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镜头,迄今尚无严格的科学定义。一般指在一个统一的时空里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或事件的镜头。它至少包含两个要素,一是时间。这种镜头的尺数比较长,一般最短也在15米,最长可达300米,放映时间约在30秒到10分钟之间;二是空间。通过运用景深镜头或移动拍摄,达到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活片断的电影化概括。
【关键词】长镜头的形成
长镜头的美学效果
第一长镜头的形成
电影是以纪录真实的活动影像问世的。在无声电影及有声电影初期,偶尔也使用景深镜头和移动摄影,如1895年在巴黎大咖啡馆上映的卢米埃尔的《火车到站》一片,就是以景深镜头拍摄的。当时一本胶片就是一个节目,长度约17米左右,用慢速度放映,每本可演一分钟。每一个节目几乎都是用一个镜头拍下来,这可以说是"原始长镜头"。被世界公认的早期的长镜头经典作品,是英国导演弗拉哈迪在1920---1922年拍摄的影片《北方的纳努克》,里面有一个爱斯基摩人纳努克狞猎海豹的著名场面,就是用长镜头拍摄的。弗拉哈迪把纳努克如何在冰窟里发现猎物,又如何与海豹进行殊死搏斗的真情实景连续不断地拍了下来,并且自始至终让纳努克与海豹同时出现在画框内。这个场面拍摄了20分钟,用掉了360米胶片。但是,一方面是由于技术条件不成熟,不可能普遍推广,更主要的是人们对这种方法的艺术价值还没有深刻的认识,还没有把它当成一种重要的银幕整体形象的构成方法。
进入20世纪40年代后,人们在原有基础上,通过创作实践,开始意识到,除了依赖镜头之间的蒙太奇方法可以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概括之外,还能够在一个镜头内部,依靠场面调度、摄影机和拍摄对象之间的相对运动等方法,造成巨大效果,达到对现实概括的目的。不可否认,在长镜头形成的过程中,电影自身的内部规律和外部的技术条件,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
长镜头的美学效果
长镜头以表现动作的完整过程和时空的统一性见长,在未经演染的质朴无华的现实生活中去挖掘美,让观众有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各以其情而自得。
长镜头的效能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再现空间的原貌
电影在处理空间客体上,无非是两种方式,一种是艺术地构成空间,即通过镜头的分切、组合、创造出一个新的综合的整体空间---如蒙太奇手法
2、展现宏伟场面和广阔环境
长镜头在展现宏伟的场面、广阔的环境等方面,有着蒙太奇所达不到的效果。如前苏联影片《战争与和平》(黑白宽银幕,四集),可以说是一部有浓郁的长镜头风格的影片。这部影片中,大约不下数百个长镜头,多是用在宫廷和贵族舞会、奥斯特里茨战役、波罗狄诺法俄骑兵的战斗、莫斯科大火、拿破仑的败北……它们几乎无一不是表现豪华的场面、雄伟的战场、殊死的拼搏、复杂的目不暇及的行动,无一不是采用气势磅磅、宏伟异常、绚丽繁富、沉郁顿挫的泼墨手法。恰恰是在这些地方,长镜头的电影语言,方可自由驰骋,神通大显
3、清染情绪和氛围
长镜头在表现心理情绪方面有独到之处,其风格韵味日益为人所知。长镜头以表现心理层次、情绪变化过程而见长,它不像短镜头,跳荡切割,人为"撞击、渲染",看不到人物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
前苏联影片《雁南飞》中,女主人公蔽罗奇卡为未婚夫鲍里斯送行的场面,创造了以长镜头演染气氛,表现心灵的成功范例。摄影机跟随微罗奇卡在人群中钻进钻出,到处寻找即将奔赴前线的鲍里斯,她越过障碍,分开人群,终于发现了鲍里斯,但长长的泛滥一般的人流,隔断了她,使他俩无法接近。蔽罗奇卡向鲍里斯扔去一包饼干,但鲍里斯没发现,接着镜头摇下,一个特写,饼干在人们的脚下踩碎了。这个长镜头,不仅交待了战时车站纷乱的环境,而且透过多种角度和方位,一方面展现鲍里斯也在人群中寻找蔽罗奇卡,一方面又细腻地刻划了女主人公心急如焚的焦灼心情。那包被踩碎的饼干,隐喻蔽罗奇卡的心也跟饼干一样碎了。这个长镜头有效地演染了人们的生离死别,突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