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蒙边城满洲里

标签:
满洲里达赉诺尔呼伦湖呼伦贝尔草原海拉尔边城旅游 |
分类: 俄罗斯、蒙古 |
中俄蒙边城满洲里
http://s6/middle/6dcd5c9dhae537006fbc5&690
在哈尔滨乘中东铁路列车,晚上通过大庆,之后翻越大兴安岭,一早通过岭西的牙克石,惊讶其城市规模之大;早八点到了海拉尔,大部分旅客都下了车,我又回到呼伦贝尔草原了。呼伦贝尔草原是成吉思汗开创霸业的地方,水草肥美、人强马壮,除了蒙古族以外,还有布利亚特、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满、汉、回人都世居于此,海拉尔是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现在叫呼伦贝尔市)的首府,1734年建城,当时叫呼伦城,现在人口27万人。
海拉尔是蒙古语野韭菜的意思。海拉尔河将海拉尔分成河东、河西两半,往西汇入额尔古纳河,是中俄界河,也是黑龙江上源之一。呼伦湖流淌到蒙古的克鲁伦河,往西将近到乌兰巴托,再拐弯东北流入俄罗斯,成为鄂嫩河,与流经赤塔的Ingoda河汇合,成为了石勒喀河(Shilka),与额尔古纳河汇合之后,就是黑龙江。因而,我这次旅程其中部分,也是黑龙江上游之旅。黑龙江上游是蒙古人的家乡。
呼伦湖,本地称达赉诺尔,达赉是达赖的异译,蒙古文大海之意,诺尔就是湖,这湖比香港大两倍多,是全国第四大淡水湖,周围水草能不肥美?因而,占有本地,牛羊战马会比邻近部落强,鲜卑、蒙古都以呼伦贝尔草原为腹心,横扫北亚草原!考古学家发现,这里一早就有“达赉诺尔人”居住,与“北京人”同期,是草原民族的共同先祖。来到呼伦湖畔,令人惊叹确实是大海之湖,但湖岸污染、水位下降,人口压力沉重,可持续发展要何时才能实现?
一路都是风电场,这里有句话:“每年刮两次风,一次半年”,开发风能,正好!
西出海拉尔两个小时以后,我来到了边城满洲里,火车站在铁路南,城在铁路北,市中心从铁路排起,从一道街到六道街,建筑都很俄式,但是风格、颜色不尽协调,在一道街,还有保存较好的俄罗斯木卡楞房子。市中心西头的商店,主要卖中国货供俄罗斯人,东头的商店,主要卖俄蒙的特产供中国游客,而中国游客早已随大雁南返,他们像候鸟每年6、7、8、9月逐青而来,领略草原风情,他处热闹非凡的十一黄金周,在这却冷冷清清,甚至赴赤塔的旅行团、歌舞表演都有开不出的尴尬!满洲里的吃,以肉类为特色,有大骨头、烧烤、手抓肉等。
http://s9/middle/6dcd5c9dhae5387350118&690
满洲里往西9公里,就是中俄边界,途经内蒙古大学满洲里校区、体育馆和因资金不继未完成的体育场、还有套娃广场。中俄铁路口岸的国门是最吸引游人之处,中国国门有十层楼高,可以居高临下一览俄罗斯国门、以及其边城后贝加尔斯克全貌;但是两国间除了货运列车和每周两对对开的北京——莫斯科客车,没有其他直通车,其实以公路口岸为主,每天来往的客车十分频繁。
民国时期,不少仁人志士从满洲里进入苏联,“以俄为师”,去请大法师和求救国救民的真经,谁知道:请来的经还是让中国绕了几十年的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