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招儿告诉你次新股何处才是底

(2017-06-11 15:18:32)
标签:

次新股

ipo

股市

创业板

中小板

分类: 经验技巧

随着新股发行增多,市场存量资金消耗,无力承担高估值的涨幅,次新股的估值回归势在必行,近期次新股的回归也在加速,但次新股的估值到底回归到哪里才能见底?恐怕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我们来看一下市场历年以来的市盈率、市净率:

上证A股市盈率:

 https://wx4/large/6dc9c9b3ly1fgh717uvqyj20qq0d3tak.jpg移除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创业板市盈率:

 https://wx1/large/6dc9c9b3ly1fgh70k7n95j20q50crdhh.jpg移除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中小板市盈率:

 https://wx3/large/6dc9c9b3ly1fgh70juptcj20px0d3abs.jpg移除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上证A股市净率:

 https://wx3/large/6dc9c9b3ly1fgh71zt8bgj20pu0cswg8.jpg移除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中小板市净率:

 https://wx4/large/6dc9c9b3ly1fgh70jvefqj20pl0cq760.jpg移除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创业板市净率:

 https://wx3/large/6dc9c9b3ly1fgh70jv300j20q00cugn7.jpg移除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从上面几张图可以看出,上证A股、创业板和中小板分别在2005,2008年和2012-2014年底部的市盈率为下表

年份    上证A股    中小板    创业板

2005    15倍    21倍

2008    14倍    18倍

2012-2014    10倍    21倍    26倍


同理,市净率为下表

年份                上证A股            中小板                创业板

2005                1.6倍                2.4倍                    

2008                2倍                2.2倍

2012-2014        1.3倍                2.3倍                2.26倍

从上面两张表可以看到,上证A股的底部动态市盈率基本在10-15倍,中小板和创业板相对高一些,基本在20-30倍,上证的动态市净率在1.3-2倍,中小板和创业板在2-2.5倍

但是这是在参考动态市盈率,由于动态市盈率是建立在动态的业绩上,而动态的业绩则包含了对未来的预测,因此预测真正的底部是非常难的。那么是否有其他方法来提前预测底部区间呢?

这里就向大家分享一个压箱底的方法,这个方法也许对大部分的散户来说是 没什么用,但对于一些机构和资金量比较大的投资者来说,简直是价值连城。


首先,我们要知道,IPO的定价机制是几经波折的,2004年开始采用询价制,之前是指导发行价,基本也和现在差不多,将发行价限定在某个市盈率以内,2004年至2009年之间,发行价也基本被限制在30倍以内。直到2009年6月10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桂林三金的IPO发行价市盈率为32.89倍,才进入了市场化定价,而市场化定价的一大弊端是超募现象越发严重,这两年为了新股大量发行,监管层为了避免抽血过多,又将发行价基本控制在了23倍市盈率。

啰嗦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让大家了解一下IPO的发行历史,知道新股上市为什么有时候会暴涨,有时候又会破发,背后的逻辑就是新股定价的逻辑,当市场化后,由于有的定价过高,就会出现破发现象,而如果被限制在一定市盈率内,上市后又会被爆炒,以前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幅,当天基本涨到位,现在上市首日最高涨44%,于是就会出现新股一直连板的现象。

无论是哪种定价,我们都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新股上市后,基本都要经历2-5年的长期下跌(2006-2007年上市的由于赶上了大牛市,刚开始也会涨),这其实就是对新股的估值回归,和现在次新股的下跌是一个逻辑,因为企业在上市时,基本都会将财务数据做得漂漂亮亮的,有的还通过一些不光彩的手段,几乎透支了未来几年的利润。说白了,IPO时企业的财务数据基本上都算是很漂亮的,就像选美,参赛选手一定会拿出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的道理是一样的。因此,才会碰到很多企业上市之后业绩大变脸。

 https://wx4/large/6dc9c9b3ly1fghaa028boj20sg0j1dkz.jpg移除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所以,企业在上市时,我们可以默认地将它当时的财务数据看作是其最好状态的样子,一般来说,未来几年总要估值回归。

而与此同时,企业IPO之后,拿到了融资的钱用于发展,即使没有发展业务,由于成为了上市公司,其品牌价值大大增加,融资能力也大大加强,在同行业中其竞争力也会加强。那么其上市时最好的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乎也一定能够达到,最简单的方法可以来证明,那就是翻一翻所有的股票去看,最终几乎都会超过其上市时的市值。

于是,一方面是上市后几年内有估值回归的压力,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发展最终会超过上市时的估值,那么新股的底部就是在这两股相反的力量下而产生的。

那么这个预估新股底部的方法就产生了:就以新股的发行价为基准,计算其IPO时的市盈率,然后与前面统计的那个各个市场底部的动态市盈率做对比,比如:现在发行市盈率一般都是23倍,那么对于创业板来说,其底部市盈率大约在26倍,因此,如果创业板的新股价格跌至发行价附近时,其底部也就不远了。而对于上证的股票,23倍的市盈率还是比其历史底部市盈率10-15倍的高,因此对上证的新股可以在发行价的基础上再打个6折左右。

用这个方法可以去检验一下历史的情况,大体都是符合的,当然里面不排除一些个股根本不会回到那个价格,因为每个企业的情况不同,好的企业自然不会跌到那个价格,但这个方法在市场总体上是符合的,就像在底部时,有的股票市盈率并不会回到市场平均市盈率是一样的道理。

综上所述,如果现在次新股开始大面积出现破发的时候,距离次新股的底部就不远了

 https://wx4/large/6dc9c9b3ly1fghaatpt9fj20fk05uglo.jpg移除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