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正奇认为古按摩起源于古埃及和对于“腧”的追溯

(2016-10-30 07:45:17)
标签:

杂谈

朱正奇认为古按摩起源于古埃及和对于“腧”的追溯

——纪念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建校60周年

张秀娟 山东省兖矿集团总医院康复医学科 273500 787009998@qq.com

章文宇 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 325000 379771328@qq.com

关键词: 坺 砭石 擪 腧穴 一指禅推拿

摘要:武王载坺,是舜(摩西)从埃及带出来的砭石技术,与擪,也就是一指按,是中国医学的起源。

“知解结,知补虚泻实,上下气门。”是两千年前就已存在的按摩三大原则。

“输”或者“腧”,不等同于穴位,不等同于经外奇穴,或不等同于两者之总和。它是疾病发生时与其关联的某些组织在轻度压力下出现疼痛的部位。它存在着各种变化:时间的变化、空间引力的变化、层次和深浅的变化、功能作用的变化、顺序的变化、手法表达方式不同引起的变化等。一指禅推拿是用一指禅推拿手法表达,以“以痛为输”为主要推拿原则,回到原始状态,直接去寻找新的点、线、面的一种推拿方式。

钱裕麟,一指禅推拿流派第四代传人,丁凤山弟子钱福卿之孙,钱志坚侄。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1961级毕业生。

朱正奇,1986年29岁的朱正奇作为上海市第一个推拿学科公派出国讲学者,应邀赴意大利米兰大学内外科医学院讲学;1988年奔赴斯里兰卡帮助筹建中国医疗中心;最早全面引进欧美整骨推拿与印度按摩术。师承于著名小儿推拿专家周慧琳,一指禅推拿第四代传人钱裕麟。1989年回国开设私人推拿诊所,致力于寻找现代腧穴规律,寻找现代推拿的发展方向。

《从埃及来的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既黄帝内经中的古按摩手法与理论》是2015年8月15日朱正奇老师在福建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康复分会第十七次年会上主讲的题目。会议上朱老师针对“武王载坺,是舜(摩西)从埃及带出来的砭石技术,与擪,也就是一指按,是中国医学的起源”做了详细的阐述。

朱正奇老师提供了三星堆出土的两件物件:小玉璋和青铜大立人。小玉璋是黄帝内经所述金匮玉版中的一片,它与青铜大立人衣服上所刻的图饰记录了从埃及带到中国来的一指按(古按摩)、砭石(割礼)、炮格(灸法)。也就是“醫”字中的部首“殳(shu)”、部首“医”字中的“矢”和炮格是中国医学的起源。并提供了与小玉璋和青铜大立人相吻合的古埃及的岐伯按摩图(含砭石)。这两件物件是大禹(也就是约书亚)为《史记 五帝本纪》中载“舜宾于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螭魅,于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这一中华民族从埃及迁移到中国来的最重要事件所做的记录。一指按、砭石、炮格的医学技术使中华民族得救。小玉璋和青铜大立人上所表述的正是舜陟方而死的方,也就是醫的记录。而一指禅的推法和㨰法正是小玉璋和青铜大立人中的手法。

朱老师讲述的关于中国医学起源的内容,如果没有长期跟随朱老师学习的体会,接受起来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圣经中人物与中国历史人物的关联,对于不了解中西方文化与历史的我们,更是很难理解。自2008年跟随朱正奇老师学习以来,朱老师用许多的文字与历史颠覆了我们以往对于推拿的认知,为了让我和师兄们更好地理解上述那些比较艰涩的内容和文字,朱老师让我们熟读《黄帝内经》和《圣经》,把《圣经》当做一部记载着西方古文明与犹太人发展变迁的历史书来读;还曾把《说文解字》中相关联的字一个一个的分析解释给我们听;更是把我们带到闵行区马桥古文化展上让我们亲眼目睹了一具约三千年前的女尸骨,并做了详细解读;还亲自在我们身上推拿,让我们感受体验推拿技巧。在这样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我们才渐渐明白了朱老师的一指禅整脊推拿方式,对推拿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前辈推拿医师中每人对腧穴经络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譬如:王松山前辈的推筋络、走穴道;曹仁发主任的松、动、通;丁季峰主任的濡调筋骨;金德康主任的点、线、面;郑风胡主任用摸法循经找敏感的反应点;吴文豹医师的以痛为输,在关节周围附着的肌腱寻找穴位等。

20多年来,朱老师的推拿治疗是在没有中西医检测手段下进行的,他对于推拿和腧穴也有着自己的理解。《灵枢▪九针十二原》:“神客在门”。《灵枢▪官能》:“知解结,知补虚泻实,上下气门。”这是两千年前就已存在的按摩三大原则。《灵枢》的枢是门,是枢,是输,又是腧。三字是异体同音,同义。“输”或者“腧”,不等同于穴位,不等同于经外奇穴,或不等同于两者之总和。它是疾病发生时与其关联的某些组织在轻度压力下出现疼痛的部位。它存在着各种变化:时间的变化、空间引力的变化、层次和深浅的变化、功能作用的变化、顺序的变化、手法表达方式不同引起的变化等。

“以痛为输”灵枢经中反复强调,是寻找门,知上下气门的关键。朱老师认为以“以痛为输”为主要原则,回归到两千年前原始状态的推拿,直接去寻找新的点、线、面要容易的多。当疾病发生变化时,相关联出现的呈点状、条索状、面状等不同的疼痛部位也会随着疾病类型的变化而出现各种变化。这些腧穴具有只在某段时间内存在,疾病治愈,这些腧穴也会相应消失的特点,也就是这些腧穴具有可变性,非坐标性,隐形的特点。掌握针推教科书中常规的,非变性的,显性的经络腧穴是必须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疾病类型的改变,如果只会使用保守的治疗方法,不了解“病穴相应”的道理,临床疗效可能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要学会寻找可变的,非坐标性的,隐性的腧穴的方法,才能保证现代推拿的良好疗效。

《灵枢▪经水》篇中“审、切、循、按,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是谓因适而为之真也”。《医宗金鉴》言“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手摸心会,这是推拿整骨技巧达到一定程度后所特有的一种感受。其实内经里很多不传的东西就是这样的,无法用语言和文字表达,古人早就掌握了寻找腧穴和按摩治病的技术,但很难传承下去。《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等成书于东汉时期,从时间上砭石疗法与按摩疗法要早于草药疗法,当时的按摩技术应该是治疗疾病的主流疗法,在疾病大流行时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现代推拿教学体系远离于古按摩的理论与实践,现在所流行的推拿手法已经没有一指禅推法与㨰法,因而不能重复古按摩的技术。一指禅推拿善于表达推拿所要表达的层次、大小、补泻等问题,它不仅是一种推拿手法,更是一种将检查,判断,治疗,估计预后同步进行的治疗方法。我们现在所做的一指禅推拿和寻找腧穴的技术与古按摩术是相吻合的。我们正是掌握了与古按摩相契合的一指禅推法从而可以体验内经里那些可变的腧穴。手法对了,沟通流畅了,各方面条件均达到了,才能寻找与复制到古老真实的推拿技术。朱老师一直在不同场合强调一指禅推拿的重要性,并为此提供了大量可以支持的文字与理论体系,还用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了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一指禅推拿是用一指禅推拿手法表达,以“以痛为输”为主要推拿原则,回到原始状态,直接去寻找新的点、线、面的一种推拿方式。运用这样的推拿方式,我们治好了过去一些难以治疗的疾病,拓展了治疗范围,提高了治疗效果。它可以减少各种中西医诊疗方式,缩短疗程,减少病人的医疗支出,确实是一种验、便、廉的推拿技术。像以往治疗的疾病多以颈肩腰腿痛为主,现在则很多内妇科疾病都可以治疗,如痛经闭经、乳腺增生、胃肠炎、心慌胸闷、失眠等。还可治疗一些杂病如水肿、过敏性鼻炎、咽喉炎、耳鸣、各种眼底病变等。以往推拿的治疗时间都在30分钟左右,现在则短了很多;并且很多病是可以做到短期治愈的。

朱正奇老师提供了一指禅推法是古按摩最重要手法的其他证据,其相关的文章见于上海推拿年会文章。我们的一指禅推法和㨰法源于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开创者之一的钱福卿前辈和其孙钱裕麟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