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忆中的元宵节

(2011-02-17 09:37:37)
标签:

姥姥家

别人家

元宵节

露天电影

小灯笼

分类: 一到一岁半

昨天抱孩子出来看灯,这是第一次晚上抱孩子出来,呵呵,没办法,我们家就是这样的圈养方式。

偶尔让小家伙下地跑跑,人家不想走了就找抱,结果因为刚下的雪已经化掉,孩子鞋上的泥水全蹭到我衣服上了,今天早上匆忙穿上出来上班,下楼才发现白衣服上抹得不成样,时间来不及了,只好就这样上班了,反正回去就换工作服了,路上骑自行车也没人看到,哈哈。

我昨天带孩子出去竟然没给孩子找到什么好玩的,看看那些电子小灯,没看见什么抓眼球的就灰溜溜地回来了。倒是勾起了我对自己小时候元宵节的回忆。因为我是在姥姥家长大的,所以记忆中的元宵节都是在姥姥家的。元宵节一定要做的几件事是:

烤灯糕。

村里每家每户在除夕那天就搭好一个临时的火炉,大年初一着一天,十四再着到十七,每家都要蒸灯糕,就是放很多枣的馒头,等正月十六那天晚上让小孩子拿着灯糕去外面烤,就是放到别人家火上烤一小会儿,烤一个放一柱香,至少要烤12个火,姥姥家有说法说正月十五最好不出门,十六出门是因为雪花奶奶出来观灯,小孩儿们那天也出来就是“掉病”,这一年都不会生病。烤灯糕的时候还要拿着一个小灯笼,我很小的时候是妈妈或者姥姥给我做的小灯笼,就是一个罐头瓶子外面用皱纹纸糊上一些圈,再弄个耳朵成了花篮灯,里面放蜡烛,据说点了灯笼去观灯才更吉利,后来条件稍好一点,就没人做灯了,都是几块钱买一个简易的灯笼,一推开关就亮了的那种。正月十六烤了的这个灯糕拿回家后不能吃,姥姥要重新加工,放在自己火上烤干了,然后放着,一直放到打雷的时候,把烤干的馍馍往“天上”扔,掉下来以后就能吃了,据说小孩子吃了这个不会肚子疼。

这个习俗我一直奉行着,别人家的孩子烤一个灯糕,姥姥就给我准备三个,别人家点12个火就可以,姥姥让我烤15个,给我准备多于15的香,别人家孩子烤到15岁就可以不烤了,我二十岁上大学放假回去了姥姥还让我烤。现在想想真是甜蜜的回忆啊,我的孩子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做灯笼。

以前村里的灯笼大部分是各家各户自己做的,做了交到大队,专人负责登记写上名字,十五十六的时候大队领导组成评审组评审,按做的好坏分成等级,到十七十八卸了灯就在大喇叭里广播大家去去灯架,那时候就按等级给大家发钱。

这个活动姥姥每年都积极响应,一方面是为了得到一些钱,这也是个创收的途径啊,一方面姥姥说外面有自己做的灯对家里好、吉利。姥姥要做当然就有我的份,我放假在家是要帮忙的,买各种颜色的皱纹纸,调浆糊,简单的帮姥姥剪,复杂的姥姥剪我往上贴,剪各种类似窗花的剪纸,贴在灯笼上,做各种花、各种装饰,做好了和姥姥一起送去,我们每年能做好几副灯笼呢,到时候其实也领不了多少钱,每一幅灯笼十几二十块的,姥姥说就这也划算,买纸才用了几个钱啊。

看戏。

村里每年正月十五都请戏班子来唱戏,老人们十三到十七就有了去处,买点瓜子搬个板凳早早就去占座位,我们小孩儿也不例外,和几个同学约好,不等吃饭就搬个长板凳去等着了,经常能占到第一排的位置,我记得很多次我都是趴在戏台子沿儿上看戏的,如果唱戏的往前走走都能踩到我的手。我们还跑到幕后去看人家化妆等等。

看露天电影。

后来稍微大一点了就不喜欢去看戏了,而是看电影,看村里大街上放的露天电影,其实演的什么电影并不重要,主要是家长平时不让晚上出来玩,村里也没有什么好玩的,所以就趁这几天有电影,借口看电影和几个同学在一起,这边走走那边看看的,或者就去同学家玩,好不热闹。

吃汤圆倒是没什么印象,很小的时候家里是没有汤圆吃的,大一点了县城里才开始卖,以前是买街上散称的,表哥表姐他们去县城的时候给姥姥捎回来一斤,姥姥煮煮我们俩吃,后来就是表姐给姥姥买袋装的,说这样的干净,也是我和姥姥一起吃,呵呵,在姥姥家长大也有好处,他们给姥姥的好吃的都有我一份,嘿嘿。

那时候真好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