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研报告

(2019-10-08 14:27:21)
标签:

教育

分类: 校长办公室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研报告

二十三中李金海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开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题调研很有必要,尤其适应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习惯能够塑造一个人,从小养成好的行为规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好习惯要从小养成,有人说,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抓好习惯,再谈成绩,这些习惯,必须在孩子小的时候培养。

一、需要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的重点

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学生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从小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有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2.预学的习惯。

提前预学,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学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问题,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3.专心上课的习惯。

要提醒孩子在课堂上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一边认真听讲、一边积极思考。

4.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个孩子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5.善于提问的习惯。

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6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7.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孩子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这些不良习惯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告诉孩子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方法。

8.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学生要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

9.反思的习惯。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第四,有无其他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种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10.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的过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复习是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每天尽量把当天所学的知识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复习一下。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11.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学生平时要把有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记下,经常看看,也可以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12.客观评价的习惯。

孩子应该从小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好习惯。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好习惯要逐步养成
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步骤

第一步:耐心发动,逐渐加速。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步就要说到做到,坚定不移。计划每天要记10个英语单词,就一天不落地去记;
意识到了不良学习习惯的危害,就自动自觉地克服;制订了学习计划,就定时定量地去完成;决心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全班、全校的位次前移,就要千方百计地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

第二步:控制时空,学会约束。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情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孩子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孩子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孩子的行为。
在时间上,从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就寝,都安排满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内容,不让一日虚度,不让一时空耗。在空间上,在日常学习的空间内少放置与学习无关的事物,比如游戏机、电脑、手机……

第三步:偶有偏离,及时调整。

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在习惯形成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这就要求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偏离的情况,要立即做出调整。
比如,发现孩子的字写得不规整了,发现孩子没有执行或没有完成学习计划了,发现孩子躺着看书、看电视了……立即做出调整。

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就踩出来了。

对于孩子来说,养成一个好习惯是特别重要的事。那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我们做家长和老师的具体应该做些什么呢?

三、初中阶段学生培养习惯的方法

1.关心时事政治。

了解党史国情,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心时事政治。

2.尊重他人隐私。

体谅父母辛苦,主动与父母沟通;与人交往热情大方得体,平等宽容,尊重他人隐私。

3.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自觉遵守维护社会道德规范、公共秩序和法规;爱护公共设施;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守时守信;文明上网。

4.学用结合。

学会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有兴趣特长;乐于实践,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做到学用结合。

5.穿戴得体。

合理饮食,科学安排作息,注意劳逸结合;穿戴整洁、得体;保持居住环境整洁;能够管理好个人生活,掌握基本的劳动、生活技能。

6.拒绝烟酒,远离毒品。

客观认识自己,懂得接纳、欣赏他人; 形成自主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重视安全防范;拒绝烟酒,远离毒品。

7.生活不攀比。

消费适度,生活不攀比;节约资源,绿色出行;爱护公共财物,维护环境卫生;具有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8.掌握一定劳动技能。

勇于担当,具有主人翁精神和良好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学会诚实劳动;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

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像学走路,一步一个脚印走稳走扎实,未来的路才能走得更加稳健。

孩子成长的路上,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像助力成功的加速器使孩子受益终身。

习惯的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长、教师要有耐心,陪孩子坚持下去,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