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熔模精密铸造件常见缺陷、产生原因、防止方法及责任者(一)手机版

(2015-05-06 17:52:03)
标签:

金晟远科技

硅溶胶

精密铸造硅溶胶

化工

铸造

一、浇不到,液体金属未充满型腔造成铸件缺肉、冷隔、铸件

上有未完全融合的缝隙,其交接边缘圆滑。

产生原因:

1.钢水浇注温度低,型壳温度低

2.型壳焙烧不充分或型壳透气性差,在铸件中形成气袋。

3.浇注速度过慢或浇注时金属液断流。

4.浇注系统太小,位置不合理,直浇道高度不够。

5.浇注量不足。

 

防止方法:

1.适当提高浇注温度和型壳温度。

2.焙烧要充分,提高型壳透气性。

3.适当提高浇注速度,并避免浇注过程断流。

4.改进浇注系统,增加直浇道高度。

5.保证必须的浇注量。

 

责任者:

1.熔炼浇注。

2.焙烧

3.浇注工

4.技术部

5.浇注

-----------------------------

二、夹砂鼠尾,凹陷,结疤。

铸件表面有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疤状突起物(呈翘舌状)而且疤块之间夹有片状壳层,翘起的疤块往往以金属片形式出现,此现象称为夹砂。

若铸件表面存在着不规则凹陷时,称为凹陷。

铸件表面上有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疤片状突起物称为结疤。

 

产生原因:

1.撒砂时浮砂太多或砂粒中粉尘、细砂多,在砂粒之间产生分层。

2.涂料粘度过大,局部堆积,硬化不透,在涂料层中产生分层。

3.气温高或涂料与撒砂时间长,撒砂时涂料表面已结成硬皮,涂料与撒砂层之间分层。

4.第二层或第三层涂料粘度过大,流动性差,涂料不很好渗入前层细砂间隙,在后层涂料和前层砂料之间产生分层。

5.硬化后,晾干时间短,涂料层残面过多硬化剂引起分层。

6.涂料粘度小,涂料过薄或撒砂不足,造成型壳

 

防止方法:

1.撒砂砂粒不宜过细,粉尘要少,湿度不宜过高,撒砂要抖去浮砂。

2.严格控制涂料粘度,涂料要均匀,力求减少局部堆积,并控制硬化参数。

3.缩短涂料与撒砂层的间隔时间。

4.适当减少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涂料粘度,即采用低粘度过度层,并在不易浸浆处用笔刷。

5.硬化后,晾干时间要控制,按工艺进行。必要时用水淋洗外表面,洗去残面硬化剂,再风干。

6.控制涂料粘度,撒砂时应尽量使涂料层上均匀撒上砂粒。

7.尽量避免面层与加固层采用膨胀系数相差太大的

 

责任者:

1.制壳工

2.制壳工

3.制壳工。

4.制壳工

5.制壳工

6.制壳工

7.技术部

---------------------------------------

   @by 习松

http://s3/mw690/0020Ajqvgy6S3CWl25Y72&690

http://s4/mw690/0020Ajqvgy6S3CWBn2353&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