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尤培坚故事讲座第三讲:故事素材的几种来源

(2011-11-23 20:53:59)
标签:

转载

 博文前言:因为常常有文友询问我,故事要怎么写?我一一作答,实在有点重复和浪费时间,所以,现在,我整理了在一个故事讲座上的讲稿,把里面有关于“什么叫故事?”“故事的类型”“故事与小说的区别”“如何写好故事?”等几个章节贴出,以供各位喜欢故事写作的朋友参考。【备注:这些内容基本是我在故事创作实践中得来的,因为水平有限,请各位朋友取舍吸收!谢谢。

第三讲:故事素材的几种来源

今天简单给各位讲讲一些故事的秘籍
1. 故事素材的来历。
故事素材一般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老百姓传述中的超常人或者事情。什么是超常呢?就是超过常规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一些事情,能引起别人的注意,这些事情,通过再加工,就是一篇很好的故事。古代有一篇《郑人买履》的故事:“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量好了自己脚的尺码,并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最后没有买到鞋。” 像这种故事为什么能流传至今呢?最主要的就是,这个故事的超常性。买鞋忘带尺码,按正常的可以有几种处理方法:1.用脚试试,2.用自己的鞋和要买的鞋进行一番比划;3.再量一个尺码。这些方法都是我们可以想像出来的,而且是可以马上解决因为忘了带尺码而不能买到新鞋的问题。可是,如果文章像我们这样想的去写,那么这篇文章就不可能流传至今,那就只能算是一篇普通甚至是垃圾的作品,就因为这里面有一个超常的点子:忘了带尺码竟然还跑回家拿尺码。这就形成了我们故事所追求的“超常性”,也就是与众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故事,故事就是需要超常的点子,所以希望各位朋友在写故事的时候,多以超常的点子作为故事的主线,千万不要写一些别人写过的老旧的点子再来写,这就失去了故事的超常性了。故事也就失去了新,奇,趣的特性了。
2. 故事素材的来历之二把报刊上看到的一些素材进行再加工
在报刊上,常常有一些新闻,这些新闻的往往就是跟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如果把这些新闻中的一些点子拿出来加工,也是可以形成一些好故事的。著名故事写手王应良先生曾经有过一篇故事《喜宴》,写是就是根据现在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怕,直到理解的这样一个过程,通过一个人物,把故事悬念和故事技巧做得十分充足。

下面我把这个故事贴出来,大家可以看看
喜宴 
 (选自《故事会》2008年5月(下))

                               □子不语

  腊月初八这天,村长老根家娶媳妇,全村人都去送礼贺喜,忙得不亦乐乎。可朱五却为送礼的事心里七上八下直折腾,眼看太阳快落山了,他还为去不去送礼举棋不定。

  这时,躺在床上瘫痪的老娘开口说:“五儿呀,你咋的了?”她听儿子说了心里犯难的事后,说,“哪能不去呢?乡里乡亲的,不去不近人情。去,送个礼,表个心意!你看,天色不早了,新媳妇的花车快要上门了,等到新娘一到,天地一拜,酒宴一开,想送礼也不成。咱山里有个讲究,拜完了天地,再去送礼,那是咒人家不能白头到老!”

  听老娘这么一说,朱五咬咬牙,下定了决心。出门前,他特地洗了个澡,换上过节才穿的衣裳。

  一到老根家,果然热闹非凡,门前的树上挂了十几盏大灯泡,把院子照得如同白昼,老根正咧着大嘴,喜笑颜开地给满院子的人撒烟。

  朱五站在墙根边,见老根拿着烟朝他走来,连忙满脸堆笑迎上去,伸手去接。不料,老根一看见他,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伸出的手也缩了回去,皱了一下眉头说:“朱五啊,你咋也来了?”

  朱五赔着笑脸,拱了拱手说:“你家娶媳妇,大喜事,我咋能不来?”

  老根说:“你的心意我领了!可你咋能把瘫在床上的老娘丢在家里?回去,赶快回去!”说罢,转身再也不理他。

  朱五闹了一个大红脸,再往四处一打量,只见满院子的乡亲邻居好像没看见他似的,没有一个人与他搭讪。

  朱五心里后悔不该来,但现在既然来了,礼还是要送,送完就走,这喜宴就不吃了!于是,他悄悄走到门口的一张收礼桌前,摸出一张五十元钞票,递了过去。收礼的主事抬头一看是他,眉头顿时皱了起来,也不伸手接,只一努嘴:“放在桌子上!”

  朱五哆哆嗦嗦把钱放下来,那收礼人用笔杆一拨拉,将钱推进袋子里,随口怪腔怪调地喊道:“朱五随礼五十!”

  正忙着招呼客人的老根一听,脸拉长了,他瞪起眼,咧着嘴,指着朱五说:“朱五啊,我说的话,你咋就听不懂呢?你送个啥礼呢?”说着,接过收礼人拿出的那张五十元钞票,往朱五口袋里一塞,回过头,对一个帮忙打杂的说:“等一会儿喜宴办完了,你拿点鱼肉小菜,送到朱五家里去,让他娘儿俩尝个鲜!” 

  此时的朱五肠子都悔青了,脸红得血泼一般,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就在朱五不知如何是好时,只听门外突然鞭炮齐鸣、锣鼓声惊天动地地响了起来。老根一听,也顾不上朱五,忙着招呼去了。

  朱五强忍住眼泪低着头,夺门而出,不料还没跨出门槛,就与一个人撞了个满怀。他抬头一看,吓得差点魂都飞了。

  朱五撞上的不是别人,而是刚从花车里下来的新媳妇!朱五知道这下自己闯大祸了。

  原来这山里人家娶媳妇有个说法,新娘子下轿头一眼见到的人,叫“喜人儿”,这个人如果是个五福齐全、儿孙满堂的人,就预示着新人婚后美满幸福。为了讨一个好兆头,老根家早已找好了这样的人,在门口候着。哪想这个“喜人儿”,却让朱五误打误撞地当上了!

  朱五傻子一般站在门口不知所措,只听老根在他耳边压着嗓门咬牙切齿地说:“你今天是成心与我家过不去啊?你也不想一想,你是个啥样的人?!”说完,用手一搡,把朱五往旁边一推。朱五没站稳,一下跌倒在地上。

  朱五不敢吭声,从地上赶紧爬起来,撒腿就往家跑。没跑几步,就让老根从身后拽住:“跑什么跑?你他妈的当上了喜人儿,咋能说走就走?”

  朱五只得乖乖停了下来,心说:是啊,这“喜人儿”既然当上了,不管是好是坏,就不能走,这是规矩!看来,今天这喜宴想不吃也不行了。

  他红着脸,打量了一下门口晒场,只见一字儿排开的十几张八仙桌,已经坐上了人。乡村干部坐一席,毛头小伙挤一团,婆娘媳妇扎一堆。要说过去,朱五在村里还算一个能人,能说会道,一向被主人家请去陪有头有面的人,坐在主要席位上。可此刻……老根站在朱五身后,没好气地说:“你还在这里晃来晃去干啥?你自己掂量着看,该坐哪儿就坐哪儿。”说完,丢下朱五走了。

  朱五心里把自己掂了掂,就朝过去曾一起喝过酒的老哥们那桌走去。他正要往那空位上坐下,空位旁的一个老伙计突然猛地一抬腿,朝桌子底下的狗一踢,喝道:“滚!滚一边去!” 

  朱五望望老哥们那冷冷的目光,尴尬地站起身来,往四处一打量,见另一席亲侄子旁边有一个空位,忙走了过去。刚走到桌旁,侄子却拿起一双筷子放在旁边的位子上,低声说了一句:“五叔,这里有人!”桌子上,其他的街坊邻居,都低下了头,装作没看见。

  朱五站在那里,脸一会红一会白,不知所措。这时,另一个桌子上,一个带着孩子的年轻媳妇,向他招招手说:“这位大叔,到这儿来吧,我们这桌正好缺个男人当席长。”朱五见这桌的人都不认识,赶紧过去坐了下来,感激地朝小媳妇笑了笑。

  不料,另一桌一个小伙子高声把小媳妇喊过去,在她耳边叽咕一番,小媳妇的脸变了色,逃也似的坐到别桌去了。她一走,桌子上的其他人,也都一个个起身,挤到旁边的桌上去了。

  这桌只剩下朱五孤零零的一个人。到这时,他终于明白,不是老根和乡亲们不讲情面,是他今天根本不该来。他强忍住眼泪,站起身来,踉踉跄跄地往家里走去……

  老根望着远远而去的朱五,咧开嘴笑了。可是他那刚过门的新媳妇知道缘由后却不答应了,她对老根说:“爹,乡亲们不能这样对待朱五,您作为村长就更不应该了。再说朱五是我们的喜人,无论如何都不能缺了他。您要是不把他请回来,这喜宴就不开了!”老根固执要面子,可今天却不得不听新媳妇的话。

  再说朱五回家没过一会儿,门外响起了敲门声,他打开门一看,是老根红着脸站在门口,再一看,吓了一大跳,老根身后还站着他家刚进门的新媳妇。老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朱五啊!刚才是我不对,我这刚过门的媳妇儿,把我狠狠地说了一顿,你也别见怪!”说着,他就上前拉着朱五说:“走!走!走!这喜宴还等着你呢!”

  朱五一听,就往屋里躲,连声说:“不了!不了!”老根家的新媳妇走上前来:“五叔,对你侄儿媳妇有意见了?你可是我刚下轿就碰到的喜人儿,你不去这喜宴还咋开?”

  朱五想起刚才的情景,还是一个劲儿摇头:“不,我不能去,我知道我是啥样的人。”

  这时,屋里的老娘听了,大声地说:“朱五,人家新媳妇都上门来请,给你面子了,你别老狗坐轿,不服人抬!快去吧。”朱五见老娘也这么说,只好随着老根和新媳妇又出门了。

  三人一回到喜宴上,在场的人立即安静了下来。大伙瞪着惊诧的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朱五。朱五一看这阵势,立即耷拉下脑袋,悄声说:“我,我还是回去吧……”

  新媳妇笑道:“五叔,别怕。”她说着,大大方方地拉起朱五的手,在众人瞩目之下,把他拉到最里头的主桌,这一桌坐的是新娘新郎、伴娘伴郎,还有那些德高望重、五福齐全的人。

  乡亲们一个个惊得合不拢嘴,朱五也一边摆手,一边向后躲着说:“闺女这可不行,我,我……” 

  新媳妇说:“五叔,您是我请来的贵客,您今天就坐这儿。”说着硬把朱五按在她旁边的位置上坐了下来。

 新媳妇满满地斟上两杯酒,端起一杯站起来,脆生生地喊了一句:“五叔,敬你一杯!”

  朱五受宠若惊地拿起杯子,一仰头一杯酒倒进了肚里,直呛得他嗓子火辣辣的,朱五只得从面前的盘子里,连夹了几口菜压一压。新媳妇也随手抄起筷子,从那只盘子里夹菜,吃了起来,见大家都还木呆呆地不动弹,就笑着招呼起来:“大家还客气个啥?喝酒吃菜呀!”

  满桌的客人一见,这才拿起筷子。其他桌的人见了,也拿起酒杯。一时间,嬉笑声、喧哗声响成一片。新媳妇悄悄地向朱五做了一个手势,朱五心里一热,眼泪就下来了,他在城里治病时见人比划过,他知道这手势是“爱心携手”。原来,新媳妇是城里医院的护士,她知道朱五是一个艾滋病人!

从此以后,朱五家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村里娶媳妇,嫁女儿,他该坐哪桌,就坐哪桌,如果有谁嫌弃他,村民们会理直气壮地站出来说:“别介!我们村长家的儿媳妇,城里的大姑娘,花骨朵一样的人,都跟他握手、吃一个盘子的菜,人家说了,温总理也与艾滋病人握手呢,你算个啥!”

 

故事素材的第三个来源,就是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或者是自己突发奇想的事情。比如,有一次我看到我的朋友和我的孩子开玩笑,要我孩子把她手中的馒头给他吃,而且故意骗孩子说他是坏人,我就灵机一动,就想了篇故事《请你证明我是一个坏人》。这样的文章,其实从题目看,它就是一个故事。
   矛头镇社会风气不是太好,为了扭转矛头镇的不良形象,新调来的镇长想了一个办法,他把镇司法办的几个工作人员都叫来,要他们举办一个法制教育班,把各个村的曾经有劣迹的人都叫到镇里的文技校,说是要请来一些法律专家,让他们结合一些案例,对这些边缘人物进行感化教育,从而让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这个新镇长别开生面的想法开始倒是吸引了大家的眼光,可是不久,问题出来了,那些有过劣迹的人,都不爱来。因为他们怕别人说他,没办法,镇长就下了死命令,吩咐各个村委,把那些派出所里有备案的,村里有违法记录的人一律都集中到镇里,不然就撤村干部的职。不过,镇长也是一个聪明的人,在下完这个死命令后,他马上下了一道非常振奋人心的命令:参加感化教育班的学员,一天三餐都有镇里负责。这下,那些本是游手好闲的人,可全乐意来了。不几天,镇里的感化教育班里就坐满了这些所谓的“坏人”。
    矛头镇毛竹村有个穷光棍,叫黄小小,他虽然叫小小,却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了,他家里的人都死了,他又好吃懒做,家里一贫如洗,仅靠着村里救济他一点粮食勉强度日。这天,他听村头的二流子阿三说,矛头镇开办了一个感化教育班,那些去学习的学员不但上课时有茶喝,而且每顿都能吃到香喷喷的白馒头,他的口水就流了下来:乖乖,这白馒头啊,我可是好久没吃过了,这次,我一定也要参加。
    于是,他就跑到矛头镇大门的那个感化班办事处,说是自己也想参加感化班。那个满脸胡子的办事员听了黄小小的话,不禁抿嘴一乐:“我说这位大哥啊,要参加这个学习班,必须是有过前科或犯过错误的人才行,你要想参加,最少应该有村里的治安违法证明才行啊!”
    黄小小这才想起,昨晚他听村头的二流子阿三说,要想参加这个班,身份必须是“坏人”才行。于是,他就屁颠屁颠地跑去找村长,要村长给他开一个坏人的身份证明。村长一听黄小小说,他是想去参加感化班,就狠狠瞪了黄小小一眼:“你还嫌我们村里的坏人少啊,镇长说了,我们村以前犯事的人这么多,我们的村干部是有责任的,现在你又想成为我们村的坏人,这不是让我的面子没地方搁吗?”听了村长的一阵臭骂,黄小小只好闷闷不乐地来到村头,这时,他突然想起自己以前曾经偷过村头田寡妇的自行车,于是,他就急忙冲进田寡妇的家,兴冲冲地对她说道:“田寡妇,我求求你,你到村长那,帮我证明一下,我曾偷过你家的自行车,让村长给我写个坏人证明,我好去学习班吃白馒头!”说完,他就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请求田寡妇无论如何也要帮他这个忙。
     那个田寡妇拗不过他,只好跟他一起来到了村长家,村长听了田寡妇的述说,使劲地踢了黄小小一脚:“那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你还说干什么,快给我滚回去,别给我们村丢脸!”黄小小哭丧着脸站了起来,转身向外走去,他边走边哭:“苍天啊,我为什么这么苦啊,我想当过坏人,难道都不行吗?”
    “小小啊,你可别做什么坏人啊,那些坏人可都是干杀人放火的事情啊!”路边的一个老人看黄小小哭得伤心,就劝导起黄小小来了。杀人放火的事情,就是给黄小小一百个胆,他也是不敢去做的,可这个老人的话却让黄小小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他先是跑到村尾的陈老汉家拿走了一个黄瓜,然后又到村头的马大爷家抱走了一只南瓜,接着又去村长家前的那棵梨树上摘了几棵苦梨……就这样,他到毛竹村的家家户户都拿走了一个东西,然后,他央求隔壁的六年级小学生黄东东帮忙,让东东给他写了一份《关于黄小小偷东西的证明》,然后拿着这些东西,要大家按了手印后才把那些东西还给人家。大家看着黄小小,是又好气又好笑,但为了拿回自家的东西,也就笑呵呵地盖了自己的手印,准备让黄小小去学习班吃白馒头了。  
     终于让大家按好了手印,第一天一早,黄小小就拿着那张摁满手印的《关于黄小小偷东西的证明》,兴冲冲地来到了矛头镇大门口的学习班办事处。他高兴地举起自己手中的证明,大声对那个负责接收学员的胡子说:“胡子同志,我终于拿到了我是坏人的证明,现在,你可以让我进去参加学习班了吧!”
   那个胡子接过那张所谓的坏人证明,看着上面满满的手印,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我说这位同志,你这证明还是不行,我们要的是单位证明,而你却是人的手印,这不算不算,你快给我回去吧!别在这儿丢人现眼了!”
    听了胡子的话,黄小小急了,他冲着胡子咆哮起来:“什么,这么多人都证明我是坏人了,你还不相信,没有村里的证明,我就参加不了学习班了,那我就吃不到……”黄小小越想越气,他忍不住举起手掌,狠狠地给了那个胡子一巴掌。
    那个胡子揉着被黄小小打得生疼的脸颊,愤怒地对门口的两个保安喊道:“你们快给我把这个坏人抓住,他涉及暴力攻击国家工作人员!”黄小小一听,顿时裂开嘴乐了:“好了,我终于成为坏人了,我终于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白馒头了!”
    就在这时,学习班里的大喇叭传来了新镇长的声音:“这次感化教育班培训已经全部结束,谢谢大家的支持!各位再见!”
    “完了,这下彻底完了,我的白馒头吃不上了!”黄小小抬起头来,绝望地看了看食堂的方向,身子一歪,就瘫倒在了地上。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