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子平正法》之十二:论体用

(2020-06-16 12:12:57)
标签:

《子平正法》

八字

命理

算命

预测

分类: 《子平正法》

《子平正法》之十二:论体用

作者:后学陈氏

体用之说,在推命之中十分重要:不分体用,不明敌我;不讲体用,不知轻重;不究体用,难断吉凶。

“体用”之说,在古代命学经典中,惟有《滴天髓》明确提了出来,它说:“道有体用,不可以一端论也,要在扶之抑之得其宜。”这句话是何意呢?它是说“推命之道,有体用之说,不能够什么都一概而论,而要在分其体用的情况下,是扶之顺之,还是抑之逆之,得其宜者为好。

体跟用的关系,就相当于阴跟阳,气和质的关系。体为阴,用为阳。体为阴主静,施受之物,无成用败用之能,但在用之作用下可自身五行转化,自身喜忌互变之类亦可彰显用之神功。用为阳主动,主动之物,对体有生克制化成体败体之功。

八字命理,推命之术也,人存世间,不离其道矣。以道御术,以术证道,道术妙用,造诣通神。

就具体四柱而言,如何分体用呢?体用之法,亦和前篇“气行四柱”有所联系,大抵有如下情况:

一、以月令分野司令为体,以月令本气为用;以日主为体,以月令为用;以月令为体,以月干为用;以月令为体,以年柱、日支、时柱为用;以月令加年柱为体,以日支时柱为用;以月令加年柱加日支为体,以时柱为用。

1、以月令分野司令为体,以月令本气为用。

月令分野司令,是气候时令之源。而司令发用于四时,遂成四季,四季乃十二月建以分之,本气为主为要。气候时令,乃阴阳交媾之气机,而要成于物,必定以四时气运以造之,在天为气,落地成形也。天地造化,人命成于四时,亦以月令为提纲,方得安身立命之所。故而分野司令之气为体,发用成月令本气造物有形之质,乃自然之道,其理然也。

2、以日主为体,以月令为用。

  子平造命,专以日主为己身。而人成形于天地造化之何时,生于何国之土,生于何人之家,如此之类,必先求月令以明之。故而以日主为体,以月令为用,其理亦然也。

3、以月令为体,以月干为用。

  月令司一月之生杀大权,而一月之天干地支,本属一体。月令地支气行于天,月干亦为其门户之一,而若他柱天干无透月令之物,月干之要更甚。

4、以月令为体,以年柱、日支、时柱为用。

以日主为主,以月令为用而使日主入何格局,格局既成,而年柱、日支、时柱乃有成格败格之功,故而月令为体,年柱、日支、时柱为用也。

5、以月令加年柱为体,以日支时柱为用;以月令加年柱加日支为体,以时柱为用。

体用之法,亦符气行四柱之论,前篇皆有论述,可参详也。

体用之法,举例说明如下,如《子平真诠》里金状元乾造:

乙丁丁庚

卯亥未戌

原文论此造如是说此并用财印,无伤官而不杂煞,所谓去其忌而存其喜者也”此断语正妙,其中也蕴含了体用之法:

1)此造丁日主为体,生在亥本气正官月为用:即月令亥对丁而言是正官格。

2)月干逢丁,不是月令之物,月令之气通过丁门户发用散气有限,另寻他干有透干与否。以月令为体,年柱为用:见乙卯,乙透自亥余气,卯亥会合。

3)以乙卯、丁亥为体,日支未为用:此时亥卯未三合木局又透干,强烈化泄月令正官星,此于格局不宜。

4)以乙卯、丁亥、丁未为体,以庚戌为用:庚克制过多之乙木同时生助月令亥官星,戌合化过多之亥卯未之木。庚戌一柱之用,让此造格局复成。

再如今人四柱乾造:

甲壬壬丙

辰申子午

(1)此造壬日主为体,生申月为用:以壬而言申本气为偏印格。

(2)申月体透壬发用,壬强烈化泄申:壬日申印格之福被月壬分享本为不宜。

(3)以申为体,年柱为用:年柱见甲辰,甲壬同根于辰库视为彼此有情,相生如胶似漆而猛烈。

(4)以甲辰、壬申为体,日支子为用:申子辰三合水局,水旺同时甲木也被生旺。

(5)以甲辰、壬申、壬子为体,以丙午为用:体之气全聚在甲木,见丙火坐阳刃而相生有情。全局一气呵成。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的几步体用分析,既明了敌我,也轻重,最终断其吉凶了如指掌

二、大运天干无月令之物或大运支没有会月令之物时,以四柱原局为体,大运为用,以原局加大运为体,流年为用。

三、大运天干有月令之物或大运支会月令之物时,以四柱原局月令月柱为体,以大运透干会支之物为用;以四柱原局月令月柱加大运透干会支之物为体,以原局年柱日支时柱为用。

原局与大运流年体用之法,复杂而精妙,此处不祥论,有缘面授而解之。体用之法,亦为论命之经典秘法,研易者不可不知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