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2018-03-20 19:59:25)
标签:

历史

旅游

李恒

唐穆宗

分类: 帝王の荒冢
2017年10月2日,唐陵行程的第二日,为了防止后几日阴雨,昨晚便决定趁无雨的时候,赶紧穿上汉服来走陵。
今日虽然没有行程单上那么夸张的5点多出发,但刚刚6:30,打了鸡血似的我们就迎着朝阳前往了蒲城西北的尧山,也就是唐穆宗李恒光陵的所在地。
李恒,是唐宪宗李纯的第三子,唐宣宗之兄,唐敬、文、武宗之父。
其母郭氏为郭子仪的孙女,郭暧与升平公主次女。
从史载来看李恒并不是很受父亲喜爱的孩子,但因为李恒母家的强大势力,所以他最终成了继承宪宗帝位之人。
因为道路宽度关系,我们的大巴开到唐陵村田道附近就不得不停了下来。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背上衣服,顺着狭窄泥泞的土路,徒步而行。
不知拐了几道弯儿,穿过几块野田,才望到远处晨雾中朦胧的两只狮子和阙址。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估计是负重的关系,加上昨日穿越泰陵,今日略感疲惫,走得也慢了些。
路还很长,打起精神沿着车子压出的道路,数着周边果实累累的苹果树继续前进~
刚用过早餐不久的大家忍不住拾起地上的苹果,给今日的忙碌储备起能量。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光陵的墓主人并非我十分熟悉的帝王,但他的陵墓却在今日之后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而其中一点便源于一路所见的走陵必备食物们~
至今,仍记得光陵苹果的酸甜爽口之味~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在一片散着野菜的田间,我们终于见到了刚才远望到的石狮子们。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这里是光陵的东门。
为了避免几日下来分不清这些石刻的位置,我们在此后的行程中每到达一个地方,都尽量先拍下碑,以便区分。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拍过了碑,跋涉至此的我们蜂拥上前,把石狮子围了起来。
东门的石狮个头不算大,形态皆为蹲坐。
据杨老师说,先前南侧这狮子有一半坏掉了,前段来的时候刚好看到师傅在修,现在竟然做出了仿古复原的风格。
这野陵时时变化,说不好几日后就变了样子,所以大家要常走早走才能看全。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靠北侧的这只狮子,披发脑后,竖耳头上,双眼远望,龇牙鼓腮,四肢短小,却肌肉分明。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南侧的这只,耳朵贴在头部,因为修复的关系,没有仔细观察毛发的样子。
和昨日的狮子比,它的头偏方很多。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它颧骨凸起,小舌微弹,极富动感。
它的四颗虎牙像石笋和石钟乳一般,让它的血口宛如一个神秘的洞穴。
但与后几日所见相比,他雕刻粗糙了许多,可见当时的唐朝已是江河日下。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抬手抚摸上后世修复出的外衣,不免惊叹于匠人的手艺。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狮子的东面,是残存的阙址。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不知为何,靠北侧的石狮总给我一种向东张望之感。
它虽然蹲着,却身体前倾,依依望着残存的阙,徘徊在时光的回廊里,深情款款。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望见邱弟弟等人爬上了阙,我和果果也离开狮子。
阙下散落的石块,不知曾是哪里的遗骸,散落在野村间,记录下一个时代的影子。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虽然不似昨日泰陵的满山酸枣覆盖,但阙周围的酸枣还是让我们各种绕道,避之不及。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爬上阙址,远望晨雾中的尧山和下方汇在狮子附近的同伴们。
晨雾让这场光陵的穿越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与神秘,也让一位帝王的身影走入我们的视野。
《旧唐书》上曾评价李恒为孱主,是一个只懂自己享受而不知创业艰难,百姓疾苦的帝王。
但补读穆宗本纪之时,我曾觉得穆宗并非是不辨是非之人。
他肯任用韩愈,李听等人,对于吐蕃的侵扰,也处理得当。
或许他也曾想过做一位好的帝王,只是理想和现实总有差距,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去做一个好的帝王的。
早年间他不受父亲宠爱,惶惶不可终日,若非有母系一脉的支持,他或许便与帝位毫无缘分。
历代受了压抑的帝王,多数在上位后都喜好纵情享乐来缓解自己当初的疲惫,李恒便是这样一个人。
他的父亲一手创造了元和中兴的佳话,因为毁于他手,所以史册上往往将这一切的责任归于穆宗。
可任何事情岂是一日而成,即使是衰败也往往有个过程。
安史之乱后的大唐满身芒刺,稍不留神就会在拔掉的时候将血喷溅到自己身上。
他的曾祖父德宗有大智慧都曾在藩镇问题上挫败,他的父亲宪宗在位时没有,可隐患却并非根除。
或许是因为李恒缺少君主的独见之明,而彼时的臣子也并非是柱石之基,所以才促使这一悲剧在他的朝上上演。
而在现实面前,李恒选择了妥协,最终沉沦下去,成了游乐无度的帝王。
藩镇之乱未消,朋党之祸又起,主弱臣强的时代,帝王也是需要强大能力和手段的…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望向北面,另一处阙比我们脚下的矮了很多,两辆“唐”停在来路之上,是今日最方便穿行的交通。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见大家要下阙,我就“轰”了一把,借机掏出包里的汉服套在了外头。
迎着晨风玉露,立于阙顶,披肩飘飘,衣裙沙沙,拂着野山孤冢千年来沉淀的伤痛,聆听周围的寂寞唐音。
这一下引来了下方小伙伴们的注意。
来前江湖哥和飘逸哥就说过也会带汉服来,这回儿一看到我都套上了,江湖哥也开始了换装。
一时间,我们两个成了大家争相合影的对象。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抱着裙子下回狮子处,和大家合了多时影,设计出各种剧情来,让光陵之旅凭添情趣。
因为汉服的关系,东门耗时颇久,杨老师不得不开始催促大家启程前往下一处地点。
趁大家离去,我忍不住在狮子前起个舞,追悼一位逝者。
热爱宴饮畋猎,又迷恋道教的穆宗,最终因游乐无度,服食金丹过度而亡。
长庆四年正月壬申,李恒崩于寝殿,时年三十。群臣上谥曰睿圣文惠孝皇帝,庙号穆宗。十一月庚申,葬于光陵。
或许他也不曾想到,在千年后会有我们这一群执着帝陵的爱好者来此参观,再为他排一场盛宴吧。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前路难行,我脱了容易被踩到的裙子,继续轻装上阵。
因为收拾衣服耗了时,我和果果几乎最后才离开,不想意外蹭到了“唐”。
于是回程的路轻松许多。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在下车处与大家汇了合,低头一看,鞋子已经染了不少泥,第二日的我们尚觉得此景值得留念,哪知后几日的雨后松糕鞋是什么境界。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乘车前往北门,在北边的蟠桃村附近下了车。
狗狗们用警惕地表情迎接了我们。
而我们又将开始了新一轮的步行。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此处的走陵美食已经变为了柿子~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途中偶见这处土原,切面上树木繁茂的根部裸露在外,旁侧还有洞穴,疑似以前的窑洞居所。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低泣的铃兰伏在径边摇曳,忧伤的淡紫色是这条路上常见的风景。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穿越着土原中开辟出的道路,空气里的水汽渐浓,草木上时见露水之色。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渐渐地,视野由狭长的道路转变为山野园林。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走了多时,湿气让身体越发疲乏。
穿着玉米地时,找不到前人的方向,也不知道终点在何处。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玉米地的尽头,终于跟上了前人的步子。
眼前的荒草连绵不绝,道路也有了山的走势。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气喘吁吁地跟着前面的人。
野花分布的山间草路上,总让人流连折腰。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天空的云越积越厚,可能是昨日穿越泰陵导致体力没有缓过来,爬山的过程呼吸都变得压抑起来。
不记得穿了几处野田,翻了几座山头,踩出多少新路,才听前人喊起到了。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我加快步子翻过了山头,顺着已经登上阙的同伴们所指的方向,很快便被眼前的景色震撼了。
此时空中飘起了小雨星儿,漫山的野草在风中摇曳起舞,零星的铃兰点缀了视野中的色彩,那石马便在花草中若隐若现。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忍不住采下一串儿铃兰,带在发间装饰。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这里便是光陵的北门,一切景色皆与自然融为了一体。
悠闲的石马在此处散步食草,远处有觅食的狮子,正潜藏在高坡的草丛里,随时准备捕猎。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穿行间,果然发现这里也有石马被扑倒在了草丛里。
穆宗热爱田猎,不想他的北门竟也有猎场之感。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大家陆续赶来,围在了近前漫步的石马边上。
我和果果,婷婷等人已经走到了另一侧神道的石马附近。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再次套上汉服,准备在此地留下些唐朝的印记,却不知不觉被远处的山景吸引了目光。
衣着不便,我抱着汉服下摆,拄着登山杖,背着包爬到视野宽阔之地。
这狼狈的镜头成了果果镜头里的纪念。
美丽照片的背后,总有那么一个心酸的故事…
所以就不把心酸的那面展现出来了…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美景如画,历史如沙,交汇在一处,让你沉浸其间。
或许喜欢走陵的理由有很多种,但我更偏于喜欢去怀念古人,喜欢在旅行中发现被错过的风景,就如眼前所见这般。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千百年来,江山始终不变,却已有数百位帝王引领风骚,入了尘土。
李恒在这其中过于渺小,短短四年的在位已经成了唐史上的败家之笔,或许他早早的离去是正确的。
至少这样,他的子孙兄弟还有机会将这国家扶正,让这王朝延续。
其父如虎,其弟如狼,其子也不乏人中之杰。
人心如面,他与他的长子终归不是帝王之料。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赏了多时山景,飘逸哥和江湖哥此时已经穿着汉服在散步的石马前当了许久模特,正呼唤我过去一同穿越。
但尚未看全石刻的我还是先去了狮子跟前。
风化过的它,看上去别有风韵,也不似凶猛之兽,果如它守护的主人一般带着孱弱之气。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披上残破的“蓑衣”,坐看千年风雨,古今兴衰在它的身上掠过,尽入渔樵话里。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回望阙址,大家还围着两位唐朝来客。
杨老师在阙上呼唤着大家集合拍照,我也下了山。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在石马前,我们三个唐朝人也如愿同框~
为了这张照片,也是各种一言难尽…
离开北门,我们从另一边的道路返程。
江湖哥和飘逸哥直接汉服出发。
我是没办法,只好再次把外面的裙子脱下来,经验表明下次一定要穿男款来,而且最好选红色。
飘逸哥的红色圆领袍在这里十分靓丽,柿子树前特别有感觉~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回程的路依旧漫长,我总是被周遭的食物吸引。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第一次见到鲜枸杞也兴奋不已。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还有不少认不出来的植物,连扫都感觉扫不出来。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某段路上,突然传来花椒的香气,让我忍不住停下来寻找。
穆老师看到后也过来摘起了花椒叶,据说这叶子可以做饼,做陷啥的。
只吃过花椒籽的我又长了知识,也忍不住采摘起来,只可惜拿到半路就干掉了…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识别着各类农作物和花卉,返程的路上风景不断,而光陵之行尚未结束。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唐穆宗光陵·唐朝来客

下一篇是光陵西门和南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