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为孩子写下18条手机使用家规,值得所有孩子沉迷手机的家长借鉴!


标签:
孩子沉迷手机妈妈约法三章手机财权归家长可收回监护人有知情权如密码杨老师教育工作室 |
分类: 教育园地 |
一位妈妈为孩子写下18条手机使用家规,值得所有孩子沉迷手机的家长借鉴!
亲爱的儿子:
第一条:这是我的手机,我花钱买的。但我愿意借给你使用,你是不是应该对我心怀感激?
解读:这是财产权问题。
第二条:我要永远知道手机密码。
解读:这是知情权问题。
第三条:如果电话响了,就接。它只是一个电话。学会用正确的态度讲电话。如果屏幕上显示“妈妈”和“爸爸”的来电——永远不能忽视不接。
解读:这是礼貌的问题。
第四条:每天晚上7:30(周末9:00)准时把手机交给父母。它会在晚上被关闭,并在早上7:30再次开启。当你想打别人的住宅电话,又不希望对方的家长接听,那么也不要用手机打或者发短信去。仔细聆听并尊重其他家庭,因为我们也希望能得到同样的尊重。
解读:要尊重别人。
第五条:手机不能带去学校。和你那些手机短信里的朋友好好当面交谈吧。这是一种基本的生活技能。学校早放,郊游和课外活动的情况,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读:不能让手机影响学习。另外,语言比文字更容易交流,沟通效果更好。
第六条:如果它落入马桶,摔破在地上,或消失在稀薄的空气中,你将负责更换或修理。请通过修剪草坪,帮人看娃,私存一些生日收到的钱来解决维修费用。手机总会有要修理的一天,你应该有所准备。
解读:这涉及到财产权、责任意识、劳动获取报酬的问题。
第七条:不要使用手机来欺骗或愚弄别人。不涉及伤害他人交谈。不熟悉的人可以先做朋友,不要轻易的掏心掏肺。
解读:做人要诚实善良。
第八条:如果你不愿意当面说的话,同样不要通过短消息、电子邮件或者打电话说。
解读:直接沟通是最好的解决问题方式,要勇敢面对,不要回避。
第九条:如果你不能把这话当着对方的父母大声说出来,也不要通过短消息,电子邮件或者打电话说。
解读:父母才是最亲近的人。有问题先自己反思,然后和父母沟通,没有什么事情是朋友可以知道而父母不可以知道的。
第十条:不看色情信息。搜索阅读你会公开与我分享的网络信息。如果你有任何问题,问别人——最好是我或者你爸。
解读:未成年人不涉黄,这在任何国家都是底线。
第十一条:在公众场合:关机,至少静音。特别是在餐厅、电影院,或与人讲话时。你是不是一个粗鲁的人,不能让
iPhone 改变这一点。
解读:这是公众场合的礼仪问题。
第十二条:不要发送或接收你的私处或其他任何人的隐私部位的照片。别笑。尽管你觉得自己够聪明,但总有一天,你会受到诱惑。这是危险的,可能会毁了你十几岁、大学和成年以后的生活。这始终是一个坏主意。无边无际的网络空间比你更强大。所以,覆水难收——包括一个坏名声。
解读:告诉孩子黄毒的危害,和第十条有相同之处。
第十三条:不要拍摄数不胜数的照片和录像。你没有必要用手机记录的一切。全身心的去感受生活,这些影像将被储存在你永恒的记忆里。
解读:不要成为手机的奴隶。
第十四条:偶尔把手机留在家里,然后放心的出门去。它不是活的也不是你的延伸,没有手机你也会过的很好。
解读:不要被手机绑架。
第十五条:尽量下载一些新鲜的或者经典的音乐,不要和你的同龄人一样都听相同的歌曲。你们这一代人对音乐的接触要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代都方便,所以妈妈希望你能够利用这个机会来拓宽自己的视野。
解读:不能从众随大流,要有自己独特和超前的地方。
第十六条:用手机时不时玩点文字游戏、拼图或脑筋急转弯游戏。
解读:寓教于乐。
第十七条:用你的双眼看世界。观察你周围的世界所发生的事情:瞭望窗外的景色、倾听鸟儿的叫声、散散步、跟人聊聊天、发发呆,而不用上谷歌搜索(国内就是百度了)。
解读:不要当低头族。
第十八条:你一定也会有不能善用手机的时侯。我会把手机收回。然后,让我们坐下来谈一谈我们遇到的问题。让我们一起重新开始,我将永远站在你这边,一同从经验中学习、改进。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
解读:契约意识和家庭意识。
如果你的手机不能播放,说明你的手机没有安装相应软件,可以复制下面的链接到电脑上去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bf3bb30102x5il.html)
来源于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