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唐时星光
唐时星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212
  • 关注人气:20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2018-04-12 21:20:28)
标签:

历史

旅游

李隆基

唐玄宗

分类: 帝王の荒冢
傍晚时分,终于登上了金粟山巅,一时间视野更加开阔。
雾气之中,俯瞰下方的田野,远望周边的山峦,夕阳已经淡了炽热的色彩,天地正在这阳往阴来之时变化着光影魔术。
极目远眺,水墨淡彩般的远山会让你不自觉地升起豪迈之情。
一瞬间,我突然理解了为何唐人能把诗歌演绎到那般的境界。
那是不同于建安文学,不同于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是唐所独有的魅力!
那是一种大国之气。
它少了几分直白之言,少了几分莺燕之音,它将豪迈演绎出浪漫的色彩,将悲壮残酷的现实歌唱。
于是,我像是被盛唐的余威感召,开了窍似的连续七天都要写诗词类的东西总结行程,估计这也是只有来了盛唐帝王之冢后才会有的灵感吧…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天色渐晚,加上雾气缭绕,能见度变得差了起来。
我们不知接下来要向哪里前进,只好站在山顶等着大部队赶来。
风声过耳,仿佛在诉说着长恨无绝期。
不觉中,牧羊又闯入了视野,这些为我们开辟道路的功臣,翻山越岭的能力也比我们强上许多。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后面的队伍陆续赶来,我跟着宋老师率先下了山,想要先行赶往北门。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一路下行,兴奋地看到羊咩咩在眼前悠哉悠哉的样子,这姿势和南门的鸵鸟还有几分相似。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急待去看北门,又没有登山杖一类的东西,我们步下生了风,几乎是顺着宋老师跑出的路冲下山的。
下山后,沿着乡间的小道继续向北,可能因为没用晚餐又爬山的缘故,此刻已是饥肠辘辘…
正说着这事,飘逸哥突然发现了路边的柿子树,便帮我们摘起了软柿子。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接过飘逸哥递来的柿子,纠结片刻,我和果果分了一个。
那柿子入口甜软,从样子看类似临潼的火晶柿子,先前习惯于北京的脆柿和冻柿,只偶尔吃些软的和柿饼,这回儿却一下爱上了陕西的柿子。
起初我很犹豫于随便采摘别人种的果实,但后来发现陕西似乎对这种野地里甚至家门口的都不是那么在意,而且如果夸他们的果子好吃,居民还会主动给你摘,所以往后的日子也就习惯了这种采摘野地里野食的充饥模式,只要不随便摘人家园子里套了袋子的就好。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填饱肚子,追上前人,翻过路边的矮墙,我们终于穿近道抵达了唐泰陵的北门,也就是玄武门。
北门现存石狮两只,石马三只,牵马人两个。
据杨老师说,这里的狮子原来是倒着的,现在给立了起来。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晚霞的余晖照应着北门的神道,走近靠西的狮子,穆老师借机帮我们抓拍了几张夕阳残照下的影像。
这狮子舌顶上牙,眼睛直勾勾地望着远方,给人瞠目结舌之感。
北望江山,想来它也是无奈的。
盛唐的光阴里,他还没有陪够他的主人,就眼睁睁看着乱兵直入,马蹄踏碎辉煌…
夕阳残照,如盛唐最后的余晖,也渐渐随着他主人的离世淡去了那抹红色。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无意间抬头,才发现月亮已经迫不及待地出现在了另一边的天空。
马嵬坡兵变后,玄宗已经失去了实权,太子登基,遥尊其为太上皇。
一山不容二虎,等到长安收复之时,重返国都的玄宗身份尴尬,被迫迁出兴庆宫,身边之人也被陆续调离。
曾经有雄才的一代霸主,晚年凄凉,茕茕孑立。
上元二年四月甲寅,玄宗崩于神龙殿,时年七十八。群臣上谥曰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
而在他死后几日,他的儿子肃宗也崩于长生殿,年五十二。
日月短暂的同辉,又相继陨落。
唐史的夜空,荧惑在斗,紫薇暗淡,一场盛世终究落下帷幕。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踩着田土向东而行。
靠东侧的狮子,头脑圆润,肌肉健壮,在杨老师的提示下,我们再次留意了尾巴,果然,唐陵狮子的尾巴多种多样,目前所见的四只竟然都有区别,让人摸不清规律。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离开狮子,我们继续向北前往前方的两个石马及牵马人处。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身宽体胖的牵马人立在美丽的石马身边。
这马的鬃毛挺立在背上,眼神平静地注视着前方,脖下铜铃,身上鞍鞯,十分华丽。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杨老师站在最北侧的石马前,讲解起关于这残马的修复问题,大家提着自己的疑问,也忍不住爱抚着眼前的遗迹。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这只石马旁边的牵马人还存了半张脸,遗留下络腮的胡须,引人遐想。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忍不住抬手抚摸起这些沉淀了岁月痕迹的石马及牵马人…
它们或曾在这片土地上倒下,或曾没入田间,或曾遭受风的剥蚀,但即使残破如斯,却依旧守护在此,伴着玄宗度了无数春秋冬夏。
成败的稍纵即逝,王朝的瞬息万变,荣辱的后世之言,于玄宗也好,于后世也好,不过云烟过眼,唯有这些长伴他的石,屹立在此的山冢,始终不曾离弃,也正是它们,让我们得以在千年后窥见那个王朝。
战火狼烟今已散,繁华之景也随之幻灭,帝王的冢前荒凉,惹得我们这些过客惆怅…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沉浸在思绪里,马身上的雕刻摩擦触痛着指尖手掌。
这只断去腿脚的马,身上还留着装饰的杏叶和华丽的鞍鞯…
那大唐太过遥远,那盛世过于飘渺,又要今日的我们怎么去想象出那个时代的模样呢?…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绕到东侧,我留意到它俏丽粗壮的马尾,这似乎和真实的马尾有些不同。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欣赏间,我发现了独特的视角,于是便和果果蹲了下来,不想竟成了别人镜头里的影像。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看过最北的两个牵马人及石马,我们折回来路去看那只孤单的仗马,不想在田野的边缘,又寻到一块泰陵的碑界。
碑侧面露出的石头纹理和人工痕迹让大家产生了不少猜测。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碑界的南侧是一只披发的马,它的腿也有后世修复的痕迹。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它的脸形狭长,鬃毛披在一侧,嘴已残缺,目光带着失落之色。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它的鞍鞯上风尘仆仆,是在漫长时光中前行的旅者。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回首来路,两只狮子还在那里默然伫立,不知能停留到何时。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天色渐晚,从北门离开后,绕着土墙,穿过一片红薯地,我们一路走在乡间的黄土道路中。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无意中远望,发现远处的山,就像鸱吻一样。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继续上下着田地,穿梭着小道,夜晚的到来让穿越变得困难起来。
途中,我们再次遇到了羊群,而这一次,牧羊的老人也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之中。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天色黑了下来,大家陆续拿出手电,照着前方的路。
楠山老师的专业灯光一下驱散了黑暗,让我们不至于恐惧黑暗中未知的道路。
不知道西门还有多远的路,此时我们已经山下过几次田地,转过几处山路弯弯,大约是下了一处高高的田后,又前进了些距离,终于听说到了地方…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此刻,已是月上梢头。
正在我们纠结于前方黑暗的时候,明亮的探照灯突然打在了石狮身上,让我们寻到了西门的遗迹。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伴着清冷的月光,石狮的巍峨轮廓笼罩在光影之中,出现在这金粟山上的某处野田里,而周围的寂静渐渐被我们的呼声所打破。
这是第一次在夜晚来这样的地方,不曾想夜晚的唐陵会有如此的魅力。
区区光、影、石的交相,就仿佛让你真的回到了大唐的时光。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夜晚让时光变得模糊起来,也让光阴的距离近在咫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为了让大家方便拍摄,杨老师让大家集中在一个方向,一起绕行。
楠山老师调整了灯的角度和光线,好让月光更为明显。
此刻再多的语言描述都显得苍白,只想静静凝望着它,感受一场古今的对话。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在北门停留良久,我们才再次启程。
道路和悬崖已经看不见轮廓,我们只能凭借首尾的大灯和手机手电等设备寻找道路。
好在杨老师熟悉山路,带着我们穿林涉草。
不知不觉,边弟弟走到了我前面,我这才发现自己成了最后一个…
本以为自己已经是胆子相当大的了,结果边弟弟突然说了句不会有狼啥的吧…我真是不自觉地就向后望了望…………
后方的路黑压压,在没有现代照明设备的古代,真的无法想象黑夜的状态,而这样的山,那时肯定隐藏了太多的生物,古人又要如何征服存活呢?
不多时,前方的男士跑回来断后,我也便走到了队伍前方。
其实陡峭的山路并不是我们最大的难题,泰陵的满山酸枣才是大敌,这一场黑夜里的下山,时常听到大家痛呼挂酸枣之声。
正行走间,前人高声喊着前方有拦路的铁丝网,让大家小心。
光影晃得有些迷惘,我小心翼翼地钻过铁丝网,又帮着给后方的同伴们照亮了道路。
此后的行程,大家也一直在前后提醒着障碍与道路。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下了多时,我跟在木老师的身后正走着,突然就听到“啊”的一声。
木老师竟然整个身子矮了下去。
大家赶紧过来帮了忙,这才发现,好像是下方有个盗洞,腿直接踩了进去…
提醒了后方同伴注意这里有洞,我们继续向前。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因为天色已晚,为了安全,我们放弃了前往玄宫口,直接返回南门。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西侧的武将们执着仪刀,在此恭候了我们多时。
飘逸哥一时兴起站到了无头石人的身后,于是大家各种观指挥着他摆姿势。
本是宁静的泰陵夜晚,已被我们的欢声笑语充斥了。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顺着神道向南,南门的仗马并未修复腿部,可是却比修复了的更有感觉。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杨老师带大家来到鸵鸟的身后,原来这里留有宋时的题跋。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威威翼马,虽然已不如白日里清晰,但在光影里却映出别样的风姿。
穿越了千年时光,在亘古不变的月光下,它亦如当初的风姿,诉说开元的佳话。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在杨老师的讲解中,我听说了这里的翼马实际是有四层底座,而非现在所能看见的三层。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大家在光影中继续识别着这些石刻的样貌,欣赏着属于夜晚特有的景致。
石柱上的蜗牛们已经安睡,我们也不忍再去打扰。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的身影已远,如今的我们只能在这片夜空下,欣赏来自唐朝的那轮月、那块石。
举头而望,明月已入云间,意犹未尽,却也终要离开…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离开前,杨老师让灭了所有的灯。
此刻的泰陵一片漆黑,我倒着走在神道上,退了几步便忍不住闭上了眼,张开了臂。
山下的风明显比山上小了许多,踏足平地的这一瞬,突然有些怀念起刚刚在黑暗中穿越酸枣枝下陵的过程…
其实以前便有过感觉,走陵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经历和过程,不管是否看到结果,只要感受了,就是好的。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快速跑到来时没有拍的碑前记录下来泰陵的文保碑。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往回走的时候,我们确实看到了江湖哥说的灵异床铺,不过回来对比后发现原来这是小摊呀…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离开泰陵南门,我们快速跟着杨老师前往附近的高力士墓。
高力士墓位于陕西省蒲城县保南乡山西村,它是唐玄宗泰陵惟一的陪葬墓。
曾造就了开元盛世状景的玄宗,死后只有千古第一宦高力士陪葬身侧,实在令人咦虚。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踩着夜色前来,但因为时过二十点,当我们达到高力士墓的时候,这里也已经关了门。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站在门口,有些遗憾于无缘一见。
最早知道高力士是在李白的故事里,那时不曾觉得高力士好,但在玄宗的故事中,我是真心佩服着他。
陪伴在玄宗身边的他,其实与玄宗除了主仆之情,更有兄弟之义。
早年间他一直在协助玄宗,帮他度过了唐史上动荡的岁月,消灭了政敌。
累有功勋的他,深受玄宗喜爱,但他仍是乖巧谨慎,也会适时规劝玄宗。
若当初玄宗肯听他之言,或许也不会走到那样的地步,只可惜当玄宗意识到这点时,为时已晚,再难改变结局了…
在玄宗失势后,他依旧不曾离去,更是挺身相护,此情此意,又有多少臣子可以做到。
他因为保护玄宗,被构陷流放,在宝应元年三月,会大赦而归。
可到朗州的时候,他遇流人言京国事,得知了玄宗的死讯。
昔日的主人,兄弟已去,对他的打击太大,大到远超过流放之苦…
所以他北望号恸,呕血而卒。
代宗李豫以其耆宿,保护先朝,赠扬州大都督,陪葬泰陵,也算是圆了这位“忠君”之人的遗憾吧…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附三张10月3号一早冒雨前往蒲城文庙寻找到的“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赐扬州大都督高公神道碑。”,也就是高力士的神道碑。
这碑当初断裂过,上下两块是先后被发现找到的,记录了高力士的生平。
见了此碑也算是弥补了未进去高力士墓的遗憾。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一场穿越从下午17点前持续到晚上快21点,离开泰陵后的我们匆匆寻了家店铺用餐。
白水杜康,蒲城羊肉,自古就是这块宝地上著名的美食佳肴。
于是第一日的晚餐,我们享受了蒲城美味的水盆羊肉~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21点多,我们终于抵达酒店,然今日的行程仍未结束,杨老师给我们做了魔鬼集训般的大美唐陵讲座,让大家收获不小,了解了唐陵的很多知识。
特别是关于唐陵分布上的昭穆制度,这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为何最初要选在大明宫集合。
唐玄宗泰陵·今月曾经照古人
第一天仓促的行程,晚上一直听讲座听到了24点才结束……

本来想把武惠妃的也放在一篇里,但感觉太长,我还是单开一篇新的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