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的爱情》陈果,读书笔记
(2019-03-04 17:30:01)
标签:
文化心扉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之所以会看这本书,其中之一是因为是陈果写的,现在是复旦大学的一名教师,认识到这么一个人物,其实是几年前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母亲突然给我分享了一个关于陈果讲孤独的视频,她关于孤独的这个公开课当时在网上被疯转,我想她大概也是那个时候开始火起来的吧,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看了她关于孤独的视频以后,受益匪浅,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关注这么一个人,这么一个总能给我的心灵带来触动的人,之后还看了好多关于她的公开课,这个就不多说了。虽然,至今我还没有真正的学会享受孤独,这个理论结合实际去体悟觉悟也是要一个过程的嘛,哈哈。
孤独,在我们看来,至少在我看来,曾经一直是个不好的词,孤独寂寞黑暗无助,四周仿佛空无一人,没有光,没有路,没有方向,无尽的被黑暗包裹吞噬。但是因为陈果,让我知道,孤独其实和我理解的不一样,孤独其实是一个很美好的词汇,孤独和寂寞不一样,不是所有的感受都配称作孤独,最多是无尽的寂寞而已。孤独者自成一个世界,在他丰富的内心世界里毫不寂寞。而寂寞者是一个人内心世界极度匮乏的表现(其实自我反省中不得不承认我也是内心匮乏的寂寞者之一,介于寂寞和孤独之间吧,哈哈哈,因为我本身也不喜欢太热闹,不喜欢狂欢。怎么说,比较幸运的是我算是被精神富养长大的孩子吧,从小去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地方,感受过很多,这都是源于父母对孩提时代的我的爱吧,他们对我的学习方面从不管束,成绩吊车尾都没有打骂过我,可是对于为人处世的素质教育却是非常的严厉,哈哈,为什么又说内心匮乏呢,主要是天生不爱看书吧,从小没有养成爱看书的习惯,毕竟人这辈子能亲自经历和感受的实在是太少太少,看书也是能通过别人的灵魂感悟来感受自己无法亲自感受的这个世界吧,从小不爱看书这点长大以后还是有点后悔的,一度很羡慕从小就爱看书的朋友们,不过爱看书的习惯什么时候开始培养都不迟吧,比如现在。也许是从小父母经常带我去各种地方玩吧,所以骨子里还是有一股压抑不住的野性,向往自由向往大地向往蓝天,简称贪玩?哈哈哈),寂寞者无法自成一个世界,无法和自己好好地独处,需要拼命的向外索取,拼命的往灯火阑珊处和一群寂寞的人在觥筹交错中一起相互取暖来显示自己好像似乎不是那么寂寞,记得很多年前看到一句话“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而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大概就是这么个理吧。
恩,好吧,废话说了一堆,总之,陈果也算是我人生的心灵导师之一吧,陈果也确实做到了她自己说的“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不仅照亮了自己,还让无数靠近她的人感受到了光,我是其中之一吧,看完她写的一些东西都有一种生命被点亮了的感觉。总有一些句子可以触动到我的心灵,让我突然觉得自己被人懂得了,这也许就是陈果说的同等能量的灵魂能够相互识别吧,当然自认为比起陈果暂时还差的太远了。但相信总有一天能够企及的,总有一天也能治愈自己把自己活成一束光,还能推己及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把这当成我人生的信仰。
恩,该言归正传了吧,那为什么是先看《好的爱情》这本书呢,也是好奇吧,关于爱情的话题应该都是每个人人生都不会过时的话题吧,每个人都会因为爱情的话题困惑过彷徨过向往过,也好奇什么样的爱情是好的爱情,于是就打开了这本书。但其实,从头到尾看完了,系统讲爱情的真不多,更多的是告诉我们要认识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灵魂,还有爱自己。或许,好的爱情,就是可以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我们找的不是另一个他而是另一个心中的自己,好的爱情可以让我们都成为更好的自己。不是常听到一句话,“不懂得爱自己的人怎么能真正懂得怎么爱别人呢”,我总说别人不爱自己,其实我自己也不够爱自己,不然怎么忍心让自己不开心,让自己郁郁寡欢呢,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啊,我辜负太多了。
废话说的差不多了,下面分享一些书里我喜欢的句子:
- 长久的爱情就是一次又一次地爱上同一个人。
-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 爱自己,就是尽力使自己活成一个自己会喜欢的人,并且用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 用爱自己的方式去对待他人。
- 一个人最追求的东西往往是他最缺的东西。
- 一个人“自信”的力量只能来源于自我清醒的自知之明和由此而来的自我内在坚定的信念,与他人无关。
- 只有当一种情感高于我们自身生命价值时,它才是爱。
- 我爱你,但那与你无关。
- “爱”的基础是真正的尊重和爱护。
- 真正的爱,一定源于真正的了解。对一个人了解的深度,就决定了你爱他的深度。
- 你深爱的品质,往往就是你渴望成为的自己。
- 我爱他们,因为他们是人;而我爱你,因为你是你。
- 我爱你爱的是你的灵魂。当你有一天变得面目全非了,我还能在人群中用我的灵魂辨认出你的灵魂。
- 精神成熟:精神之自由,人格之独立,责任之担当
-
内心的安宁,放松和平和,才真正通向自由。真正的自由者,无论他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无论结果如何,他总能找到自己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真正的自由者,没有内部的对抗与暴力。他不像其他人那样总是处在自我理智与情感,责任与欲望的激烈挣扎中,他总有办法让他的理智与情感相安无事,让他的责任与欲望相亲相爱,他和他自己相处融洽。 每一个自由者都是一个精神的自洽者。 - 自由的秘诀在于,不管你过得是何种生活,你都发自内心感到轻松自在,乐在其中。心安处即故乡。
- 真正的自由者,不在意别人按照什么节奏去生活,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他按照自己的节奏去生活,不去干扰别人,而别人也很难干扰到他,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 何以自由?1、清醒的自知;2、勇敢的选择;3、坦然无悔的担当。
我想要什么,我要付出什么代价,我愿意付出吗,我能承担后果吗? 自由是敢作敢当,愿赌服输,选择并担当,选择就是得我所得,安我所舍,这是自由。 自由不是自我放纵的力量,自由体现的是一种自我节制的力量。自我节制比自我放纵更接近自由。 - 在精神上向着光,向着高空,不断地升华和成长。
- 慢慢地活成一束光,谁若接近你就是接近光。
- 精神的成熟者,他对外表现出来的不是老,而是一种内部世界的和谐,对任何事都很从容,心灵总是很清明,胸襟总是很坦荡,这才是真正精神成熟的人。
- 一般的人才往往具有强烈的时代介入感,涉足这个时代;天才是自由的,可介入可不介入,随心所欲;而超一流的天才,不介入时代,因为他们千秋万代。
- 伟大的心灵永不孤单,伟大的心灵一定有人懂,而能懂你的人,一定是另一颗伟大的心灵。
- 具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相互识别;具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相互欣赏;具有同等能量的人,才会是知己。
- 活出真理。
- 一个人入化境的时候,他的自我化掉了,化在宇宙天地之间了,与宇宙天地合而为一了。
一开始可能是对自己真诚,之后开始对他人真诚,随着不断地修养、修行,最后对天地真诚,对宇宙万物真诚,这就是如入化境。万物与我并生,天地与我合一。 - 当你真诚地做一件事的时候,做着做着就会融入这件事情本身,从而忘却周围的嘈杂。这个时候你不只是做这件事的人,而是成了这件事情本身,你的每一个行动,只不过是这件事自我的一个步骤而已。(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深有体会,初中的时候曾学过长笛,那时候还是老师的得意门生,还演出过拿过少年风采大赛金奖,不过那都已经是过去,为什么那时候能演奏出那么灵动曼妙自然的曲子,大概就是这种真诚吧,演出的时候我和曲子合而为一,不是我的手在演奏,而是曲子带动我的手指在舞蹈,我演奏的时候全然的投入其中,脑子里没有任何一个具体的音符的形式,没有任何一个指法和动作,只是全然忘我的投入,所以那时候听过我曲子的人,都觉得特别的自然,大概就是我对演奏的真诚吧。只可惜我没能坚持,后来荒废了,哈哈哈)
- 心怀一片诚意。
-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当你活出了完全的人性的时候,你会唤醒自己最大的天赋。 当你心怀诚意的时候,你的灵性灵气会瞬间爆发。“净极光通达”,净到极点,光明便会通达。 - 只有具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相互识别,只有一个灵魂卓越的人,才能够识别和认出另一个卓越的灵魂。
- 真正与名利保持距离,指身处名利场中,你的内心却还能保持清醒,你站的比名利更高,不轻易受其干扰,这才是真正的与名利保持距离。
- 尽心尽力,不要辜负了这些时间,也不要辜负了度过这段时间的那个你。
- 知识分子当是这个社会的良知。
- 如果我胜利了,那是我幸运;如果我失败了,那是我无能。
- 只有强大的人才有力量去“付出”。
- 拓宽自己的心量,让自己更大度豁达;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让自己尽可能越活越接近于天下之至真至诚。
- 穷理正心,修己治人。当你的心是正的,你整个人就是正的,你说话做事都会自带正气,这会使你变得很有气势,很有力量。
- 我知道我是谁,我成为我所是。
神之为神,因为他始终知道他是谁,他始终成为他所是,他始终有清醒的自知,他始终活成他真实的样子。 - 保持内心的沉静、学会倾听、做你认为正确的事。
- 只有心灵才能够洞察一切,用眼睛是看不到事物的本质的。
- 以何眼观世界,就观到何种世界。
- 只有找到你是谁,才能够知道你要干什么,你将往何处去,才能知道你人生的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 认识我自己,尽力成为我所是。
- 唯真知才有真爱,唯真自知才有真自爱。
- 在你难过的时候,别人帮不了你,你就应该有一套办法来应对你自己。
- 一个自爱的人,才能吸引来真爱,而真爱会让一个人更加自爱。
- 以出世之心,经营人世的生活;入世地做事,出世地处世。
- 抽身而出,反观自身。
于极迷处识迷,则处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 - 觉察:我感觉到了,意识到了,注意到了。
觉悟:我懂了,领会了,参透了(对事物的本质有了整体的把握)。 - 神智器识,四重自我。“神”——一个人的精神、人格、心灵、品质。
“智”——智商。 “器”——一个人有什么本事,有什么用处。知我所能,我所能者,尽善尽美;知我所不能,我所不能者,虚怀若谷。 “识”——知识与眼界。 - “信仰”的核心是一个人内心坚信的某一套价值观,是他心甘情愿为之献身的生命意义,换言之,就是他对于“我为什么而活”的回答。精神的目标。
- 得意时使人心怀敬畏,失意时令人心存企望的那个东西,往往就是我们的信仰。
- 能败坏中国文化的,只能是不识中国文化之真精神的中国人。
- 当你活在当下,把当下过好,其实就是在过好的你人生。
- 言行自如,即是优雅。
- 真正的正能量?你活成了一束光,一个光源,别人接近你,就是接近光,无需说什么。
- 真正的喜欢自己。
- 一切自爱必会带来对生活的热爱,而一切厌世,追根溯源,往往是出于自我厌倦。
- 把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情变得有意义。
- 最后,分享一个电影吧,哈哈,凑个整数。《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也是因为看到书里有一些内容突然就让我想到了这个电影,女主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贵族精神,尽管这个世界对她充满了恶意,最后还是平静的原谅了一切。她不仅有一个美丽的外表,更重要是有一个真正善良美丽的心灵。但愿我们都能修到这样的胸襟。
后一篇:特蕾莎修女演说《不管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