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才录
在一文学群里正和一女作家搭讪,文友小华突然发来私聊:“我不喜欢她,你别搭理她!”我发过去一个疑问的表情,接着打出一行字:“她怎么你了?”小华说:“我讨厌她,她总缠着我买她的书。”之后,小华又同情地说:“其实她也挺不容易的,自费出了一本书,根本没人买,见谁就向谁‘推销’,连尊严都不要了!”
这样的事,我也经常遇到。在我的文学圈子里,经常有一些相熟或半相熟的文友,在你毫无思想准备时,把他(她)出的书给你邮寄过来。虽然没提一句要你买书的话,但这书款你一定要掏的,不掏,你的人品就要受到质疑,这已经成了文友圈子里不成文的“潜规则”了。
近年来,明星、名人出书热刚刚“退烧”冷却,一波文艺平民出书的浪潮又汹汹涌来。
前几日,我在网上闲逛,在一女博主的博客里,看到她的一篇关于出书的文字。她在博文中写道,她自费一万多元,出了一本集子,印了500册(这是出版社要求的底线)。书出来后搬到家里,把狭小的客厅堆得满满当当。她出书的钱是她在外打工的老公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她没有工作,靠在家码点字换稿费(还有很多报社不给稿费),女儿在读高中,花销很大,日子挺不好过的。一万多元只换回500本书,放在当当网也无人问津,她很心疼。她在博文的最后,很煽情地号召她的群友、文友、博友们邮购她的书,并在博文末留下了她的银行卡号。
无独有偶。在另一个文学群里,我也看到两个群友在群里大张旗鼓地谈论着出书的事宜,虽然看不到他们说话的表情,但从他们打出来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那满溢的得意与自豪。一个显摆说,我的书是托人找某某大报的副主编给写的序;另一个也不示弱说,我的书已经在印了,不日即可“拨云见日”了……我在屏幕后哂笑,心说:有你们哭不出来的时候。不是我心理阴暗,那两人我认识,都是平头百姓,日常在报屁股上发些小文章,出书的钱不是自己码字的工钱,就是家人的血汗钱。出书的新鲜劲过了,指不定怎么为出书的钱嘬牙花子喊肝疼呢?
其实,即使你有闲钱,不在乎出书的那仨瓜俩枣,但扪心自问,你真的有出书的必要吗?我曾经也冒过出书念头的芽尖儿,把自己在报屁股和生活类杂志上发表的一些文字结集成书出版。却不想,父亲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父亲对我说,你不是韩寒、郭敬明,更不是海岩、贾平凹,人家出书有人买、有人看,能挣版税;你出书自己“倒贴”不说,关键书出来后又有谁看?赵本山小品中,白云出本书《月子》,还能放在村头的公厕里给农民做厕纸用,而如今农民也富裕了,没人再用书纸做厕纸了,你出的书连厕纸都做不了,你还出那书干啥?白白屠杀掉几十棵树木的性命!
父亲的话如当头棒喝,想想,也果真如此。出书——劳民伤财,又浪费资源。一拍大腿,这书不出也罢!
奉劝广大文友们一句,为了子孙后代还能生活在绿色的地球上,就别再出书吧,就放树木们一条生路吧!1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