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连着看了两部灾难片《世贸中心》和《唐山大地震》,这两部电影都表现了在灾难面前的人性良知,都取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后者更是中国电影在表现灾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剧情编排精致,邀请西方高科技制作团队打造出精良的灾难效果。
但我看到两部电影中一个巨大的差异:《唐山大地震》影片中一个场景,当徐帆扮演的母亲面对着要在儿子和女儿中选择一个的时候悲痛地斥责苍天;而《世贸中心》两个救援队成员被困在逃生井里不能自主,大楼不时垮塌,他们不停地向上帝祈祷,向上帝诉说自己的罪孽请求上帝救赎,当大楼突然垮塌剧烈他们认为自己必死无疑时仍旧表达对上帝的感激之情,从未怨恨上天。两部电影在这些情节设计上吻合了两国的文化特点,民众都接受这种的表现。
是的,母亲在那个时候是那样的无助,天地不语,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周围是淅淅沥沥的雨和一边废墟,一个弱女子必须看着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消失,人生最大悲痛莫不如此。况且,呼天抢地一直是中国的传统,国人在冤屈难以伸张、极端苦痛愤怒的时候,把一腔怒气直指苍穹,以发泄自己的愤怒。关汉卿的《窦娥冤》在这个情节上发挥到了极致。
唐山大地震,突然间几十万人消失了,大量的家庭破粹了。人们的悲痛无处倾述,只能诉诸无言的苍天。既然是自然灾害,那么政府和任何人都没有责任,只有怨恨天地了;似乎到现在,人们也把这一切归咎到上天,这样错误的观念不知道能够延续到什么时日。
汶川地震以后,有地震专家撰文,地震不能造成死人,造成死人的是水泥板(水泥板在地震的时候是“棺材板”)。1978年新中国成立将近30年,那个时候在房屋建设方面中国极其落后,水泥板进入了中国,但是防震意识并没有随着水泥板的使用进入到人们的脑海中。人们只知道水泥板可以让自己住上楼房,不知道水泥板不利的一面。就像最近一些时候我们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仍旧只看到正面效益,而略去了相配套的防范负面的东西(有意无意的,只有引进者自己知道),目的是节省成本获得更大利益。
后来的资料显示,此前唐山已经出现了要发地震的现象,各种不确定的说法和迹象让那里人人心惶惶。但政府要保持社会稳定,多次告诫人们不能制造谣言听信谣言。有一个乡镇做了基本的防范,结果损失不是很大,死亡人数很少。
中国自古以来,人们不能批评政府(以前是皇家)。政府总是正确的。如果出现了问题,那不是政府有问题,而是少部分人出问题,政府疏于监管。受害的民众只能怪自己的命不好了。这样引导,民众得到了稳定的生活,就歌颂皇帝;一旦出现灾难,就责怪苍天。在我们这个民族,苍天被政府绑架了。
朝廷的更替,苍天也被造反者利用。“上天无亲,唯德是辅”,后世的觊觎帝位者也打出“苍天”的旗号来。
老人云:“天大、地大、道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以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政府的作为必然遵守自然规则,政府必须敬畏天地。“人定胜天”的狂妄,应该被抛弃于尘埃之外,成为一种让人耻笑、让人惊醒的笑谈。现实多次警告我们,雄伟高达的人类建筑,在大自然的轻轻地“抖动”中都受到惊出一身冷汗。
一个政党一味地在反对任何宗教,本身就成为问题。这样的政府必然是专制政府,他们把自己驾驭于所有的事物之上,他们无法无天,无所畏惧。后果必然是遭到天谴。历史的教训犹在!
倒是《世贸中心》中两个救援队员在死亡面前得到了一丝宁静。他们认为自己存在过错。他们愿意接受惩罚。他们少了怨恨。其实,他们的道德是高尚的,他们明知道大楼要跨,仍旧冲进去救人。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给了上天,交给了别人!
敬畏上天,敬畏神明。这些已经被人遗忘的传统文化应该回归到人的身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