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基计划几个具体问题的分析与看法
(2020-05-08 16:14:57)
标签:
教育 |
分类: 生活 |
一、关于二类破格入围不占一类名额、综合成绩达到同省份第一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的就予以录取的看法
高校公布强基计划中有一条:破格入围(二类学生)的学生录取时不占用本省公布的强基计划招生计划。
首先破格入围的学生类型就是: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且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的学生。也就是五大学科竞赛中的金牌、银牌选手。大部分金牌选手入选国家集训队,是有保送资格的,所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破格入围的学生就是奥赛银牌选手和少数金牌选手,金银牌之路是崎岖忐忑的,想要在奥赛中获得金银,首先要进入省队,想要进入省队,省队的选拔是综合联赛省级一等奖和省队选拔的成绩。因此这部分学生确实是极有学科特长的。
然后我们来看关于二类破格入围学生,综合成绩达到同省份第一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的就予以录取对谁更有利,不占强基招生计划简单来说是不占招生人数,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计划为210人,那么由于破格入围学生不占招生人数,所以实际招生人数可能高于210人。那么人员增多对对一类考生有利还是对二类考生更有利呢?仍然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首先把一类考生成绩按从高到低排序,其次单独把二类考生成绩按从高到低排序。由于二类考生录取名额不占招生计划名额,所以一类考生中前210人肯定录取,从这个方面来说这对一类学生更有利,因为如果二类考生成绩高于一类考生成绩,那么一类考生前210名中必然有人不能录取,如果二类考生成绩低于一类考生,那对一类考生没有影响。相反,如果一类考生总体成绩都非常高,前210名最低分数也高于二类考生中最高成绩者,那么二类考生均不能录取,如果一类考生前210名最低分数低于部分二类考生,那么这部分二类考生按成绩自然也应被录取。那这个金银牌奖项又有何优势呢?有优势的地方在于破格入围这一项,有可能二类考生的高考成绩弱一点,但是通过金银牌破格入围,可能多了一次录取机会,但是由于高考成绩在强基计划招生综合成绩中占比不低于85%,所以这个短板想要通过15%的杠杆来弥补是有些困难的,所以关于这一条本人看法是一类考生有优于二类考生。好在有个别高校(北大)会对破格入围考生根据其学科特长单独进行考核,这算是对二类考生有利好的地方了。因此预测2020年竞赛生报考北大人数要高于报考清华的人数。
综上,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的升级,去除了竞赛的功利性,对于选拔所需学生更加公平合理。
二、什么样的学生可以报考强基计划
什么样的学生可以报考强基计划,从强基计划招生中说明的两类学生来看,一类是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一类是学科特长的学生。由于报考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前,这也就是说所有学生都有资格报考,但是这个问题从本质上说的就是什么样的学生能入围校考,因为如果不能入围,那即使报考也没有什么用。而各高校入围的办法是基本是按照高考成绩从高到低选择4或5倍的学生进入校考。由于是依次选择,所以第一名到最后一名入围学生的分数不会相差太大。而且按折算比例来说,假如高考相差10分,那么折算后高考实际相差分数为10/750*85=1.13,而这1.13分要想从校考中拉回来需要1.13/15*100=7.53分, 而高考成绩好的,在校考中也可能会好。所以适合报考强基计划的学生是高考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这是单单从成绩上来说的。从选择未来要从事专业角度来说,由于强基计划是关于基础学科招生改革的一项计划,其专业设置主要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这些专业并不是适合每一名学生,所以强基计划适合基础学科拔尖,且想要长远地在这样的学科内发展的学生特别适合报考强基计划。
三、强基计划录取学生的发展前景
强基计划培养的学生是拔尖创新,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人才,是解决基础学科领军人才短缺和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的一项改革尝试,各高校有特定的培养方案,基本是对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单独编班,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配备一流师资。学历发展路线是建立本-硕-博培养模式,本科阶段注重基础学科素养,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继续学习,也可研究交叉学科,本科结束后可以推荐读研、直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学习时间,可以尽快接触高深专业知识。对于后期工作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专业,从事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从大的方向上是成为国家关键领域的高素质后备人才。
因此强基计划对于那些立志在基础学科有所作为,未来投身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生是一条非常好的途径。
强基计划是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计划,是解决基础学科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人才短缺问题的一项实验计划,是一项使学生去功利回归素质教育、促进更加公平合理的改革计划。希望当代高中学生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初衷,努力学好文化知识,选择好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为国家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声明:以上分析和观点是一家之言,可能有不当之处,拙言短见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