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筑基奋进担当2020一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初中教师大会发言提纲
(2020-08-25 15:23:45)
标签:
教育 |
分类: 校长办公室 |
立德筑基 奋进担当
2020一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初中教师大会
发言提纲
老师们:好久不见,甚是想念。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从疫情流行以来,至今整整七个月了,在这个非常时期,我们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我们见了历史,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在这个过程中,初中部全体教师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二十三中人应有的家国情怀、大局意识和担当精神;老师们线上线下教学精益求精,虔诚勤勉,恪尽职守。“五育”融合育新人,“三智”驱动谱新篇,各项工作圆满收官!
一、上学年(期) 主要工作回顾
1、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成果显著;
2、坚持改进工作作风,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得到比较充分体现;
3、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得到明显提升;
4、“5×5”新课堂精准教学模式荣获大庆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实践应用硕果累累;
5、抓住“三智”不放松,严细管理基本成为工作常态;
6、处理好“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智慧教学有序、顺利、深入开展;
7、精准把握育人与升学的关系,今年中考取得了2015
年以来的最好成绩(见附录1);
8、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加大了招生工作力度,完成了今年秋季招生计划(见附录2);
9、努力把每一项具体的工作落地、落细、落实、落靠,
初中部教育教学工作再上层楼。
10、严细抗疫,“五育”融合,“三智”驱动,“四向”引领,“三有”支撑,精准备考,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11、坚持“离校不停教、五育不空档,宅家不停研、规律相与析,停课不停学、成长不延期”;
12、我们以左校长提出的“顶层设计、优化方法、同频共振、家校配合、反馈评价”20字为指导方针开展线上教学;
13、我们围绕左校长强调的6句话线上教研思路,开展线上教研。这就是:“研究线上教学规律;优化线上教学形态、教学方式和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资源、优选软件及平台;加强技术培训;注重质量评价;探索如何提高线上教学效益及品质的方式方法”。
老师们,责任与爱心,敬业与精业,坚持与坚守,豁达而乐观一直是我们所秉承的教育精神。老师们以好学的态度在短时间内学会了“如何上一堂好的网课”,并且线上教学效果良好。
过去的一个学年(期) ,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中考、学考成绩再创新高,圆满达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在此,我要对大家的敬业态度、精业本领和取得的优秀成果和优异成绩致以深深的敬意!谢谢各位!
二、本学期重点工作
1、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完善运用学校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骨干力量先锋模范作用,加大师德师风的监督检查执行力度,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教师队伍;
2、传承优秀管理文化,让“严细管理”成为工作、生活的常态;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让自主管理、全员管理成为管理提升的新引擎;优化“272”特色项目内涵,使德育管理成为提升影响力的品牌;
3、科学规划目标,点燃学习动力,激发学习自觉性;落实科学评价检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使“精准教学”落地生根,成为教学质量提升的绿色生长点;
4、新学期要更加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这一中心,集中精力、全力抓好质量提升这一关键环节,在针对性、实效性的措施办法上下大功夫;
5、使“四个向”“三个有”“三个智”真正落地,重点突出“向师生状态要质量” ;在“5×5”新课堂精准教学模式优化上花大力气,在机制保障有效性和管理的扁平化上出实招;
6、在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强化师德建设和教学任务之外的减负上想办法,使教育教学的管理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加有效。
7、在后疫情时代,我们要深入研究“互联网+教育”的课堂形式,切实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线上线下) ,着力提升教师在线教学能力,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优质、智慧且高效的课堂。
8、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线下教学与线上辅导、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要做到有机结合、智慧融合、无缝衔接、相互配合,常期坚持成为常态并探索如何进一步优化和深化,从而形成一种混合式教与学的新形态。
老师们,我们要用不断学习和适应,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彰显爱、自信、负责;沐浴阳光、空气和雨露。
三、对当下工作和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1、如何科学有效应对经过一个学期线上学习可能产生的“两极分化”或个别学生或学科或班级成绩下滑严重现象,做到均衡、可持续发展?
2、如何在现有状况下做到大幅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优生更优、中等生变优、学困生进步,干座生转型?
3、如何发扬优良传统,更大地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担当意识,始终保持一种阳光、向上、绿色、和谐的氛围与心态?
4、如何缩短新老教师交替的过渡期,使新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切实提高整个团队的实力、合力、影响力和执行力?
5、如何较大提高生源的质量,保证生源的数量,尤其是学优生的数量,探讨或争取学区划分变化及招生区域扩大的可能性?
6、如何为本校高中输送更多、更好的优秀生源,重点是中考全市前2000名、前4000名的学生,提高贡献率,研讨可行、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抛砖引玉,引发大家共同思考,并且找到改进的措施和办法,让我们一起努力。
亲爱的老师们、同事们: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我们要在“做有温度的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在学校领导集体的关怀下,以“精准教学”思想为指导,遵循“三个有”教学主张,向“四个向”要质量,落实“三个智”学校重点工作。
凝聚磅礴力量,注重内涵发展,关照生命阶段性和个性,发掘学生的潜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成就价值。进而使初中部尽早形成以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为一体,以“5×5”新课堂和“272”综合实践活动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新格局,追寻教育的温度。
切实履行好为本校高中输送优秀生源的责任和义务。
成就自己,成就学生,成就学校,让初中部在更高层次上成为领导认可、家长信赖、学生向往的所在。
山河虽已无恙,吾辈更当自强。
老师们,让我们共克时艰,砥砺前行,为打造“质优而品上”的初中教育品牌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202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