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齐白石《兰草》赏析

(2011-09-04 17:15:51)
标签:

杂谈

                  齐白石《兰草》赏析

    齐白石自幼喜爱书画,从1888年起便为乡人绘制衣冠像及花鸟草虫。1889年师从胡沁园、陈少蕃,为他取名“璜”,号“濒生”,别名“白石山人”。在胡沁园的开导下,齐白石毅然扔掉了锛、凿、锯,走进了书画行列。

    齐白石不惑之年开始了“五出五归”的旅居生涯,至1904年他出游南昌时,其画风已大变,由工笔改为大写意,字始临魏碑。1919年迁居北京,结识陈师曾、林风眠,来往密切。他接受陈师曾的劝告“自出新意、变通变法”,十载关门,以求衰年变法,他经历了自己的酸甜苦辣,在吸取吴昌硕风格的基础上借鉴民间艺术营养,创立了独特的写意画风。通过生活体验将阔笔大写的花卉与工细草书巧妙结合,以求相反相成之情趣。

    齐白石40岁后专攻花鸟画,梅、兰、竹、菊、松是他众多花卉中具有传统文化寓意的题材。在齐白石的笔下,这些象征着中国传统文人操守的花卉,被赋予了质朴、平易的亲切感。自谓一代精神属花草,其造形简练质朴,神态活泼,色彩鲜明强烈,笔酣墨饱,力健有锋,具有深厚的传统功

力。

 

                      http://s14/bmiddle/6dc4f214xac1a139b959d&690
 

    此画是齐白石81岁绘制,从绘画与书法风格看,是其成熟期的作品。这时期老人身体强健,气力弥满,落笔坚实,墨色简约而精妙,正处于艺术巅峰状态。所画兰花、菊花、萝卜、石榴、蜜蜂、蜻蜓、老少年等,都鲜活生动,是老人旧时日常生活所见、所爱之自然生命,可以从中感觉到星塘老屋前的花香鸟语,充满泥土气息,在季节转换间体味出生命的奇异、美丽和变幻。

    画面表现一丛兰草从左倾斜而下,三支兰花清淡高雅,于焦墨间穿插若隐若现。画面构图严谨:兰草与落款墨色相互呼应,两枚朱红的印章和蜻蜓的红色相映成趣,兰花的灵动与蜻蜓的动感呼应。整幅画面自然浑成一体,无愧为齐白石老人的精品之作。在白石老人所作绘画中,凡自己十分喜欢的东西常常钤盖“人长寿”印,这幅画面再次用“人长寿”以证其珍爱有加。也许正是齐白石的这种美好的心愿促成其长寿,并且画也长存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此幅齐白石的作品有齐家两代三人的墨迹:上方是庚午年四子齐良迟拜读的提拔,视若拱璧。事隔多年之后,齐白石小女齐良芷观此先君珍迹,感慨万千,于裱褙旁复又亲题。两代三人的书画集于一轴,可贵、可珍、可藏。

    近些年来,齐白石的绘画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追捧,其作品价格也稳中有升,独立的小品价格甚至不以平尺论,精品一般都在50万元以上。

    说起齐白石的兰草,记得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1956张大千曾去巴西拜访西班牙画师毕加索,当时被称为东西方艺术家的最高峰会,毕加索搬出一捆画来,张大千一幅一幅仔细欣赏,发现没有一幅是毕加索自已的真品,全是临齐白石的画。看完后,毕加索对他说:齐白石真是你们东方了不起的一位画家!中国画家神奇呀!齐先生水墨画的鱼儿没有上色,却使人看到长河与游鱼。那墨竹与兰花更是我不能画的。张大千听后慨然。

 

                                                            资料来源: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