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南最有名的儿歌

(2011-04-08 18:37:46)
标签:

长沙

月亮粑粑

张打铁李打铁

正月正

儿歌

杂谈

长沙市区最有名、流传最广、年代最久、排名第一的儿歌,肯定是《月亮粑粑》。

    之所以说,这是一首长沙市区的歌,而不是乡村的歌,不仅因为小时候,城里的我们常常唱,更因这首儿歌一开始就唱明白了:“月亮粑粑,肚里坐个爹爹(读diadia,指爷爷),爹爹出来买菜……”。

    看,是买菜,爹爹在长沙青石板的街道,走向菜市场。

    《月亮粑粑》采用的是儿歌中最常用的“顶针格”形式,无意中透露长沙旧城自自然然的安静生活:买菜的爹爹、绣花的婆婆、望哒天的和尚,这是人物;糍粑、菱角、豆腐、粑粑,这是常见的美食;蛤蟆、喜鹊、斑鸠在静谧中呱呱、喳喳、咕咕。月光下古老长沙城,生活美极了。

    《月亮粑粑》歌词如下:

    月亮粑粑,肚里坐个爹爹。

    爹爹出来买菜,肚里坐个奶奶。

    奶奶出来绣花,绣只(音za)糍粑。

    糍粑跌得井里,变只蛤蟆。

    蛤蟆伸脚,变只喜鹊。

    喜鹊上树,变只斑鸠(读ju)。

    斑鸠咕咕咕,和尚呷豆腐。

    豆腐一蒲渣,和尚呷粑粑。

    粑粑一蒲壳,和尚呷菱角。

    菱角溜溜尖,和尚望哒天。

    天上四个字,和尚犯哒事。

    事又犯得恶,抓哒和尚砍脑壳。

    据此,有“考古癖”的一位长沙人,甚至考证出这首儿歌可能出自明代。概因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对和尚来说,总体政策比较温和,而在明代至少有嘉靖皇帝“崇道灭佛”。而明代是中国儿歌极度繁盛的时代,长沙儿歌《张打铁李打铁》据《清稗类钞》记载,即产生于明末。《月亮粑粑》产生的年代,从百姓生活的角度看,应该是在战乱未起之时,比《张打铁李打铁》要早,也就是说,长沙至今仍在流传的最老儿歌可能就是《月亮粑粑》。

 

张打铁 李打铁

版本一:

张打铁,李打铁
打把剪刀送姐姐
姐姐留我歇,
我不歇,
我要回家割燕麦(念[me]音标),
燕麦里面有条蛇,
把我耳朵咬出血。
版本二: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子送姐姐,
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去割大麦
大麦黄,小麦黄,我要回去嫁姑娘。
姑娘矮,嫁螃蟹。
螃蟹八只脚,嫁蚌壳。
蚌壳偎了泥,嫁螺丝。
螺丝弯弯鬏,嫁叔叔。
叔叔耳朵聋,嫁裁缝。
裁缝手脚慢,嫁花雁。
花雁好咬人,嫁老人。
老人会捉虱(方言音“色”,入音),一天捉几百。
版本三: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
姐姐留我歇,我不歇,
我要回去打毛铁。毛铁打了二斤半,
爸爸妈妈都来看。我到河边去洗手,
螃蟹把我咬一口。我到山上去放牛,
牛儿把我擂一角,回去给我妈妈说。
妈妈说我不下细,只有该挨背脊骨。
版本四: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镰刀送姐姐,
姐姐留我桥脚歇,螃蟹把耳朵来个缺,
杀个猪儿补不起,杀个牛儿补半截。
版本五: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
姐姐留我歇,我不歇,
我要回去打毛铁。毛铁打了三斤半,
大娃细娃都来看。打把锁,锁门枋;
打付链子拴婆娘。

版本六: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
    姐姐留我歇,我不歇,
    我要回去割大麦;割一合,喂麻雀;
    割一斗,喂黄狗。
版本七:
    张打铁,李打铁,
    打把剪刀送姐姐。
    姐姐留我歇,我不歇,
    我要回家学打铁。
    来到桥头边,恰恰天已黑。
    就在桥头歇。桥下有老鼠,
    把我耳朵来咬掉。
    哎呀呀,张补锅,李补锅,
    给我补一补缺耳朵。
版本八: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
    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去学打铁。
    打铁打到正月正正月十五玩花灯;
    打铁打到二月二,二月老鼠吹笛子儿;
    打铁打到三月三,三月喜雀闹牡丹;
    打铁打到四月四,一个铜钱四个字;
    打铁打到五月五,划破龙船打破鼓;
    打铁打到六月六,六月蚊子吃人肉;
    打铁打到七月七,七月亡人讨饭吃;
    打铁打到八月八,八十公公弹棉花
    打铁打到九月九,九月菊花家家有;
    打铁打到十月十,十字街头卖梨子;
    打铁打到十一月,关起房门落大雪;
    打铁打到十二月,杀猪宰羊过大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