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打电话说要回来,正在车上。
接过电话后,母亲便开始忙活。
妹妹最爱吃红烧鲤鱼,每次回家,母亲都要给她亲手烧上一条。这次当然也不例外。
母亲风风火火地去了菜市场,买鱼。
到了菜市场,母亲径直奔向卖鲜活鱼的鱼市。在一家活鱼摊前驻足,仔细挑选起来。卖鱼的是一位中年男人,很憨厚的模样。母亲挑中一条大大的活蹦乱跳的鲤鱼,卖鱼的中年男人手脚麻利地把鱼捉住并放入塑料袋中,扎死袋口,放到电子秤上称,然后嗓门洪亮地喊一声:“大妈您瞧好了,三斤一两高高的,给您老算三斤,六块钱一斤,您给十八元。”
母亲脸上乐呵呵,爽快地掏钱付款。老人都这样,抹去了一两分量,少付了六毛钱,心里挺高兴。
母亲又转到别处买青菜和猪肉。在卖猪肉的摊前,看到摊上的电子秤,母亲心里突然就涌上一股想法。母亲趁摊主割肉不注意,麻利地把手中的鲤鱼放到秤上称。这一称,母亲吓了一跳,怪了,三斤二两,一眨眼的工夫就多出了一两分量。母亲心里纳闷极了,鱼儿出了水,分量只会越来越轻,咋还会多出了一两呢?这时摊主割好了肉,看到母亲在秤上称鱼,脸上立马显出慌张和不悦相的神色,但由于母亲是老主顾,熟头熟脸,他也没好说什么。
母亲较开了真,又接连走了几家摊铺,偷偷地又称了称鱼,结果却令母亲困惑不已。有的秤是三斤一两;有的秤是三斤二两;有的秤竟称出三斤三两,三斤四两。奇了,一条鱼在不同的秤上称,称出了不同的重量。
母亲不敢再称下去了,她不知道再称下去会称出什么结果。母亲急急忙忙返回家中,找出家里的公平秤一称,不多不少三斤整。
妻子大声责骂卖鱼的人缺德,昧着良心赚黑心钱。还说要去找他算账。
母亲则在一边感叹:“秤不准是人心不正。卖鱼人良心未泯,其他人才真是缺德呢!”
从此以后,母亲买鱼还是去那中年男人那里,卖鱼人依然是每次都比实际重量多说出一两,依然是把那多说的一两抹去不收钱,母亲回家一称,鱼重刚好还是卖鱼人收钱的分量。母亲也不点破——虽然没占到一分钱的便宜,但卖鱼人毕竟还算不坑人,母亲打心眼里有说不出的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