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刚才您听到的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中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可以说是脍炙人口,但是今天我们说的是词中的地名:造口、清江、郁孤台。
词中的“造口”是说南宋造口镇,这个地方大约在江西省万安县西南60里的地方。听过昨天《地名故事》的朋友还记得,这里正是赣江上游惶恐滩的附近。当时,诗人当年在江西做官,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又一次诗人来到造口镇,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感慨万千,就写下了这首词。
为什么诗人偏偏到了造口就心潮澎湃呢,是偶然的吗?显然不是,因为当年金兵兵分两路,一路追赵构,一路追隆佑太后。追赵构的一路金兵把赵构追到了海上,连年都是在海上过的,很惨的;追隆佑太后的金兵追到了江西造口,实在追不上就回去了。虽然这件事让爱国志士都感觉是奇耻大辱,但南宋小朝廷毫无报仇雪恨之意,让主战的人报国无门,所以诗人才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菩萨蛮。
接下来继续说说辛弃疾这首《菩萨蛮》中的地名-郁孤台。郁孤台现在还有,就在赣州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听到贺兰山您别惊讶,这个贺兰山不是那个贺兰山,您别想到内蒙古去,这个贺兰山是赣州城外高度
130米的一个小山。
郁孤台是唐代建的,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后来经过多次的损毁,重修,重建。现在的这个郁孤台是1983年按照清代的格局在原址重建的,还是三层楼,大约17米高。您也许有机会可以去登台感慨一番,不过没有了“国破山河在”的历史背景,不知能否感受到诗人的心情和诗意。
接下来说说清江。现在这个清江不是一条江,而是地名。清江是真实存在的一条江,在湖北省,号称“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长阳是画廊”。在五代十国之前,清江指的是赣江和韩江交汇的一段江面,后来南唐政权将这段赣江两岸的地区新建了一个县,就叫做清江,从那时候开始这个清江就叫成了地名了。既然是地名,那“清江水”指的就是赣江了。所以,诗人词里看着赣江江水发的感慨,而不是看着清江江水发的感慨!您看,望文生义是多么危险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