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架下沉睡的隋文夫妇泰陵——杨坚&独孤伽罗

标签:
旅游历史泰陵杨坚隋文帝 |
分类: 帝王の荒冢 |
计划了很久的泰陵之旅终于在这个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实现。
这次所去的泰陵,墓主是完成大一统的隋文帝杨坚以及他的皇后独孤伽罗。
先上碑镇着~

隋文帝陵原名为太陵,清时发现并修缮,改为“泰陵”,向当地人打听泰陵基本只有老人知道,年轻的不知道泰陵,但是提杨陵或者杨坚墓都会知道。
泰陵位于杨陵区,又名杨凌区,以前属于咸阳,现在归西安管。
一开始的区名是因为杨坚墓而来,之所以有另外一个ling,路上听当地一大哥说是因为当年某位领导提字写错了偏旁,之后便一直沿用。
去杨凌可以在西安城西客运站坐大巴前往,车程在1个半小时到2小时不等,间隔有10分钟一班和30分钟一班两种。此外可以坐火车,一天会有很多班,多数是西安到宝鸡,途径杨凌的,动车的话30多分钟,普通列车也只需要1小时时间,而且基本每个半点都有车。
这次,选择了火车出行,因为出发的微晚,到车站买票的时候已经9点半,最早一班是去敦煌的,在一小时后。

很巧地上火车后坐在一起的一个大哥是杨凌当地人,于是和他聊起我们要去的泰陵和隋炀帝墓。
果不其然周围一堆人对去这个地方很诧异,说那边没东西,为啥不去乾陵啥的。。。大哥这种当地人也说没东西,很小的时候去玩过,后来也没再去过,当地一般没什么人去看的,就是一个墓。
不过毕竟兴趣,而且看得就是墓吗,所以拿出查好的地图又问了问,大哥说隋炀帝的那个在武功县,离得比较远,从杨凌站不好去,打车也没人愿意过去的。泰陵的话,他电话问了下亲戚,说是6路公交到崔家村,至于车站,下火车后他可以带我们去。他们这边走远道打车的话不打表,会要得高些,估计要20-30左右,建议我们还是公交过去。
于是一路和大哥聊到下车,发现很有缘,工作的地都离得不算特远,后来聊了不少关于杨凌和隋文帝的事情,大哥下车也帮着找周围的大爷打听了车站,让我们一路顺利~
杨凌城乡的公交票价都是统1元,而且1,6,8,10等都在火车站和汽车站旁边分散有站,所以很方便。
更幸运的是,在6路等车的时候遇到一个当地人和另外一对儿夫妇,因为妻子是外地人,所以也想去看泰陵,所以大家直接组团~这位大哥电话亲戚说是坐8路车到孟家寨,和我地图看上的一样。
因为一般6和8都是半小时来一趟,所以看到8路先来,大家便集体上了在最后一排一字坐开。
泰陵探险小分队出发~

一路经过较为繁华的城郊,当地的大哥就充当了导游角色,开始给我们介绍,还顺便打听了下这边的吃的,说是面不错,不过没记住名字。
很快车子便行在 了田野之间,大棚的景观尤为亮眼,据同行的人说,大棚多主要还是蔬菜少,除了白菜和萝卜这个季节能种,基本只能种菠菜,其余的都要靠大棚。土特产的话估计 要算猕猴桃和桑葚汁一类的了,草莓采摘也比较流行,但是这边草莓贵,大哥他们还顺便给我们尝了尝他们买的,微微带酸,应该是没催过的那种天然草莓。
杨凌之所以农业发达主要因为杨凌是关中平原著名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有国家的政策扶持,这边还供奉农神后稷,有个雕像,可惜最后没有经过。
大约走了不到20分钟,窗外远远出现了土堆儿,司机师傅提醒了我们,下车后发现这里也是崔家村这站。
往回走一点,从小胡同开始向着泰陵前进~

一路都是农田,空气里满是泥土的清新。

坚哥也是守护庄稼的典范。。。

走到土堆儿下,大家都决定爬上去看看,用几位同行的话说这是来沾沾皇帝气~
上山路边的植物都带着刺儿,可谓一路荆棘向前进。

一马当先地小跑到山顶,眼前顿感空旷,每次上来这种地方都觉得有些凄凉。

杂草树木丛生,似乎还有烧过的痕迹。

站在坟头远望,可以看到远处的田地和大棚。

突然觉得坚哥起个坟也有好处,可以继续守望土地。

边往下走边听当地的大哥儿说这边猕猴桃很多,这周围多数都是猕猴桃架子,除此之外种植的也多是经济作物。

因为我说应该有碑,所以大家决定绕坟一周,一路闲侃坚哥的事迹。
这一周走着,周围有松柏,猕猴桃,白桦的苗。往北走了半圈发现不好过去,决定还是反方向的绕。

再望苍凉的泰陵,突然觉得坚哥也是够惨的。

走到陵墓的东南角,当地大哥们说带我们这些外乡人先去看看前面的一个庙,这种在当地很常见。
正往庙走,便看到右手边在坟南的石碑,看来这面是正,应该算是坐北朝南?君临天下。

看过当地的庙,便绕到了墓碑前,此碑是清乾隆年间所立,碑正文是隶书“隋文帝泰陵”。

碑上为龙雕,右侧楷书“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陕西巡抚毕沅敬书”,左侧落款为“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知扶风县事熊家振立石”。因为年久,左右两侧的落款已经模糊,但是依稀可见那些名字和古老的地名。

拜一拜杨坚和独孤皇后,统一南北,威震突厥,让农耕文明更加辉煌,确实很厉害,也难怪杨凌要搞农业高新技术。
虽然对于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不喜欢,但不得不说北周武帝末年的穷兵黩武到宣帝的荒淫无道,早已失了人心,宇文诸王被猜忌屠戮,远离京师,有心救社稷却把握不住天时地利人和。齐王的冤死,赵王的弹指空流血,也是一种对家国的无奈。尉迟迥举兵却众叛亲离,挥刀自刎,如于翼这类的竟从一开始便倒戈…
杨坚的上位算是历史必然,不知道宇文邕泉下有知,是该感谢杨坚没让自己的子孙把好不容易统一的北方给挥霍还是后悔当初没听宇文宪他们的早点杀之绝了后患。。。
看完碑,准备离开的时候看到墓上奇怪的堆儿,就近前看了看,好像有男女坏了的像,还有不少砖,不知道是陵寝原来的还是后世祭祀杨坚的,或者是寻常人家来这里沾王气搞出来的。

回头往南走的时候看到了远处的碑,走上前去看看。

说来也奇怪,只有碑这位置的地没种东西,后来和朋友说起这一片猕猴桃围绕的泰陵,还开始脑补杨坚一家坐在一起吃猕猴桃的景象,太惬意了。。。
杨坚让国家最富,粮食最多,现在陵寝周围全是猕猴桃,也是不愁吃呀~


走前再拍个坟堆儿,西边这一路除了田地便是当地人的冢,看来都是来沾王气的。

离开泰陵,回到刚才下车的对面坐车。
在车站碰到刚刚那个胡同出口处办婚宴的家人,发现脸上画得红红的,就问同行的大哥。据说这是当地婚嫁风俗,儿子娶亲啥的,亲戚会给父母两人脸上画上各种东西,讲究沾沾喜气,除了红脸蛋,还有煤灰,会画得很花,就是涂热闹喜庆,也是蛮有意思的。

等了一会儿车,上车回城,在大哥他们的建议下我们在示范区医院下了车,也告了别。
下车的马路对面便是杨凌很大的一个农贸市场,逛逛,买点农业高科技地方的蔬菜~还有新鲜的荠菜~

买完东西在附近的小肯随便吃了点便返程了,坐的6路,发现比8路绕很多。
回城买到一卧转坐和一站票,不过还比较幸运的基本没怎么站。
告别杨凌,有机会还想再去这边的那个隋炀帝墓看看,不过估计东西更少了。

短暂的杨凌一日游就此画上句话,这片古老的黄色土地,到底埋了多少被我们知道和不知的人,好想继续发掘下去~
这次所去的泰陵,墓主是完成大一统的隋文帝杨坚以及他的皇后独孤伽罗。
先上碑镇着~

隋文帝陵原名为太陵,清时发现并修缮,改为“泰陵”,向当地人打听泰陵基本只有老人知道,年轻的不知道泰陵,但是提杨陵或者杨坚墓都会知道。
泰陵位于杨陵区,又名杨凌区,以前属于咸阳,现在归西安管。
一开始的区名是因为杨坚墓而来,之所以有另外一个ling,路上听当地一大哥说是因为当年某位领导提字写错了偏旁,之后便一直沿用。
去杨凌可以在西安城西客运站坐大巴前往,车程在1个半小时到2小时不等,间隔有10分钟一班和30分钟一班两种。此外可以坐火车,一天会有很多班,多数是西安到宝鸡,途径杨凌的,动车的话30多分钟,普通列车也只需要1小时时间,而且基本每个半点都有车。
这次,选择了火车出行,因为出发的微晚,到车站买票的时候已经9点半,最早一班是去敦煌的,在一小时后。

很巧地上火车后坐在一起的一个大哥是杨凌当地人,于是和他聊起我们要去的泰陵和隋炀帝墓。
果不其然周围一堆人对去这个地方很诧异,说那边没东西,为啥不去乾陵啥的。。。大哥这种当地人也说没东西,很小的时候去玩过,后来也没再去过,当地一般没什么人去看的,就是一个墓。
不过毕竟兴趣,而且看得就是墓吗,所以拿出查好的地图又问了问,大哥说隋炀帝的那个在武功县,离得比较远,从杨凌站不好去,打车也没人愿意过去的。泰陵的话,他电话问了下亲戚,说是6路公交到崔家村,至于车站,下火车后他可以带我们去。他们这边走远道打车的话不打表,会要得高些,估计要20-30左右,建议我们还是公交过去。
于是一路和大哥聊到下车,发现很有缘,工作的地都离得不算特远,后来聊了不少关于杨凌和隋文帝的事情,大哥下车也帮着找周围的大爷打听了车站,让我们一路顺利~
杨凌城乡的公交票价都是统1元,而且1,6,8,10等都在火车站和汽车站旁边分散有站,所以很方便。
更幸运的是,在6路等车的时候遇到一个当地人和另外一对儿夫妇,因为妻子是外地人,所以也想去看泰陵,所以大家直接组团~这位大哥电话亲戚说是坐8路车到孟家寨,和我地图看上的一样。
因为一般6和8都是半小时来一趟,所以看到8路先来,大家便集体上了在最后一排一字坐开。
泰陵探险小分队出发~

一路经过较为繁华的城郊,当地的大哥就充当了导游角色,开始给我们介绍,还顺便打听了下这边的吃的,说是面不错,不过没记住名字。
很快车子便行在 了田野之间,大棚的景观尤为亮眼,据同行的人说,大棚多主要还是蔬菜少,除了白菜和萝卜这个季节能种,基本只能种菠菜,其余的都要靠大棚。土特产的话估计 要算猕猴桃和桑葚汁一类的了,草莓采摘也比较流行,但是这边草莓贵,大哥他们还顺便给我们尝了尝他们买的,微微带酸,应该是没催过的那种天然草莓。
杨凌之所以农业发达主要因为杨凌是关中平原著名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有国家的政策扶持,这边还供奉农神后稷,有个雕像,可惜最后没有经过。
大约走了不到20分钟,窗外远远出现了土堆儿,司机师傅提醒了我们,下车后发现这里也是崔家村这站。
往回走一点,从小胡同开始向着泰陵前进~

一路都是农田,空气里满是泥土的清新。

坚哥也是守护庄稼的典范。。。

走到土堆儿下,大家都决定爬上去看看,用几位同行的话说这是来沾沾皇帝气~
上山路边的植物都带着刺儿,可谓一路荆棘向前进。

一马当先地小跑到山顶,眼前顿感空旷,每次上来这种地方都觉得有些凄凉。

杂草树木丛生,似乎还有烧过的痕迹。

站在坟头远望,可以看到远处的田地和大棚。

突然觉得坚哥起个坟也有好处,可以继续守望土地。

边往下走边听当地的大哥儿说这边猕猴桃很多,这周围多数都是猕猴桃架子,除此之外种植的也多是经济作物。

因为我说应该有碑,所以大家决定绕坟一周,一路闲侃坚哥的事迹。
这一周走着,周围有松柏,猕猴桃,白桦的苗。往北走了半圈发现不好过去,决定还是反方向的绕。

再望苍凉的泰陵,突然觉得坚哥也是够惨的。

走到陵墓的东南角,当地大哥们说带我们这些外乡人先去看看前面的一个庙,这种在当地很常见。
正往庙走,便看到右手边在坟南的石碑,看来这面是正,应该算是坐北朝南?君临天下。

看过当地的庙,便绕到了墓碑前,此碑是清乾隆年间所立,碑正文是隶书“隋文帝泰陵”。

碑上为龙雕,右侧楷书“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陕西巡抚毕沅敬书”,左侧落款为“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知扶风县事熊家振立石”。因为年久,左右两侧的落款已经模糊,但是依稀可见那些名字和古老的地名。

拜一拜杨坚和独孤皇后,统一南北,威震突厥,让农耕文明更加辉煌,确实很厉害,也难怪杨凌要搞农业高新技术。
虽然对于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不喜欢,但不得不说北周武帝末年的穷兵黩武到宣帝的荒淫无道,早已失了人心,宇文诸王被猜忌屠戮,远离京师,有心救社稷却把握不住天时地利人和。齐王的冤死,赵王的弹指空流血,也是一种对家国的无奈。尉迟迥举兵却众叛亲离,挥刀自刎,如于翼这类的竟从一开始便倒戈…
杨坚的上位算是历史必然,不知道宇文邕泉下有知,是该感谢杨坚没让自己的子孙把好不容易统一的北方给挥霍还是后悔当初没听宇文宪他们的早点杀之绝了后患。。。
看完碑,准备离开的时候看到墓上奇怪的堆儿,就近前看了看,好像有男女坏了的像,还有不少砖,不知道是陵寝原来的还是后世祭祀杨坚的,或者是寻常人家来这里沾王气搞出来的。

回头往南走的时候看到了远处的碑,走上前去看看。

说来也奇怪,只有碑这位置的地没种东西,后来和朋友说起这一片猕猴桃围绕的泰陵,还开始脑补杨坚一家坐在一起吃猕猴桃的景象,太惬意了。。。



走前再拍个坟堆儿,西边这一路除了田地便是当地人的冢,看来都是来沾王气的。

离开泰陵,回到刚才下车的对面坐车。
在车站碰到刚刚那个胡同出口处办婚宴的家人,发现脸上画得红红的,就问同行的大哥。据说这是当地婚嫁风俗,儿子娶亲啥的,亲戚会给父母两人脸上画上各种东西,讲究沾沾喜气,除了红脸蛋,还有煤灰,会画得很花,就是涂热闹喜庆,也是蛮有意思的。

等了一会儿车,上车回城,在大哥他们的建议下我们在示范区医院下了车,也告了别。
下车的马路对面便是杨凌很大的一个农贸市场,逛逛,买点农业高科技地方的蔬菜~还有新鲜的荠菜~

买完东西在附近的小肯随便吃了点便返程了,坐的6路,发现比8路绕很多。
回城买到一卧转坐和一站票,不过还比较幸运的基本没怎么站。
告别杨凌,有机会还想再去这边的那个隋炀帝墓看看,不过估计东西更少了。

短暂的杨凌一日游就此画上句话,这片古老的黄色土地,到底埋了多少被我们知道和不知的人,好想继续发掘下去~

前一篇:东望子西望夫——汉薄太后南陵
后一篇:唐顺陵行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