有什么,你也太小心了。但只是我想这个‘香’字到底不妥,意思要换一个字,不知你服不服?”香菱笑道:“奶奶说那里话,此刻连我一身一体具属奶奶,何得换一名字反问我服不服,叫我如何当得起。奶奶说那一个字好,就用那一个。”金桂笑道:“你虽说的是,只怕姑娘多心,说‘我起的名字,反不如你?你能来了几日,就驳我的回了’。”香菱笑道:“奶奶有所不知,当日买了我来时,原是老奶奶使唤的,故此姑娘起的名字。后来我自服侍了爷,就与姑娘无涉了。如今又有了奶奶,益发不与姑娘相干。况且姑娘又是极明白的人,如何恼得这些呢。”金桂道:“既这样说,‘香’字竟不如‘秋’字妥当。菱角花皆盛于秋,岂不比‘香’字有来历些。”香菱笑道:“就依奶奶这样罢了。”自此后遂改了秋字,宝钗亦不在意”。(19)
四、结论
《红楼梦》(本文择取前八十回)中命名艺术可见一斑,本文就其取名、改名(包括小厮,丫鬟,清客,伶人等)作以上论述。取名分关系命名法,意愿命名法,性格命名法,随事命名法,谐音命名法,表字姓名互应法等;改名分为意愿改名法,诗词改名法,排齿改名法,避讳改名法,鸟类改名法,求赐改名法等。特别是对联系命名法的探讨,更是前人所未见之发现。
(指导老师:段锐武)
注释:
(1)张家林《取名大全》,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7年版, 第44—45页。
(2)曹雪芹著 紫军,霍国玲校勘《脂砚斋全评石头记》,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10页。
(3)曹雪芹著 紫军,霍国玲校勘《脂砚斋全评石头记》,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36页。
(4)曹雪芹著 紫军,霍国玲校勘《脂砚斋全评石头记》,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75页。
(5)曹雪芹著 紫军,霍国玲校勘《脂砚斋全评石头记》,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84页。
(6)曹雪芹著 紫军,霍国玲校勘《脂砚斋全评石头记》,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170页。
(7)曹雪芹著 紫军,霍国玲校勘《脂砚斋全评石头记》,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143页。
(8)曹雪芹著 紫军,霍国玲校勘《脂砚斋全评石头记》,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324页。
(9)吕叔湘《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002年增补本, 第58页。
(10)吕叔湘《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002年增补本, 第891页。
(11)华路,德芬《红楼梦一百问》,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0年版, 第163页。
(12)刘世德《红楼梦版本探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334—335页。
(13)周汝昌《红楼小讲》,北京出版社 2002年版, 第227—229页。
(14)周锡山《红楼梦的奴婢世界》,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6年版,第170页。
(15)曹雪芹,高鹗《红楼梦》,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1996年版,第21页。
(16)周锡山《红楼梦的奴婢世界》,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6年版,第210页。
(17)曹雪芹 高鹗《红楼梦》,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1996年版,第21页。
(18)孙逊《红楼梦鉴赏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19)曹雪芹,高鹗《红楼梦》,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1996年版,第5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