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回David以前让我们写的期中论文。以为有存电子版的。现在看来,那时大概只保留了手写版的。而上次回家的时候,一并带回去了。标题好像是《论汪曾祺和他的乡土文学》。本来想修改一下作为《近现代文学经典导读》的期末论文的。照现在这样的情况,只能循规蹈矩再造一篇了。
投机取巧还是不可以,实属无奈。
明天就要考六级。按照我们现今大学生的计算法则,英语测试等级不过,基数是直接累加的,如果考了一次六级没过,那第二次就是十二级,第三次就是十八级。段数蹭蹭的就飙上去了。水平厉害吧。但说着都一肚子酸水。
每年考个级,多少考生的希望都只是打水漂。(写到这里的时候思绪断了,之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今天回头看,六级也过去四五天了。
有的时候,脑子里只剩下“空空空”的撞击声,什么也没有。这是处于混沌的一种生活状态。生活过于一帆风顺也导致了很多很多的问题。就像以前说的常常会怀疑自己。或者在平和的生活表象下制造事端。那种不正常心理大概是想生活跌宕起伏一点会更好。但是生活本身就不由人掌控。
昨天和小熊在汪妈妈的课上说道谁谁谁其实是好女孩。但是她没有气质。如果要锻造多点气质是推荐她多读点经典著作,把心沉静下来。那时评价她的人,是“人浮于事”。
现在反思,自己一样漂浮在生活之上,甚至都掌控不了自己的行动。认为自己也属“浮夸”的人吧。其实浮躁的漂在生活表面,内心无法真正沉寂下来。空想和幻象有害于人生吗。构建虚无的“空中楼阁”是不是真正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做的无用功。但是总是阻止不了在睡觉时、上课时、走路时无止尽的空想。以往强迫自己不要再想,曾经收到过一点点的成效,而但现在再难左右。
人的思绪,是多么奇妙的一种东西。但是我想的一定要变成一个内心有力量的人,这个一定要做到。虽然无可避免的,我知道要变成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必须要有那么多那么多的物质基础来充盈它。构建空中楼阁也不害怕,现在开始在下面慢慢打上基础填入地基,将来会变成自己真正想要的样子吧。
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千万不能让浮光掠影的世界夺去了自己清澈的目光视线。心里一块地方务必是澄净如水的。
看周国平先生的散文集《只有一个人生》,他说现在很多人写散文,感情都是虚的,并无实际寄托。空洞的描述一遍,辞藻华丽而空虚,然后什么也没抒发的就结束了。这样的散文称不上好散文。我已经没有创作很久了。现在在这里写的很多字,只能算是码字,算不上文章。Bank姐在她的微博有说过这样一句话:写日记严格来说算不上文学创作。这话是实话。距离大一的时候姚新明老师让我们每人在期末前交上习作十篇文章,到现在,再也没有因为什么原因认认真真的就某个话题写什么文章了。也许叙述事情的能力已经退化,构建故事的想象力也大不如前。有的时候提笔,某个字在记忆中自行隐身,便再也想不起如何描绘的一笔一划。
总是只会想。只想着想着。构思种种,但是永远也憋不出来。没有下笔的决心。
我也很怀疑,看如此多的偶像剧肥皂剧是不是越来越会使自己脱离现实的世界。在某处地方看到有这样的评述:看得太多偶像剧,慢慢也会变得胸无大志,碌碌无为,得过且过。也许我们生活着的现实世界要比电视剧中展现给我们的要险恶的多,但是总是难以阻止自己一头扎进虚构的幻象的世界中。这显得不正常又极荒诞。电视剧的构想事实上都大同小异,但非要在那么多的悲欢离合中共同体验主角的内心世界,也算是煲剧的一种乐趣吧。倘若我再长大些更成熟些,也许不会再被这些羁绊了。我有我要争取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太多,也太沉重了。这些娱乐麻痹身心,不值得我再投入那么多的心力和时间。我看着别人的美好也只能愈加体会到自己的悲哀和不实。
我能活多久呢。既然喜欢偶像剧为什么不尝试想象自己每天也在拍偶像剧呢。这两者间又没有必然的矛盾。
考试的具体时间还没有通知。但是也只剩十多天了。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就是可以为着自己的目标一直好好的努力。开学初的动力的拼劲现在也已经完全冷淡了。
只剩焦虑卷裹着自己,不知道要抛到什么地方去。
请把我的灵魂找回来。
五月堵住了我六月的路。七月在端口张望,它更加看不见自己的路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