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石菖蒲 | 古人这样玩附石

标签:
古人这样玩附石菖蒲附石菖蒲 |
附石菖蒲,取法自然,古雅可爱。
古人做附石菖蒲,大致有两种形式:以蒲附石、以石拥蒲。以石拥蒲,即用石子拥根,类似水培;以蒲附石,即蒲生石上,根络石中。附石菖蒲在由宋至明的几百年中,有一个探索、流变的过程。堂主今日得闲,试略论之。
http://s15/mw690/0020ySKXzy7aPKFzu7cae&690|古人这样玩附石" TITLE="附石菖蒲 | 古人这样玩附石" />
北宋
惟石昌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宋·苏轼:《石菖蒲赞并叙》
http://s15/mw690/0020ySKXzy7aPKFSwjQ2e&690|古人这样玩附石" TITLE="附石菖蒲 | 古人这样玩附石" />
在北宋,东坡先生的附石菖蒲是“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或“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一为以蒲附石,一为以石拥蒲,两者都是自然采掘:如果有石头,就把菖蒲和石头一起采来,洗去泥污,加清水盆养;如果没有石头,则单采菖蒲,用文石、石英拥根,放入石盆中水培。这种莳养方式纯任自然,也不乏美感,但相对来说,还比较原始。
http://s16/mw690/0020ySKXzy7aPKFOmaXff&690|古人这样玩附石" TITLE="附石菖蒲 | 古人这样玩附石" />
南宋、元
菖蒲,初种在圆石上,一再移于好石之上,极细而不粗。——南宋·吴怿撰,元·张福补遗:《种艺必用》
休宁石菖蒲洪迈君家绿溪上,岸曲溪成涡。涡间石无数,水蹙相荡磨。谁尝掬而戏,一一印指螺。我欲往取之,拥此昌蒲窠。石罂注新汲,幽姿发清哦。夫子许饷我,往督书已多。愿言速寄与,起此泉石痾。
明代
芒种时种以拳石,奇峰清漪,翠叶蒙茸,亦几案间清玩也。石须以上水为良。武康石浮松,极易取眼,最好扎根,一栽便活,然此等石不甚贱,不足为奇品。惟昆山巧石为上,第新得深赤色者,火性未绝,不堪栽种,必有酸米泔水浸月余,置庭中日晒雨淋,经年后,其色纯白,然后种之,箆片扺实,深水盛养一月后便扎根,比之武康诸石者细而短。羊肚石为次,其性最碱,往往不能过冬。——明·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
山斋有昆石蒲草一具,载以白定划花水底,大盈一尺三四,下制川石数十子,红白交错,青绿相间,日汲清泉养之,自谓斋中一宝。——明·高濂《遵生八笺》
http://s3/mw690/0020ySKXzy7aPKFJFKy12&690|古人这样玩附石" TITLE="附石菖蒲 | 古人这样玩附石" />
到了明代,附石菖蒲的莳养、形制都臻于大成。首先,明人对菖蒲配石有了更深的认识,王象晋在《二如亭群芳谱》中列出武康石、昆山石、羊肚石三种石材,并对各石种的优劣做了详尽的评判,如武康石易扎根,羊肚性碱菖蒲不能过冬,昆山石最好生蒲细短;其次,对最适合的昆石给出了详细的处理方法,使其更适合菖蒲的生长;再次,王象晋还给出了具体的附石方法——“箆片扺实”。根据堂主的经验,将菖蒲根须缠绕昆石压紧,放养深水中,菖蒲确实能生根石上,甚至能将石块提起!
明代的高濂则更进一步,在昆石蒲草的基础上,配定窑白瓷青花水底,同时放入红色石子,融合“以石拥蒲”、“以蒲附石”两者的优点,达到了红白交错、青绿相间的完美境界。
http://s11/mw690/0020ySKXzy7aPKFDN5U8a&690|古人这样玩附石" TITLE="附石菖蒲 | 古人这样玩附石" />
菖蒲作为盆玩的历史,是由附石菖蒲开创的。从宋至明600年,菖蒲终于从山涧野草,蜕变为斋中一宝!
http://s15/mw690/0020ySKXzy7aPKFzu7cae&690|
北宋
惟石昌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宋·苏轼:《石菖蒲赞并叙》
http://s15/mw690/0020ySKXzy7aPKFSwjQ2e&690|
http://s16/mw690/0020ySKXzy7aPKFOmaXff&690|
南宋、元
菖蒲,初种在圆石上,一再移于好石之上,极细而不粗。
休宁石菖蒲洪迈君家绿溪上,岸曲溪成涡。涡间石无数,水蹙相荡磨。谁尝掬而戏,一一印指螺。我欲往取之,拥此昌蒲窠。石罂注新汲,幽姿发清哦。夫子许饷我,往督书已多。愿言速寄与,起此泉石痾。
到了南宋、元代,附石菖蒲的种植形式和手法都有了发展。《种艺必用》描述了一种移植法,初种圆石,再移好石,从原来直接采得的石头上,移植到一种更适合菖蒲生长的石头上,以使菖蒲细密。南宋诗人洪迈特意写诗向朋友讨要一种带圈状花纹的鹅卵石,为菖蒲拥根。可以看出在这一时期,人们对菖蒲的习性认识更深,对石头也有了更多实用和审美上的要求。
明代
芒种时种以拳石,奇峰清漪,翠叶蒙茸,亦几案间清玩也。石须以上水为良。武康石浮松,极易取眼,最好扎根,一栽便活,然此等石不甚贱,不足为奇品。惟昆山巧石为上,第新得深赤色者,火性未绝,不堪栽种,必有酸米泔水浸月余,置庭中日晒雨淋,经年后,其色纯白,然后种之,箆片扺实,深水盛养一月后便扎根,比之武康诸石者细而短。羊肚石为次,其性最碱,往往不能过冬。
山斋有昆石蒲草一具,载以白定划花水底,大盈一尺三四,下制川石数十子,红白交错,青绿相间,日汲清泉养之,自谓斋中一宝。——明·高濂《遵生八笺》
http://s3/mw690/0020ySKXzy7aPKFJFKy12&690|
明代的高濂则更进一步,在昆石蒲草的基础上,配定窑白瓷青花水底,同时放入红色石子,融合“以石拥蒲”、“以蒲附石”两者的优点,达到了红白交错、青绿相间的完美境界。
http://s11/mw690/0020ySKXzy7aPKFDN5U8a&690|
菖蒲作为盆玩的历史,是由附石菖蒲开创的。从宋至明600年,菖蒲终于从山涧野草,蜕变为斋中一宝!
http://s4/mw690/0020ySKXzy7aPJ8IkpRd3&690| 古人这样玩附石" TITLE="附石菖蒲 | 古人这样玩附石" />
苔藓微信公众号:taixian007
山野草微信公众号:wancao007
前一篇:菖蒲与茶 | 两个古老灵魂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