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2021-03-29 18:29:07)
标签:

帝陵

历史

建陵

南梁

魏晋南北朝

杂谈

分类: 帝王の荒冢
前段看到南梁萧顺之建陵石刻被围的照片,才思及其原始的景色。
虽是去过了三次,看过黑夜,清晨与日落的不同景象,但总觉得对建陵的了解远远不够,因而每每提笔竟是不知怎样梳理才好。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建陵,位于江苏省丹阳市荆林乡三城巷附近,南临齐明帝萧鸾之兴安陵石刻,北接无标识的南朝失考墓。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初探此地时,是2017年岁末的夜晚。
三城巷的行程本是第二日一早的计划,但考虑到夜晚的景色总有不同,所以几个朋友一起从酒店打车来了这边,并和师傅商量好在这里等我们回程。
暗夜里的三城巷,黑压压一片,只有猫头鹰偶尔发出的声响从林间传来。
顺着大道而行,借着车灯的光亮,昂首阔步的神兽,如蘑菇般的神道碑,还有远处的龟趺很快在树林中朦胧而现。
三城巷共有五处石刻残留,这个入口正对的位置,便是萧顺之建陵的所在,也是此处残存最多石刻的地方。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月色温柔,率先行至近前的我,已等不及同伴的灯光,趁着月影,手抖地拍下了南侧保存完好的这只正在漫步的大家伙。
这神兽身长3.05米,残高2米,颈高1.25米,体围2.7米,头后独角残缺。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在同伴紧随而至的灯光下,朦胧渐渐变得清晰…
建陵的神兽,形态与不远处的南梁武帝和简文帝陵前神兽有所不同,略显S的曲线,方中未褪的圆润,似是传承自南齐时期,不知,这是否源和这位墓主人所生活的时代。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建陵的墓主人萧顺之,是南梁武帝萧衍的父亲,南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从名字来看,也是个天师道的信徒。
顺之自幼与萧道成亲近,有次,他和道成共登金牛山,见路侧有枯骨纵横,闻萧道成懔然动色地感慨:"周文王以来,几年当复有掩此枯骨者乎?",便知道成是有大志之人,所以常相随逐。后,萧道成每外讨,顺之常为军副。及北讨时,薛索儿夜遣人入营暗杀萧道成,适时,正是顺之及时救下,手刃贼人。同时,顺之频为道成的镇军司马、长史,对南齐的建立可以说是有佐命之功的。
在刘宋末期,萧道成的权力日盛,当时的帝王刘昱暴虐,好杀戮。某次,萧道成正在家中午睡,刘昱突然闯进用骨箭射中他的肚脐。经此惊吓,道成想出外保命,当时是顺之以一旦奔亡,则危几不测,不如因人之欲,行伊、霍之事劝谏,才有了道成之后废帝改立,甚至筹备后续接受刘宋禅位的故事。
而萧顺之作为萧道成的亲信,本人是个文武兼资,有德有行,英威毅然,颇有威信之人。道成反宋之时,不乏有忠于刘宋之臣形成反叛的势力。在袁粲据石头城时,黄回与之通谋。又是顺之率家兵据朱雀桥,最终化解了危机。
在南齐时,因为皇亲及发小身份,萧顺之的官运亨通,曾历黄门郎,安西长史,吴郡内史,侍中,卫尉,太子詹事,领军将军,丹阳尹等重要职务。以参豫佐命,封临湘县侯。
萧道成对他极为看重,曾想让次子豫章王嶷让出扬州刺史给顺之来做,可见信任之深。
而因为其才能,齐武帝萧赜虽然认可,却在登基后十分忌惮,这使得顺之并没有位居过台辅之位。
如此外甚清和,内怀英气的一位宗室亲眷,按理说应在史册中大放异彩,但史实所载却似乎远不及眼前的陵寝留给我们的故事多。
绕着神兽而行,欣赏着它飘逸于胸前的胡须,盘旋落地的尾巴,有明显修复痕迹的四足,以及足下同南齐时类似的小兽,梁武帝为父亲所修的建陵石刻,与后世南梁帝陵的相比,这般迥异的原因除了梁代初未有规范,是否也与墓主人的故事有所联系呢?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光影的明暗变化,让观此的我心生迷惑,也同样将困顿刻在这神兽深深的眼窝,迷茫的眼神上。
它残损的牙齿,头上的鬓发,给人苍老之感,如其主人那般,从刘宋行到南齐,满路荆棘。亦如其主人死后,从南齐到南梁,充满秘密。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如上之说,顺之不论是作为南齐有佐命之功的勋臣,还是作为梁武帝之父都应被记载下更多的生平事迹,然部分史册中的记载,却显得十分单薄。
探其原因,或许与鱼复侯萧子响有所关系。
萧子响是南齐武帝萧赜的第四子。因萧道成的次子豫章王嶷无子,子响便过继于他,后来虽然萧嶷有了儿子,还是将子响作为了嫡子,直到官员奏请还本,子响才被封为巴东郡王。尽管子响封王显得稍晚,但是从齐武帝很早就给了他诸多等同皇子的特权来看,齐武帝还是很喜欢这个曾经过继给弟弟的儿子的。
从小享受惯了特权,也不知道子响是怎么想的,竟然在出外镇时,私作锦袍绛袄,欲饷蛮交易器仗,并数在内斋杀牛置酒,与之聚乐。因有人检举,萧赜派使者前来查证,子响因此得知自己的幕僚告密,大怒下杀了很多人。
萧赜得知后先后派人前来平乱,萧顺之也因此被派往增援。一时间子响的部下恐惧,各自逃散。
从子响的兵士反应,不难看出萧顺之以及所带王师的名望,况这场起义本就是突发,没有周密部署过,子响无准备的叛,自然不可能长久,于他,父亲的偏爱,投降是很明智的选择。
而这一点,从齐武帝萧赜一开始的态度也能看出来,他虽然生气,但对子响的父子之情远胜于君臣,更希望可以保住孩子的命,一开始就曾提及“子响若束首自归,可全其性命。”的想法。
按常理,顺之见到子响投降后,确实应该将子响押解回京,再行处决,可临行前,文惠太子萧长懋估计是担心父亲过于宠爱这个弟弟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曾暗自授意过顺之让他除掉子响。以至于子响请降后,顺之未给其自白的机会,便于射堂将其缢死。
害死了帝王的爱子,而很快萧赜又拿到了子响藏在他王妃身上的信件。父子终是血脉相连,萧顺之自然也因此遭到了帝王的嫉恨。
在子响百日之时,萧赜为其作斋于华林园。当看到萧顺之出现,萧赜呜咽移时,左右莫不掩涕,可以说是变着法地对这位族叔杀子表示出愤恨。而后,萧赜因看到一猨透掷悲鸣,知是母猨之子坠崖而死的缘故,更是思念子响,歔欷良久,难以自胜。
萧顺之见到帝王这般怀念被自己杀掉的孩子,渐生恐惧,因而得病,最终抑郁忧愤而亡,被赠镇北将军,谥曰懿。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一场南齐帝王的家事,因为兄弟之间的争斗,顺之作为宗室旁系,为人之刀,反而成了帝王唯一归罪的人。
萧子响的死,让顺之有口难辨,也无法将责任推给太子,只能以己之力,惧怕着可能降临的罪责。
他的晚年,想来惶惶不可终日,而这一点又怎会逃过已经成人的梁武帝的眼睛呢?
从梁武帝后来帮助萧鸾登基时的一些表现,不难看出其对萧赜一脉有所痛恨,或许这些便源于顺之晚年的境遇吧。
而《南齐书》、《梁书》与《南史》中对比缺失的部分,则将萧顺之杀害萧子响事件的真相掩藏起来,全了梁武这位帝王的孝心。
梁武帝称帝后,将顺之追尊为文皇帝,庙号太祖,其母张氏为献皇后,将二人陵寝名曰建陵,又将自己早逝的妻子郗氏追为德皇后,陵曰修陵。
建、修二陵在同一时期开始了营建,可陵前之物却风格多有不同。
梁武帝的神兽也好,简文帝的也好,都是体态方正,足下也并非都有小兽,似乎是从南齐向南梁演变的一个过程。
而越看建陵陵前的这只神兽仪态,越觉它更酷似齐武帝萧赜陵前的那只神兽。处于两朝更替中的它,似乎在远去的时空里,用另一种方式,努力超越着那位间接害死了自己主人的帝王。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步行至神道的另一侧,这侧的神兽残破更为厉害,并且没有如另一只那般修复四肢,所以便架在了石基上。
资料显示其身长3.1米,残高2.3米,颈高1.5米,体围2.76米。
它断去的四足,失去的容颜,消失的双角,不知流落到时间的何处。
它南望咆哮,在这样寂静的夜里,同我们谈天,让悲惨的南梁往事,随风入梦。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这位生前未曾称帝过的帝王,在死后的世界里,或许并没有因为得来这帝王的殊荣有过多少欣喜,他是南齐的忠臣,正如他的长子,临死担心的并非身死,而是弟弟萧衍在雍,为朝廷患…
若死后有灵,离世多年的他,见到自己陵前日益繁盛的景色,怕也是愤怒与忧心并存,恐无言去见与己亲厚的道成了…
可梁武帝是很重情之人,不论是称帝后按礼追赠,还是内心对父亲的怀念,为其修缮陵寝,都是建国后的议程。
“天监七年五月戊子,(梁武)诏兰陵县建、修二陵周回五里内居人赐复终身。六月辛酉,改陵监为令。”
“大同十年三月甲午,(梁武)帝幸兰陵。庚子,谒建陵,时有紫云荫陵上,食顷乃散。帝望陵流涕,所沾草皆变色。陵傍有枯泉,至是而流水香洁。”
几年之内,南梁的帝陵范围与制度初见规模,而梁武亲自前往拜谒,虽然记载不乏对父亲陵寝的异象神话,对自己孝心的夸张,对南梁帝运的极力渲染,但不难看出在梁武心中父亲的地位与形象。这也让这位生平不够完整的追封之帝有了慈父的光环。
拜谒之后,梁武抚恤,奖赏兰陵的老少,写下还乡的诗歌,并诏园陵职司,恭事勤劳,并锡位一阶,加赐赉。于情,恩泽乡老,于礼,赏赐有功,也让留此守陵的官员百姓,更为虔诚。
事死如事生的古人,注重葬仪。帝陵的营建,也是历朝历代尤为注重之事,我们很容易从这些残石身上,寻到时代的影子。但营建帝陵本身,却又是耗资巨大…
南梁所修陵寝,上至帝王下至王公,在不觉中展现着南梁时的国力之强,同时也损耗着南梁的国力。
自建陵建造伊始,便发生过诸多怪事,这一切,都被后世归结为了不详。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南梁的盛世如梦幻泡影,而衰败总让人措手不及。
庾信在《哀江南赋》中感慨着南梁这场看似外贼所致,实则萧墙祸起的动乱,将“北阙龙吟,东陵麟斗”比喻为南梁亡国的征兆,而二者也均与眼前这座帝陵相关。
“北阙龙吟”指的是:普通五年夏六月乙酉,龙斗于曲阿王陂,因西行至建陵城,所经树木倒折,开数十丈。
从古人的角度,树木折断于皇陵,是国有兵革之祸,园陵残毁之象,而当时的梁武崇信佛法,君道既伤,故有龙孽之应。
“东陵麟斗”是:中大同元年春正月丁未,曲阿县建陵隧口石辟邪起舞,有大蛇斗隧中,其一被伤,奔走。青虫食陵树叶略尽。
一说为:梁大同十二年正月,送辟邪二于建陵。左双角者至陵所。右独角者,将引,于车上振跃者三。车两辕俱折。因换车。未至陵二里,又跃者三,每一振则车侧人莫不耸奋,去地三四尺,车轮陷入土三寸。
从记载来看,不论当时起舞的是陵口的石刻,还是建陵本身现在看起来相对完好的石刻,现代的我们应该会理解为道路颠簸石刻太沉所致,但于那时,却似乎预示着“园陵无主,石麟将为人所徙也”、“迁移之象”、“臣将为变之应。”等等。挖地出蛇,往往不吉,继续建造,也难以长久。青虫食陵树本身有损于南梁的木德之运。
在建陵建成的四十多年后,梁武帝暮年,侯景之乱使得南梁生灵涂炭,最终,江陵之祸,让南梁走向灭亡…
谶纬之事,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却给了后世解释盛衰的途径,也让眼前的帝陵,有了另一种生命力。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从建陵前的神兽向西移步,一对儿残留下的石基座已不知是何物所留,再向西的位置,一对儿神道碑立于其后。
莲花盖下,束竹纹,绳纹、蛟龙纹、直刳棱纹组成的如罗马柱般的石柱,两条螭龙交错而成的底座,在BB姐的描述里又一次清晰。
碑额上,左右字迹一正一反,隶书的“太祖文皇帝之神道”尚字迹清晰。
反左书的存在,就和南梁的国祚一般,在历史的长河里,存在时间极端,但好在它们存在了陵前的石上,才让今日的我们不惑于古。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初探时的寂静,加之那晚匆匆前往萧鸾之处,未及细看更多建陵陵前之物。最终,只是在此来回穿梭间与建陵各种擦肩…
离开前已是午夜时分,NS兄调整好灯光,记录下大家与建陵的全景,纪念下此次难忘的夜探。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次日一早,从陵口再次来到三城巷的我们,从简文帝之陵的方向,一路行至建陵。
雾霭沉沉,空气里弥漫着水雾氤氲之气,如朦胧的纱衣,笼罩在陵前。
因为我穿着的魏晋大广袖,BB姐让我从修陵跑到建陵,好录下晨雾里魔幻的穿越之感…
不想这一奔跑,露出了衣裙下的雪地靴,以至于每每看起,都会想到当时有个穿着现代靴子的古人在南梁这里飘移…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晨雾笼罩下的建陵,景物更为魔幻,巨大的神兽仿佛匍匐在树林里的猛兽,下一秒,便可驾雾而飞,化作流动的光。
细看神兽的翅膀纹理,半月牙的效果,花朵的装饰,几根清晰的羽,与萧赜的果然如出一辙。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徘徊在建陵前,神兽苍老的面容,石柱上清晰的蛟龙纹,也在白日里更为清晰起来。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眼前的这只神兽,或许便是“东陵麟斗”的主人公。
他的墓主人历经三朝的沧桑,从生到死,从死到“生”,从“生”到亡,而它历经千年的洗礼,从初来此地时的不安“起舞”,到岁月蹉跎出周身的龟裂,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共同见证着南梁的崛起与衰落,或许在千年前初来的那一日,通灵的它是真的预知到了未来的悲伤,才会再三抖动,压断车辕。
但古无不灭之国,又岂会因为这神兽的怜悯而有所动容呢…
后世修补过的四足和尾巴,在时间中也生了苔藓,暗淡的光线下,除了过于锋利的痕迹,竟也看不出什么不妥之处。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停留在石柱前仰望时,NS兄突然说给我设计个好玩的。
于是穿着大广袖,我开始了在陵前各种奔跑,兴奋滴几次跑过了镜头…
一看成品图~还真的是有种南梁日落梦醒之感~
一别千年,一见如故…
可惜,这夕阳是我们幻想出来的罢了。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不想,两年前那次偶然做出的夕阳,在两年后的初夏,真的出现了。
再至三城巷时,因为在萧鸾的水塘边玩耍,来到建陵之时,确是日暮时分。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比往日里明亮的光线,细细数清建陵残存的这八件物品。自东向西,一对儿神兽,一对儿基座,一对儿石柱,一对儿龟趺。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来过三次这里的我,这次才认真欣赏了建陵的龟趺。
和南梁常见的龟趺一样,建陵龟趺的龟头形状与北方常见的有所不同,形象略显呆萌。
听S老师说,南方有一种鹰嘴龟,似鳖非鳖,与这龟趺有几分相似。找图一看,确实神似南朝陵前这只,看来古物也是有地域之别的。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与建陵的擦肩,总显得如此短暂仓促,让人意犹未尽…
时光无情,时间难追,埋藏在历史里的真相和风景,终究要随着夕阳西下消失在无光的地平线上。
沐浴于夕阳之下,反左书上,远去的王朝背影比之两年前,更为模糊了…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六朝往事随流水·南梁萧顺之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