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电视机一家人娱乐时代 |
那是个没有电脑的年代,电视机还是我们获取娱乐的主要渠道。你必须将十五分钟,甚至是比上半集电视剧更长的广告看完之后才能看到下半集。我们不光可以记得这个广告完了以后下一个是什么,还会在此间隙和别人比一比,看谁能把广告词记得更准确。现在看来,那个时候的我们真是无聊透了。那个时候的我们,却似乎并不以为然。我们记得三十几个卫视在哪个数字,以至我们在从电影频道换到湖南卫视前,常乐此不疲于做无休止的争论——到底是十八还是十六。那个时候,遥控器在我们的手里,但我们不能决定电视台播放什么节目。如果碰巧它正在播放的就刚好是你在回家路上所期待的,你一定会兴奋的跳起来,“真是太巧了!我刚才在路上还和别人谈起这部电视剧!”这些微妙的、琐碎的,对现在的很多人,特别是没有经历过那个阶段(虽然它离我们并不遥远)的人而言,甚至感觉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在那时,却给了我们太多的满足和幸福感。
电视机不是什么好东西。它充斥了太多的垃圾,如果你喜欢或太习惯看电视的话,你的宝贵时间和生活也因此将堆满垃圾。但在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逐渐取代电视地位的时代下,我却总是忍不住地怀念那个我可以换台却不能决定看什么的年代。细想下去发现,我怀念的,其实是一家人聚在一个屏幕前的,共同分享一件事情的年代。现在,或许除了餐厅,除了在吃饭的时候,我们真的没有时间可以和家人耐心的坐在一起了。只可惜我们仅有的吃饭时间也已经被手机攻克。下班或放学后,所有人都朝着自己的房间走,我们都有了自己的屏幕。爸妈在电脑上斗地主,你在LOL。爸妈在看抗日神剧,你在看岛国动漫。
虽然个人电脑越来越普及,但是现在很多人的家里还会安装电视机,特别是在客厅。就像它所摆放的位置,现在,我们似乎只在有客人的时候才会打开电视,然后在心里谢天谢地。因为如果没有它的话,你真不知该如何应付无话可聊的尴尬。它似乎成了你陪客聊天的左右手,因为此时你根本无暇顾及什么待客之道,而是在心里惦记着刚发出的微博或微信有没有人点赞。当客人说,“时候不早,我该走了”,你笑的合不拢嘴,“着什么急吗?”。起身,端茶,送客。关门前不忘说一句,“没事常来啊!”。还好没有人会把这话当真,你心想。
这是个乌托邦的时代,我们似乎都有了一个可以不被打扰的个人世界。过去的几十年里,所有人都在幻想着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而我们,就幸运的身处其中。我曾看到一个人一边在电脑上玩游戏,一边跟朋友聊着天,你能想象吗?他的手机还在播放着电视剧。电脑给了我们太多的选择,不,是这个时代给了我们太多的选择。我们什么都不愿意错过,可不知为什么,到最后,你还是觉得自己什么也没有得到。
我怀念那个我不能决定看什么的年代。晚上,我要先陪着父亲把新闻联播看完,他才会同意我看动画片。但让人焦心的是,有时我要看的节目正好和新闻联播是同一个时间段。不过有时候也并不那么对立,我们也能找到共同的方向。例如中央一套八点以后的电视剧,一家人坐在一起,有时候在客厅里,有时候在爸妈的卧室。看电视的时候,爸妈有时想到他们的过去和经验,然后说给我听,我看不懂的事情,他们会给我讲。那个年代看电视的过程就是这样,你不只在看、在听,电视以外,最重要的是一家人能围坐一起的相互交流。有些特殊的时候,我认为对我有特殊的影响。那就是当看到感人处,你和你的家人一起默默流泪的过程。你们在为一个虚构的故事伤心,你们都知道,那个人物并不是真实存在的,那个故事也是编造的,可你就是忍不住,因为那是一种忍不住的关怀。为一个与你毫不相干的人流泪,这行为本身远比那个流泪的对象重要的多。
每次打开电脑,程序化的登QQ,上微博,然后一口气看完十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我们的笑和哭,面对的都只是一个毫无感情的屏幕,而它正阻断你和他人之间感情的维系。我怀念,那个一家人一起看电视机的年代,并不是希望电视机回到我们的生活中,依靠着它来把我和家人联系在一起。我怀念的,其实是与家人共处的时光,是我们互相之间,可以彼此感受感知的经历。就像一本书的标题,名字叫“围炉夜话”。一个炉子,一本书,就算是个电视机也好,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围坐一起,一起笑,一起哭,而真正的感情,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存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