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博爱无边

标签:
帝陵历史旅游李世民唐太宗 |
分类: 帝王の荒冢 |
浪淘沙
杨花谢春苞,晋阳戈矛。秦王百战卸戎袍。玄武门前燃萁角,一曲离骚。
水载舟儿漂,镜映容骄。贞观盛世隐波涛,凌烟摇摇欲倾倒,长歌寥寥。
杨花谢春苞,晋阳戈矛。秦王百战卸戎袍。玄武门前燃萁角,一曲离骚。
水载舟儿漂,镜映容骄。贞观盛世隐波涛,凌烟摇摇欲倾倒,长歌寥寥。
10月5日下午,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的行程取消了令人期待的贞西和建陵,直接驶向了礼泉的九嵕山。
这里是一代明主李世民与其皇后长孙氏的安息之所——唐昭陵。
昭陵,作为唐代因山为陵的伊始,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唐陵,它深深影响着后世的唐陵兴建。
据说太宗早年带兵打仗和狩猎,多次经过九嵕山一带,非常喜欢九嵕山的挺拔奇绝和美丽风光,后来他将陵寝选在了这里,一来为遵照长孙皇后的遗愿,因山从简,二来则是为了让“奸盗息心”,杜绝魏晋以来猖獗的盗墓行为。
印象中曾在10年前来过昭陵,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时间太久加上照片丢失,再来的时候对这里除了六骏外无丝毫的印象…
而10年后与昭陵的邂逅,总觉得对这位曾经非常喜爱的帝王印象也产生了不少变化,或许是不知何时起觉得他和杨广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吧…
在昭陵博物馆前下了车,这才知道竟然是昭陵博物馆的副馆长李浪涛老师亲自带我们参观,一时间兴奋难已~
印象中曾在10年前来过昭陵,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时间太久加上照片丢失,再来的时候对这里除了六骏外无丝毫的印象…
而10年后与昭陵的邂逅,总觉得对这位曾经非常喜爱的帝王印象也产生了不少变化,或许是不知何时起觉得他和杨广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吧…
在昭陵博物馆前下了车,这才知道竟然是昭陵博物馆的副馆长李浪涛老师亲自带我们参观,一时间兴奋难已~

时间紧张,我们跟随着李馆长一路而行,甚至来不及仔细欣赏门口唐建陵的石狮子。

李馆长非常幽默,讲解独具特色,沿路便激情澎湃地说起有关昭陵和唐十八陵的内容,引来一堆参观游客跟随。
因为速度太快,我无法一一记录下来他融汇人生各种感悟与唐朝气息的精彩讲解。
但听后我会不自觉的想,唐朝是什么样的?唐朝人是什么样的?从太宗一朝是否便已能窥见最具唐朝风度的精彩了?
对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他们似乎有着发自内心的自信,有一种兼并的博爱精神,有着衣食无忧社会太平的大同景色,有着马诺斯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生最高的境界与追求,这些似乎是别的朝代所不曾拥有的美妙之物!
于是,我们眼前的陶俑、三彩、陵山,等等在李馆长惟妙惟肖地表达中都盖上了唐的印记,不再是死气沉沉的展物。
于是,我们眼前的陶俑、三彩、陵山,等等在李馆长惟妙惟肖地表达中都盖上了唐的印记,不再是死气沉沉的展物。
唐十八陵各具特色,在昭陵的展厅中被精致的地图很好的展示出来,但昭陵可谓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为唐陵之精髓,再观陪葬分布,又听李馆长讲的魏徵与徐懋功争葬地趣闻,更觉得时人以陪葬于此为荣,以生于太宗一朝为荣。
反光没拍清楚昭陵的模拟图,所以放上《长安志·长安志图》里的昭陵全景。
这些布景让博物馆中的文物回到了野外,而且李馆长对各种“爱”的独道见解也让原本枯燥的墓志,十四番臣冰冷的残像变成爱意满满之物,惹得听者一阵阵掌声。

这块精致字体的鄂国公尉迟敬德墓志盖非常特色,而且柱国和鄂国中的两个“国”字竟然雕出来的花纹也是不一样的,这也是唐独有的!

展区中还有杨恭仁、李勣(徐懋功)、宇文士及、临川公主等人的墓志与碑,一一被李馆长诠释出爱的色彩。
侍女们的华衣,胡人们的牵马,士兵们的铠甲…
此刻只觉得时间太少,都没有看够昭陵馆内的藏品。
随着窗外的山体愈近,我们顺利达到了昭陵所在的九嵕山…
于是这堆碑从头拍到尾…
说道墓主人李世民,文治武功都可谓是千古帝王之典范,而且我王很时髦,是个混血儿,母亲有匈奴,汉人,鲜卑三族血统,父亲也有至少鲜卑和汉的血统……总之算来算去,实在算不清楚他有多少汉人血统多少胡人的…
隋末动乱,他说服父亲起兵,又为李唐的建立和统一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
登基为帝后,他吸取前朝教训,又从谏如流,任用贤才,使得贞观年间政治清明,文化发展,民族交融,四境臣服。
然而玄武门事变,弑兄夺弟媳,不仅给李唐开了个太子不得善终的头,也给后世唐朝留下了隐患。
李世民也与历代帝王一样对求仙长寿有着强烈的追求爱好,同时他也有帝王的猜忌在,因谶语诛杀了功臣…
但尽管如此,世民哥哥还是光环巨大~~就如这九嵕山的山势一样需要仰望…
据《旧唐书》所载:“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李世民“崩于含风殿,年五十二。遗诏皇太子即位于柩前,丧纪宜用汉制。秘不发丧。庚午,遣旧将统飞骑劲兵从皇太子先还京,发六府甲士四千人,分列于道及安化门,翼从乃入;大行御马舆,从官侍御如常。壬申,发丧。六月甲戌朔,殡于太极殿。八月丙子,百僚上谥曰文皇帝,庙号太宗。庚寅,葬昭陵。”
而此前,他的皇后长孙氏已经葬在了此处,还有那些曾与他征战沙场的兄弟和早逝的嫔妃…
说起世民哥哥的女人们,感觉一个个也都是牛人。
首先他贤良的皇后长孙氏,其父长孙晟是当时的鲜卑贵族,母亲则有着北齐高家的宗室血统(高士廉的五代祖是高欢的三代祖…虽是上溯很多代的旁支,但感觉这个血统对李唐皇室发挥不稳定有影响,加上高欢宇文泰斗了这么久,最后后代竟然就这么结合了,很神奇~)
一个杨妃是隋炀帝之女,说起来隋炀帝还是李世民表叔…
韦贵妃,是著名将领韦孝宽的后人。
另一个杨妃是自己弟弟李元吉的王妃…
一个才女徐惠…
一个女皇武则天…
还有演义里演义出来的隋炀帝皇后萧妃,西梁明帝萧岿之女…虽然正史对此没有记载,但明清人的脑洞似乎也不全是空穴来风,至少从正史看萧氏确实是个魅力无穷的女人…世民哥哥是个魅力多情男子…
本句内容可以忽略不计…

总之世民哥哥的后宫很牛…不少也都陪葬在昭陵。
至于世民哥哥的团队,魏徵等人也都葬在九嵕山中,一起续写着贞观长歌。



看过了几日野地里的翼马,对陵道两侧的石马还是忍不住多看几眼,丰腴的身材和细腻的线条,果然是开始唐化了。

陵道正中,还放有毕沅碑,这位爱题字的陕西巡抚确实为考古事业做了巨大贡献。


我们的人陆续到齐,于是大家随着李馆长向前,沿路欣赏北司马门遗迹和后世修的昭陵六骏。

急拍沿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停在北阙上,很快便看到了被后世重修在两庑殿中的仿品昭陵六骏,于是李馆长又一一给我们做了精彩的演讲,在他的讲解中,马不仅仅只是形态上的优美,更多了马丰富的情感色彩,再次引来诸多跟随的人拍手叫好,以至于我好几次感觉完全被挤了出来…
10月7日一早,我们便去碑林欣赏了六骏的风姿。
“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入险摧敌,乘危济难。”的特勤骠据说是汗血宝马,曾载李世民驰骋汾晋,收复河东,消灭刘武周势力。

“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的青骓,是武牢关大捷的功臣,为唐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的什伐赤为李世民征战王世充,窦建德所乘,在战中身重五箭,仍作狂奔的姿态。


“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的白蹄乌,四蹄腾空,疾驰奔走,助太宗浅水塬大胜,立足关陇。
拳毛騧和飒露紫也有复制品存于碑林博物馆中,有机会要去看真迹~

匆匆看过六骏的展示,我们没有再登山上陵,在阙台上又欣赏了会儿便折返下山。
在等人齐的时候,李馆长特意拿出手机给我们看了些昭陵的图片,还讲解起当初发现玄宫口的趣闻。
听后觉得下次要在晴朗的日子,赶着夕阳落山时来,好观一下玄宫口的神奇景色。
与李馆长合影后,我们的昭陵之旅也草草画上了句号。
附上在碑林所见的昭陵石虎与西博的隐太子建成墓志。
先说这个墓志,志铭上修改过的隐字耐人寻味。
隐太子建成,其实并非无能之辈,只是历史由胜利者书写,当他还执着于在朝堂上排挤陷害自己弟弟的时候,秦王已经以武力先发制人,所以他留给后世的只有唐史中寥寥的几笔。
听G兄说这两个石虎可能放于礼制建筑前。
东边这只虎眼圆瞪,龇牙咧嘴,左脚向前迈出很大一步,不知是否与男权象征有关,因为区别于顺陵走狮的右脚在前。
前一篇:唐高祖李渊献陵·初唐之风
后一篇:武周顺陵北门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