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写话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
(2010-11-23 13:59:20)
标签:
杂谈 |
课题名称: 小学低年级写话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1、课题界定
(1)关键词一
(2)关键词二
(3)关键词三
(4)关键词四
2、理论依据
(1)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新课程标准称第一学段的写作为“写话”,其目的是强调低年级不必过于在乎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强调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这样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
(2)《语文课标》提出了低段的写话教学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开辟一个大语文写话环境,营造一个有利于发展语言的氛围,,让学生对写话产生兴趣,掌握正确的写话方法,在学写话的过程中,提高写话能力,陶冶情感、美化心灵。为日后写作打下结实的基础。
(3)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表明,低年级学生更易于接受直观形象的东西,更富于幻想,如果低年级儿童初学写话,老师就给他们定了很多条条框框,人为地拔高,不断地限制,写话会越教越死,学生也会越写越怕。
2、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选题背景:
根据现状调查分析、研究,我们感到当前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对写话教学不够重视。虽然“写话”、“习作”已编入教材,但教师仍只重视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忽视“写话”,对此缺乏有效的指导。常见的是从课本中找词语让学生模仿造句,或者是填填空而已,忽视积累,更不能将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从学生方面来说,孩子的课外阅读量较小,对大千世界的接触面太窄,加之家长总体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写话时词语贫乏、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等现象严重存在。他们对写话兴趣不高,普遍惧怕写话,厌倦写话,不知从何入手,产生依赖家长或他人心理。低年级写话缺乏有效指导,质量不高,就为中高年级习作留下了“隐患”。重视和改革低年级写话教学,提高写话质量,这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规律的要求,是课程标准赋予广大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怎样正确引导学生写话,使之“望文生趣”,乐此不疲,从而打下牢固的写话基础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确立了“培养小学低年级写话兴趣策略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本课题研究旨在落实课程标准中关于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有关要求,提高教师对写话教学的认识,提高教师素养及写话教学能力。在写话课堂教学实验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与爱好,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使学生在一种快乐、轻松的积极状态下尽情地说,自由地写,尽情展开想像的翅膀。该课题对冲击传统的教学方式,打破常规思维定势,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观察认识事物,创造性地发现、想像与表达事物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究和尝试。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资源的观念,关心生活,热爱生活,投身生活,在生活中构建校本语文资源体系。在实际教学中自觉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扩展语文教材的学习内容,创造性地开发相关的语文课程资源,创设写话的环境,拓宽写话渠道,注重跨学科的教学融合。找到一条有效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写话兴趣的有效途径,初步探索出一些广泛适用于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的经验和做法。使一线教师有提高低年级写话有可借鉴的方法。
(二)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求我们教师从“大语文观”出发,充分利用课本和课本以外的语文资源,激活学生浓厚的写话兴趣,发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链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扩充知识领域,开拓知识视野,有效地提高写话的积极性。使写话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的过程,从而提高写话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提高低段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研究目标:
1.通过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初步探索出一些激发低年级学生写话兴趣的经验和做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话品质,使低年级写话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的过程,从而提高写话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写话教学方式得到重大改变,教育教学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研究内容:
1、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写话,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使学生在一种快乐、轻松的积极状态下尽情地说,自由地写,尽情展开想象的翅膀。
3、正确引导学生写话,使之“望文生趣”,乐此不疲,从而打下牢固的写话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