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选:仿写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附:五里河初春风景随拍
标签: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词牌名:如梦令小学生作文仿写《如梦令》杨老师教育工作室 |
分类: 蓓蕾初绽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2)溪亭:临水的亭台。
(3)日暮:黄昏时候。
(4)沉醉:大醉。
(5)兴尽:尽了兴致。
(6)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7)回舟:乘船而回。
(8)误入:不该入而入。
(9)藕花:荷花。
(10)争渡:“争”与“怎”相通,如何的意思。争,使劲、抢着。
(11)惊:惊动。
(12)起:飞起来。
(13)一滩:满滩。
(14)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
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
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深处。
划呀,划呀,
赏
析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二、学生仿写《如梦令》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仿写《如梦令》(作者:刘雨涵)
早晨闹钟响后,
沉睡尚未醒透。
正待起床时,
忽闻老爸狮吼,
惊呼,呼呼,
顿觉睡意全无。
仿写《如梦令》(作者:王震)
饭后回到桌边,
不顾任何大餐。
奋笔写作业,
抬头已经十点。
作业,作业,
毁了我的童年。
仿写《如梦令》(作者:徐家旭)
昨晚前去买醋,
回家走到半路。
不慎碰烂瓶,
沥沥拉拉一路。
惜乎,惜乎,
赔了钱洒了醋。
仿写《如梦令》(作者:温佳凝)
今夜无书何故?
纸张涨价无数。
似这般昂贵,
皆因砍伐过度。
奈何,奈何,
先学爱护树木。
仿写《如梦令》(作者:王谦)
上课疲劳过度,
放学作业无数。
似这般生活,
何时才能结束。
减负,减负,
但愿早日算数。
仿写《如梦令》(作者:王琳)
独自梅园漫步,
沉迷难返归途。
梦醒思归时,
误入梅园深处。
觅路,觅路,
荡起落梅满路。
仿写《如梦令》(作者:苏妍)
常记学校日幕,
回家不知归路。
慌张不择路,
误入废墟深处。
找路,找路,
惊起老鼠无数。
仿写《如梦令》(作者:张倩茹)
昨夜作业如山,
半夜还在加班。
不觉入梦间,
却被作业纠缠。
惊叹,惊叹,
作业何时写完。
仿写《如梦令》(作者:程诗琦)
年少花颜初露,
却问遍天涯路;
今感慨无数,
青春为何虚度。
痛苦,痛苦,
只为红颜已怒。
仿写《如梦令》(作者:刘兆昂)
难忘小学六年,
师生真情无限。
转眼要分手,
不禁泪眼连连。
难舍,难舍!
明天定会再见。
仿写《如梦令》(作者:李哲勋)
昨日午饭之前,
见一女生遮面。
走到教室前,
摘面纱露真颜。
惊艳,惊艳,
好似天仙下凡。
仿写《如梦令》(作者:周怡晨)
考前恶补过度,
头昏不知归路。
星夜晚回家,
困到麦田深处。
呼噜,呼噜,
惊起田鼠无数。
仿写《如梦令》(作者:方静)
周末一日下午,
功课有虎拦路。
公式如何用?
因特前来相助。
醒悟,醒悟,
却是这般缘故。
仿写《如梦令》(作者:栗嘉乐)
苦海傲笑苍白,
人生荆棘何奈?
欲异想天开,
想陪佛祖食斋。
善哉,善哉,
可笑缘分不在。
仿写《如梦令》(作者:邱天)
昨夜稀饭馒头,
饥饿无法忍受。
急寻冰箱里,
却是空空如旧。
忍受,忍受,
只能明早将就。
仿写《如梦令》(作者:邱天)
吴王攻打楚国,
遭到大臣反对。
死令已下达,
少年机智解围。
解围,解围,
国悬一线挽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