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午节·年年思麦黄

(2022-06-04 14:00:48)
标签:

历史

旅行

端午节

分类: 破烂の笔头

陈桥着黄袍,安知有靖康。

胡马终南踏,绍兴空北望。

千载帝陵卫,一朝顾农忙。

若若谈风雅,年年思麦黄。

 

前几日看了豫视频发布的“中原熟,天下足”视频,被北宋皇陵的麦浪吸引,为今年的丰收景象欢愉,也不自觉想起了早先去宋陵之事。古城与陵墓,似乎都逃脱不了麦秀之感与黍离之悲,美景在眼,却也总会勾起些对历史的愁思来,所以,那日写了开头的诗歌,感慨光阴飞逝,历史的车轮却未曾停留。

年年思麦黄…不知是何时开始,尽管暑热难耐,却很喜赶在麦收的季节出行。端午、芒种、夏至,是自然与人文的碰撞,是收获与新耕的并行,是阳气至望的时节,有着重要的文化底蕴与民俗意义。

年年思麦黄…记得去北宋帝陵的那一年,恰好便是端午节的假期,满眼的麦黄之中,狮子藏在土中,藩臣立于田边,他们用千年的时间与那片土地融为了一体,成为了农景中的一部分,还有雨后的马齿苋,遍地繁衍,看得人心旷神怡。只可惜那年的端午是在六月中下旬,芒种已过,也错过了最美的麦收,唯留下一片麦秆和初种的玉米新芽。

端午节·年年思麦黄端午节·年年思麦黄端午节·年年思麦黄端午节·年年思麦黄端午节·年年思麦黄端午节·年年思麦黄

 

年年思麦黄…记得有一年在端午节前去了玉壁城,看到玉壁城上的麦浪翻滚,唱起了《敕勒歌》,又跳起了舞,结果莫名其妙就摔了一跤,还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唱来了玉壁城夕阳下的大雨…最后只得狼狈逃离。但那次夕阳下的麦田,确实让我心动不已,思及东西魏当初的那场大战,思及英雄的铩羽与遗恨,思及麦秀之意,亦觉着麦浪多了几分荡气回肠。

相关阅读:《玉壁城·风吹麦浪尽散英雄梦

 

 端午节·年年思麦黄端午节·年年思麦黄端午节·年年思麦黄

年年思麦黄…去年端午的假期,坐高铁前往邯郸看到一路的麦田时,便与同伴说,如果能赶上北齐诸陵的麦田处于半收半不收的景致中就好了,这样拍完麦田里的诸陵景色,还能直接踏过去到跟前。不想一语成真,还真的赶上了义平陵和峻城陵的收割之景~后来同伴说,端午的雨是纯阳无根之水,要淋一淋,结果绕邺城转圈,以及后来找和士开墓的时候,我妥妥地被淋了个透…

五月五,似乎与北齐有着颇多的渊源,一是北齐后主高纬和南阳王高绰,便是五月五生人,另一点是北齐的大宁二年五月五日,因河济清,将年号改为了河清。细细想来,去年的那趟邺城之行还真的是相当地巧合与幸运,可惜了高纬远在长安,到晚寻到的大冢也不能确定是否是高绰的。尽管看到了不少河清年号之物,但按着《隋书》中的解读,五月五的河清并非齐的祥瑞,最终这个吉兆被认为属于杨坚。(“是月,至尊以大兴公始作随州刺史,历年二十,隋果大兴。”)

相关阅读:《佛影绰绰死生如幻梦 北齐脆弱的繁华与虚耗

端午节·年年思麦黄端午节·年年思麦黄端午节·年年思麦黄端午节·年年思麦黄端午节·年年思麦黄  

关于南阳王,还有一个关于五月五的传说。因高绰死后经四百余日,到大敛时,颜色毛发皆如生,故有俗云五月五日生者脑不坏。

端午,是中国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端者,有初始之意,午(五)月的第一个午日,谓为端午,端,又为“正,“午”为“中”,故有“中正”之意。此外,因午为阳,重午为至阳,所以端午又名端阳节,最为阴邪所惧,在端午时,人们喜欢挂艾草,饮雄黄等,以作驱邪。不知道高绰的故事,是否也反应出了这一日的阳气与阴邪。不过端午的起源,与“祛病防疫"应是相关的,只是具体的纪念,则被后世们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吴越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通过划龙舟,祭祀图腾——龙,以祈求避免常见的水旱之灾。这也是端午最原始的意义。

按《唐会要》记载,龙朔元年五月五日,唐高宗谓侍臣曰:“五月五日。元为何事。”,当时许敬宗以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的内容作了回应(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曲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曲曰:‘闻君当见祭,甚善。常见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曲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高宗又道:“我见一记有云。五色丝可以续命。刀子可以辟兵。此言未知真虚。然亦俗行其事。今之所赐。住者使续命。行者使辟兵也。

端午节·年年思麦黄端午节·年年思麦黄端午节·年年思麦黄端午节·年年思麦黄

以上四图来自边草无穷

显然,在南北朝时期,端午的习俗和纪念屈原已经有书籍记载了。但尽管节日风俗到唐时都在延续,但具体纪念屈原之说应该流传并不广泛,至少连高宗都对此有着疑问。如今,在各地,端午的习俗也有着不同之处,所纪念之人也有不同的说法,除屈原外,还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祭奠先祖,逐渐成为了后人赋予这个节日的内涵,而端午的传统食物,自然离不开粽子。据说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以前,到了晋代,便已经成为端午节的节庆食物了,其形象也象征了阴阳包裹。

南北朝以后,粽子在民间开始流行,并且传播到多个国家。因为各地风俗材料不同,粽子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

记得小时候,最爱的便是裹满糖的小枣糯米粽和白粽。后来因为家里开始每年包,尝试了各种馅,比如桂花玫瑰芋头,小枣黑米等等,去年端午还特意带去了邺城献给北响堂的大佛~

端午节·年年思麦黄端午节·年年思麦黄端午节·年年思麦黄

不过,肉食动物的我发现家里最先没的总是肉粽,所以今年满足我和我家小胖的需求,只包了肉粽~一锅蛋黄鲜肉,一锅腐乳肉~你们又喜欢什么馅儿的呢?

端午节·年年思麦黄端午节·年年思麦黄端午节·年年思麦黄端午节·年年思麦黄端午节·年年思麦黄端午节·年年思麦黄

端午节的文化还有很多,吃粽子的同时,也是品着这源远流长的文化。往年的至阳之日,多数是在焦黄的麦田之中,体味着麦秀所带来的惆怅。

年年祭端午,年年思麦黄,可惜今年的端午是只能云游晒粽了~

端午节·年年思麦黄端午节·年年思麦黄端午节·年年思麦黄端午节·年年思麦黄

 

祝端午安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