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川端康成文学创作风格

(2010-11-13 10:36:22)
标签:

文化

                                浅谈川端康成文学创作风格

 

摘要:海纳百川,包容乃大,每个作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川端康成在创作上就很好的把本国古典主义文化传统和优秀外来文化相兼容。他的小说中有浓厚的“物哀色彩”和“死亡意识”,作品始终贯穿着悲与美的交织。他这样的创作风格主要受到身世家庭、文化背景、时代风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创作风格、物哀色彩、死亡意识、悲而美

一、  说起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不得不与日本的传统文化相联系。在文化底蕴深厚的日本,形成了以“浪漫的物哀、幽玄、风雅”三者相通的传统文化精神。在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中,他的“物哀色彩”是很浓重的,它包含了悲哀和同情的意味。他在创作中赋予人物悲剧的情调,创作出感动人心的美的艺术形象。在作品《千只鹤》中,里面对茶道和茶具有很多的描写。在太田夫人去世之后,文子把母亲遗留下来的陶罐送给了菊治,后来又把它摔碎,独自在那里悲泣。文子经常的睹物伤情,看见陶罐茶具之类的东西就会想到死去的母亲,始终觉得是自己害死了母亲。对于后来自己喜欢上了菊治也感到非常的愧疚。整个小说都饱含着浓浓的哀思与凄凉。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缠,凄婉之情跃然纸上。同样在作品《雪国》中,当岛村第一次去雪国时,在火车上遇见了美丽可人的叶子和病情严重的行男,在这里他被叶子那真挚的情感打动,虽然不是对自己,却也深深的难以忘怀。美丽的叶子姑娘一生只当过一个人的看护,后来也没有再当过。行男死后她还是对他恋恋不忘,美好的人儿和凄惨的结局在小说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把读者的眼睛都刺得生痛,更别说在内心激起的层层惊涛骇浪。驹子同样是一位漂亮的姑娘,但是她也很可怜,为了生活走上了风尘路,当了一名艺妓,爱上了并不钟情与自己的岛村,这种情感上彼此的错位,关系的相互交错,徒然给文章增加了不少的哀思,那种或浓或淡的悲畅溢于言表。

二、   川端康成的创作风格中“死亡意识”也是及其浓厚的。他自己也说过一句话“死亡就在我们脚边”,“无言的死,就是无尽的生”。在日本传统文化中,我们随处可见什么誓死效忠天皇,不成功便成仁的思想。他们把死看的很淡很轻,几乎达到超脱的境界。川端康成也是把死看的很轻很轻,以至于后来自己走上了这条不归之路。他的作品中有很多描写死亡的现象。这些都可以反映出他对生与死、美与悲、人生轮回的佛禅观点和看法。

川端康成的这种死亡意识很大程度上受到身世背景和文化修养的影响。幼年时候,父母、姐姐和祖母相继亡故,少年时期,与他相依为命的祖父也赫然长逝,这种内心的创伤遗留终生,让他从小就养成了孤独、感伤的个性,以至于觉得对于人世间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他在宗教信仰上很尊崇佛教教义,他把死看做是最高的艺术,那是美得一种表现,即艺术的极致就是死灭。他有很大一部分作品,是与人物的死亡联系在一起的。在《雪国》中,美丽可人的叶子在遭受到感情的落空,孤独伤心之余,最后死于一场火灾,在没有看见尸身时,是没有人注意到她的存在的,当驹子发现时也只是留下了空荡的悲鸣“这孩子,疯了,她疯了”。一直在作品中作为配村人物的行男虽然没有许多的言语描写,但是他的影子却贯穿了全文。他夹杂在驹子和叶子之间。驹子的对他是漠不关心、叶子对他却是情真意切、然而驹子却又钟情与爱恋叶子的岛村,这样的情感纠葛,简直像是在上演一部蹩脚的偶像剧。后来作品是以行男的逝去、叶子的离开,让作品余音袅袅,韵味无穷……可死亡的阴影,无不让人凄凉一大片。就像最后描写岛村看见叶子死去时的心境“当他挺身站住脚跟时,抬眼一望,银河仿佛哗地一声,向岛村的心头倾斜下来”。川端他这种对死亡的描写,同时更加重了作品悲的气氛。在《千只鹤》这部作品中同样也描写到了死亡,在菊治和太田夫人纠缠到一起之后,女儿文子不能忍受母亲这样荒唐的行为,竭力的劝阻,以至母亲情到深处不能自拔,选择自杀的方式断掉思恋的痛苦。而文子姑娘后来发现自己也喜欢上了菊治时,期间也产生过自杀的念头,后来没有自杀也是选择离开,那种似见非见,要看不看的纠结情感还不如选择早点离开。菊治是小说的主人公,他处在亡父的情人和女儿之间,也是倍感郁闷。对太田夫人的恋恋不忘,对文子小姐的有所企图,在亡父另外一个情人近子的挑拨和言语攻势下,身心疲惫,自杀的念头也是常常出现在脑海里。幸好后来有稻村小姐的陪伴。可见川端康成对于死亡的描写是情有独钟。他这种“死亡意识”和“物哀色彩”的融合让作品透露出了说不尽的忧伤。

三、  在川端康成的作品,虚幻、哀愁和颓废的基调贯穿着整个生命。那是一种颓废的至美,一种空灵虚无的至境。他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自杀,在临终送往医院急救的时候他只对司机说了句“路这么挤,真辛苦你了。”可见他把死看的那么的自然,没有丝毫的恐惧。他的这种超脱的思想境界,也为他文学作品悲与美奠定了深厚的基调。同时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深深的禅意,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淡泊宁静的禅境,一种悲而美得意境。在他的很多作品中对环境的细微描写很注重,把自然的每个细节刻画的淋漓尽致,他很注重冷艳的笔调,在《雪国》中就描写的是刺眼的白茫茫的雪景,在《千纸鹤》中喜欢描写冷雨,总体上这些景象给人的感觉就是凉、冷、凄,但也不乏美。他就是把传统文学中那种幽玄和风雅融合在一起,大自然的美在他笔下是用以烘托人物感情变化,刻画出人物性格的,他就是以这种形式流露出悲哀的,人生幻化,世事无常的感叹,他认为这是一种美学思想,他有意识的增加凄美感和纤细的哀愁,营造一个好的意境氛围,所以他的作品多给人一种悲而美的意味。

川端康成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他既是美的执着追求者和探寻者,也是人生的执著追求者和探寻者,他对人生的追求和探寻主要是通过对美的追求和探寻体现出来的,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川端在文学创作上还有很多的写作风格, 他有丰富而独特的人生经历以及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影响,他的创造有着自觉而独到的艺术追求,他是在不断的磨练中成长起来的一位有自己情感和思想感悟的作家。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不是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不同的背景和文化修养,川端康成就是在聚集前人深厚文化底蕴再加上自己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学习上,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创作写作风格。

对川端康成的了解很片面,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对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也是知之不多,在这段时间对他的简要了解中深刻的明白了一个人要想成长,必须得兼容并包,不管是思想还是文化。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还会加重对川端康成的了解以及他写作风格的探讨,以上就是我对川端文学风格的浅谈。

 

参考文献:

【1】《雪国·古都》[日]川端康成/著,高雪芹/译,沈阳出版社,1999.9

【2】《雪国》[日]川端康成/著  叶渭渠,唐月梅/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3】《千只鹤》[日]川端康成/著,唐月梅/译,国际文化出版,2006.6

【4】论川端康成的童年经验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付红妹,张虹,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4

【5】佛禅的无常观与川端康成的“虚无”及自杀,吴舜力,宁夏社会科学,2006.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青春的印记
后一篇:卷首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