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2018-03-11 20:47:40)
标签:

历史

旅游

李适

唐德宗

分类: 帝王の荒冢
2017年10月5日,我们唐陵之行的第五天。
可能因为前一日晚上刷鞋加上发现酒店房间有蚂蚁等等问题导致睡得太晚,我和果果爬起来的时候基本就差10分钟集合了…
微信请江湖哥帮忙拿点早餐上车,我俩急急忙慌地收拾着往楼下赶,还漏掉了房卡…
上车的时候已经晚了十几分钟,耽误了出发时间,实在是对不起大家。
匆匆启程,今日帮主应司机师傅要求特意来了我们的中巴上,好带路前往今日的第一站,唐德宗李适的崇陵。
中巴出行,终归不如小车方便…
泾阳的道路时常出现限高限宽,外加修路等原因,我们的中巴屡屡受阻,总要绕路而行。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赶上年节,村里这点又有集市,更使得我们的前进宛如龟速。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通往崇陵之路,会经过孙俪主演的热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的吴宓故乡——泾阳安吴堡。
据说在电视剧热播后,这一带的知名度提高,常有人开车前来,本地人为了不影响生活,设置了很多阻挡大车的障碍。
多次被阻,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
为了不耽误时间,我们下了车。
司机师傅从后方错车后赶过来又载了我们一程,尽力缩短了我们的步行距离。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但没多远我们又再次被限高拦住,不得不下车徒步了…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李适的崇陵,位于咸阳城北45公里泾阳县蒋路乡的嵯峨山南麓。
虽然天气阴沉,但此刻已经可以见到浩荡的嵯峨山势。
很早前就对嵯峨山有特殊的喜爱,第一次得见真实的嵯峨,也难免为这山景所吸引。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走了一小段,我们女士沾了光,翊哥和摄影组的唐拉上我们,呼啸向山上开去。
这一路各种曲折泥泞,兜兜绕绕,因为前些日的雨水,颠簸不断。
沿路的山上不少窑洞景色,想来是当地人早先的住所。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在文管所门前下了车,翊哥又掉头去山下接人。
摄影组的同学们率先开始了拍摄,我们这些早到的便在崇陵的文保所附近参观起来。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沿着山间之路向前方的翼马和石柱处慢行,崇陵的文保牌立在上山的路口之处。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据《旧唐书》载:贞元二十一年春正月癸巳,(上)会郡臣于宣政殿,宣遗诏:皇太子宜于柩前即位。是日,上崩于会宁殿,享寿六十四。甲午,迁神柩于太极殿。丙申,发丧,群臣缟素。皇太子即位。永贞元年九月丁卯,群臣上谥曰神武孝文,庙号德宗。十月己酉,葬于崇陵,昭德皇后王氏祔焉。
崇陵的墓主人唐德宗李适,是唐代宗李豫的长子,也是唐朝做了太子还能顺利登基的皇帝。
个人一直认为他是一位非常有想法和能力的君主。
他生于动乱,深知百姓疾苦,和平可贵,所以登上帝位后的他,励精图治,罢了多方之贡,裁剪宫人用度,放归饲养之兽,崇尚节俭,爱惜民生,颁布的“两税法”影响深远,对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复兴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或许是他处在动荡的年代,赶不上天时地利人和,又在处理问题上急于求成,所以结果往往与其所希望的相去甚远。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碑后记载着崇陵的陵制及基本保留情况,可惜有些字已经剥落。
据碑后记载,崇陵依山为陵,玄宫所在的主峰海拔955米。
陵园依山势构筑夯土城垣,东西长,南北宽,平面呈不规则矩形,周围20公里。
现存建筑遗址主要有四门阙合遗址、乳台遗址及陵园,附属建筑遗址。
现存石刻主要有四门石狮和神道石刻40余件。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看过文宝碑,我们没有在西侧神道过多停留,而是继续顺着山路前往东侧的神道,好趁大家没上来前先看个够。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很快,东侧的石柱已经近在眼前。
此时才发现原来它是在我们所行道路下方的田地中。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若不是小伙伴提醒,我竟没有发现这只躲藏在树丛后的翼马。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它的额前似乎被当卢压平,还烙上了两点红梅。
它鼓着腮,正咀嚼着近处的酸枣,眼神平静地望着前方。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茂密的酸枣枝掩映,让我们不知从何处下脚到它身边,只得站在上方俯瞰。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它灵巧的羽翼盘上肩膀,模糊的花纹如鳞片一般附在翅上。
嵯峨的山风抚平了它头上的角,让它背上的鬃毛簌簌飘荡。
我抬手借位抚摸着它的头,有些说不出的心痛,为这只迷失在树丛中的翼马,也为他的主人。
他自小与母亲失散,更是花了毕生时间去寻找母亲的下落,聊作慰藉。
想来他是忠孝之人,但同时也极度缺乏安全感。
所以,帝王的多疑猜忌在他未来的时光中显得尤为明显。
而随着他所处环境的外界变化,势力与势力间的抗衡争斗,他所表现出的矛盾和人格二重性也越发清晰。
他在上位后频繁变更宰相,大力打击藩镇,又在后期因挫败放任消极,因一场兵变对宦官的态度改观…似乎正如他诗句中所写的那样,“忠贤惟所亲”。
他不断改变着自己的态度和方式,希望以此维系平衡,稳定社稷,可面对残破的江山,他毕生的努力也终是难遂人愿。
起初读这位帝王的本纪时就曾觉得他这性格有些像双子座的感觉,后来一查发现他还真是双子座的,突然从星座的角度就理解了他这矛盾悲情纠结的一生了。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在翼马旁欣赏着周边风景。
向北而望,我们很快发现了埋了一半的鸵鸟。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它脖颈纤细,向后弯曲,正梳理着身后的羽毛,形态确有雀的优美。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踩了一脚泥的我们,赶紧出了鸵鸟所在的田里。
顺着逶迤的路远望。
笔架状的嵯峨山上有云雾蒸腾而上,那形状依着山势起伏变化。
翁仲们远远列阵在道旁,一直延伸到云雾升起之处。
那气势,隐隐彰显出帝王之气,大唐之威。
而这位长眠于此的帝王,行到水穷,坐看云起,正如这嵯峨的山景般,让人留恋迷醉,需细细品之。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折返来路,前往刚刚错过的两件石刻处。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这翼马乍一看便觉得比刚刚那只要清瘦许多。

它脖子修长,弧度优美,头顶的独角犹存,羽翅上的浮雕清晰,前腿处的毛发蓬松,不似前陵所见的那样直上直下,也是这些日子所见最为特殊的一只。

它眼中带着哀伤,默默凝视着地面。

那眼角的泪痕被嵯峨千年的山风吹干,残留下血一般的痕迹…

不知道他是否是在为这位本有圣智宏图,却最终带着悲剧色彩的帝王遗憾泣血呢?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今日的我似乎独爱借位,于是让果果帮忙借位地亲吻了这只哀伤的翼马。

中唐的帝王之路不易,这些守卫在路上的千年之石亦是不易。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神道的南端,八棱的石柱被茂盛的酸枣包裹起来。
尽管岁月沧桑,其上的精美线刻仍存着绚烂的纹理。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人陆续来齐,我们也回到了大道上,继续发现着周围藏匿的碑。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等到人齐,我们便开始向山上出发了。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这侧神道上的石马皆断了首、腿,只能看出它身上尚存的华丽鞍鞯。
它们隐藏在草木之间,埋没在征途之上,总是不经意闯入视野。
为了记录下沿途的景色,不知不觉中,我又成了队尾。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仗马去后,石人的影子接踵而至。
崇陵与元陵一样,神道上石人也是按着东文西武的方式排列。
江湖哥停在路边,和我们说起他对崇陵的爱,还有这里的石人之美。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荒草侵蚀着古道,泥土淹没了砖瓦。
威威武官,执着仪刀矗立相守。
它们头戴鹖冠,身着广袖长袍,外套两档铠,坠地的裙摆上露出厚重褶皱,半掩着足下的靴。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战火未消的年代,似乎总能从这些守护者们的身上感受到肃杀紧张之气。
安史之乱让十几岁的李适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却也将这少年磨砺。
他接替了父亲的天下兵马大元帅之位,平息了那场唐史上的浩劫。
可在他当政期间,因为他仓促求成的政策再起的战火以及边陲的动荡,却注定了他帝王生涯难以平淡而度。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与这些武将一一擦身,瞻仰着他们昔日的风姿,削藩之战的炮火最终因为这位帝王的妥协而淡去。
或许他的姑息成为后世对他的质疑。
但正因为他深知百姓之苦,深知大唐所需是休养生息,深知自己先前急于求成致使了今日之祸,所以才会束手,好让这场内耗尽快平息,让百姓得以安定…
在那样的时代里,他似乎别无他选,一纸罪己的诏书是他帝王的担当,知错能改的帝王,自古又有几人?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路边无头的武将,在瑟瑟风中显得凄凉。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迷失在嵯峨之景中的它们,赏了千年风景,最终也成了嵯峨的风景之一。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最爱的这个石人,只存了半张脸,却能从表情神态幻想它的样貌。
岁月的痕迹让它的衣袖褶皱清晰,带着几分动感。
它手中的仪刀,分了九截,每隔一截上都有玉环一类的装饰,比这一路所见的都要精美。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西侧神道的最后两个翁仲,可能是这里保存最为完好的,他们头上的鹖冠还隐约可见鸟尾。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它们的视线所及,是一片芝麻地。
山风的吹拂下,芝麻杆轻轻摇曳,带来淡淡的香气,像是为这里的帝王奏着挽歌,又似在欢迎着少有的路人。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向前不远的地方,据江湖哥说是以前的蕃酋殿遗迹。
地上还可见柱子、碎石、砖瓦等残存之物。
“贞元之民若未安,骠乐虽闻君不叹。贞元之民苟无病,骠乐不来君亦圣。”
一首白乐天的《骠国乐》将唐德宗年间与缅甸的友好往来永载史册,也让我们看到了德宗年间的短暂安宁之景。
虽不及盛唐的万国来朝,但四境陆续相安友好,才是百姓之福,《骠国乐》中的景色也只是那个时代的冰山一角。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我和果果看得兴奋,忍不住学江湖哥细赏起砖来。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漫长的路走了多时,也终于要走完南门的神道,而在神道的最后,狮子和阙址也出现了。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西侧这只狮张口怒目,披发在后,虽不及盛唐时的高大威猛,但结实的肌肉和锋利的爪子还是尽显威严。
东侧的一只蛰伏在草丛中,闭口凝视,卷发在后,看起来略显深沉。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从西侧穿草前往东侧,没过膝盖的草不断地摩擦着衣物。
我喜欢走陵,喜欢听陵间传来的风声,看陵前的草木起舞,因为每当这时便有些恍惚于岁月几何?
从西到东,短短的距离,仿佛一场时空的穿越,从今夕走入了大唐。
我也忍不住和大家一样蹲下,看躲藏在荒草之后的狮子,静听风过草动之音。
仿佛一个抬手,便能触碰到什么……
那大唐还在眼前,不曾逝去。
千年的山,千年的石,嵯峨之景,从来都是神奇的。
只是历经沧海桑田,神奇也变换了模样。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本还想爬上阙址,但听杨老师的意思是不准备继续前进了。
江湖哥说,最爱这里北门的狮子,每次来都不舍离去。
只因为这句话,我们便有一帮人决定继续前往北门,寻找江湖哥眼中所见的最美唐陵。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穿越茂密的荒草,踱过幽长的小道,爬上渐渐陡峭的山峰,尽管今日身体状况问题导致已经开始疲乏,我却依旧不愿放弃。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不多时,气喘吁吁的我们终于看到了贞陵的界碑,但似乎此处离那北门尚有很长的一段。
风声在此处已不再是山下那般柔和的了,嵯峨的草长也变得狂野起来。
随着上升路渐渐变少,脚下的石壁也多了起来,陡峭的坡度让我们脚下开始打滑,只得拄着登山杖,找些有石有草之地增大摩擦。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随大家走走歇歇,过了一处平台,离嵯峨峰顶也越发近了。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风声在此处骤大,浩浩荡荡呼啸过耳边,狂躁之气席卷着周边的草,拨出汹涌的浪。
我不知这风声是否千百年来都是如今日这般,不经意间便震撼在心底。
散开头发,感受着嵯峨山间的风呼,畏惧之感油然,可我却也莫名沉迷这样的波澜壮阔里。
一时间很想快点到山顶,远眺泾渭交错之处,远眺甘泉山的遗宫,那些在地理志里所见的景色,仿佛在此刻已经被勾勒出来。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继续向上,风声越来越大,也吹得我开始头疼。
我戴上了帽子,一时间风声小了许多,但大家的说话声也淹没在了风声里。
又向上了一点点,道路几乎殆尽,所剩的地方变得狭窄难行,还有很多石头绊脚,尽管大家找了边缘的草踩开新道,但路仍旧艰险。
木老师见状,为了大家安全考虑,提议大家放弃前往北门,把时间留给其他的地方。
虽然遗憾,但毕竟今日后续还有最美的贞陵,建陵,最值得观看的昭陵,乾陵,按照我们现在的状况估计爬到北门再返回也需要快1小时,确实耽误不起。
于是除了走得巨快的楠山老师外,我们其余人员便开始小心下山了。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下山的路,大家互相帮着度过了最难走的这段石头部分,便好行了许多。
我小心翼翼地下着山,依旧觉得头疼。
但还是忍不住录着脚下的情况,拍下美丽的山景和大家努力的身影。
美丽的嵯峨,终归留下了太多遗憾。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在半山腰,穆老师为我们三个爬上来的女士留下了张合影,以此纪念嵯峨之行~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下过平台,风又变得柔和起来,看来刚才的位置是一处大风口。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一路行到山底,我们好像与来时走了不同的路,不仅错过的本想下山时观看的文官,也没有见到上去一路的武官。

周边的风景变化明显,还有窑洞等故居出现。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沿路的石头总让大家觉得看到了宝,要瞅瞅是不是哪件石刻上掉下来的。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回到文保所附近,不见大家的影子,我们被里面的猫狗吸引,就站在门口看了半天。

陆续与大家汇合,未上山的吴姐又给大家送来了柿子~

秋日走陵果真是吃货的好季节~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下山时,我们女士坐上了曾哥的“唐”,一路曲折颠簸,和过山车似的下到了山底。
在山下等待时,当地的吴家人又把来路给封了…
今日行程多舛,前往贞陵的我们又要择其他路而行了…

唐德宗崇陵·风阻嵯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