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时代》“农二代”的成功之路(2013年6期)
(2013-06-16 08:45:06)
标签:
杂谈 |
分类: 见刊文字·杂志 |
本文刊于《致富时代》2013年6期
80后“农二代”张鑫,2005年7月,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进入武汉一家私营公路勘测公司做了一名测量员。刚进公司,他就发现身边的大部分同事都毕业于重点本科,只有他毕业于一所职业院校,当同事们一起讨论野外测量等专业话题时,他竟不知所云。
张鑫有了危机感,他心里清楚,私营企业老板根本不会容忍混饭吃的员工,要想在人才济济的公司里占有一席之地,唯一办法就是把自己提到和同事一个高度甚或比同事更高。于是他向同事借来了几本公路勘测规范书籍,并找到大学课本反复对照学习,并记下了一厚本笔记。经过一月废寝忘食的刻苦学习,张鑫总算达到入门级别。
之后一年,张鑫又随公司参与了新疆第一大桥阿拉尔塔里木河大桥、武邵高速、宁武高速等工程的测量任务。测量环境异常恶劣、艰苦,同事们谁都不愿意去,他却毛遂自荐,主动请缨。同事们背后都说他“二”,公司每月只给他1100的可怜薪水,他却哭着喊着主动去为公司卖命。其实同事们哪里懂得他的心思:他甘愿去最艰苦的地方,就是想学到真本领。他说,80后不是柿子,职校生更不是草包。苦心人,天不负。不到两年工夫,张鑫便从一头雾水的“菜鸟”迅速成长为技术精湛的“大拿”,把身边那些同事远远甩在了身后。
2007年,张鑫跳槽进入武汉一家代理国际知名测量仪器的销售公司做销售。进入新公司后,做事一向雷厉风行的他,仅用一周时间就掌握了公司产品设备的型号和性能,随后他只身前往湖南工地推销产品。当时他只有23岁,工地上的工程部长和总工程师,见他是个“毛头小子”,便爱搭不理的,他还没说上几句话,就被打发走人。但他没有气馁、退缩,坚持天天往工地上跑,还顶着烈日帮人家搞测量。工地上的工程师看出他是行家,立时对他刮目相看。不到3天,他便同8家大型项目工程签下合同。
为了推销测量设备,张鑫与时任武广高铁中铁一局运架梁项目部总工孙军红交往甚密。一次,孙军红告诉他,武广高铁的无砟轨道将于第二年启动,但CPIII(高速铁路基桩控制网)测量技术正制约着项目开工,问张鑫的公司能否帮忙解决。虽然张鑫当时都不知道CPIII是什么东西,但他敏锐地感觉机会来了,便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下来。回到公司,张鑫开始大量阅读CPIII测量技术的设计书,并认真研究它的测量方法和后期处理问题。接着,他向公司建议开发出相应的测量程序,镶嵌在公司的仪器里,制造出高精度的测量机器人测量。公司老总很重视,经过数月的开发调校,张鑫研发出了CPIII测量软件,并达到应用要求。
之后,张鑫运用自己研发的CPIII开始测量1.4km的武广高铁综合实验段,经过3天连续奋战和3遍反复测量,张鑫提交的测量报告,一次行通过了中铁一局的验收。中铁一局将武广高铁115km标段的CPIII测量及CPI(基础平面控制网GPSB级)、CPII(线路平面控制网GPSC级)、二等水准项目全部委托给了张鑫所带的团队。经过口口相传,临近的4个工程局也都相继找到他,把CPIII的测量任务交给他的团队来做。仅一年多,张鑫所带的团队就累计完成700多万元产值,并积累了大量的客户关系。公司决定为他升职,并把他的年薪从6万一下提到30万。
然而,张鑫却辞去升职又加薪的工作,自己创立了武汉锐进铁路发展有限公司,专业做高铁测量。公司成立至今,张鑫带领员工相继承接了京沪高铁、京石高铁、石武高铁等15条高铁和城际铁路的工程测量项目,每年产值2000多万。2013年1月,他又承接了成绵乐城际铁路20公里标段的Ⅲ形轨道板精调项目,而此时他才刚刚过完29岁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