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我的老师
(2010-11-29 21:19:12)
标签:
重读老师 |
分类: 沐雨随笔 |
(二)
重读我的老师,还在于广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深入探索。
“做拉动学生思维内需的高手”。他们已经知道,课堂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场所,一个好的课堂一定是思维含量高的课堂。因此,在 荆老师的课堂上,“设置情感激发点让学生都想学,设置思维展开点让学生都会学,设置认知停靠点让学生都学会,设置心灵交流点让学生都乐学”。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他们不是代替学生,而是搭建思维引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教师把思维的时间、空间、过程都还给了学生,学习的权力才算真正还给了学生。
多年的教学让陈老师发现,化学如同数学学习一样,“数缺形时少感觉,形缺数时难入微”,化学用语、化学符号,如果缺少了图形,学生也会“少感觉”。于是,陈老师把化学符号的学习与图形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有感觉”的基础上学习。不仅学得好,而且记得牢。借用石老师“以人为本的课堂才是好课堂”来说,陈老师的这类课堂该是好课堂。石老师“以人为本的课堂”的形成是从发展自己开始的,阅读、思考、写作、反思,几年来一直坚持,对教育、对教学、对学生、对教师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带着这样的理解构建课堂,她的课堂也就离“好课堂”越来越近了。
需要重读的,还有入职不到五年的年轻老师们。
参加旁听的年轻老师有十几位,他们不仅倾听,而且与老教师进行了互动,提出了很多困扰他们的问题。展示的过程,既是学习、提高的过程,更是释疑、解惑的过程。这是一支理念先进、学科素养高的教师队伍,从他们在结束时的“一句话感言”中就可以看到广文的未来和希望:
刘
路
时念玉:真诚的感谢各位老师(时老师提的问题最多,他是真诚的表达)。
吴玉波:期盼多多指教。
王莉英:投入更多的耐心、爱心、责任心,积极学习、思考,大胆探索、实践。
刘燕青:研究课标,研究教材,更要研究学生。
李颖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爱的前提下跟学生斗智斗勇的智慧。
李艳丽:不断努力,不断钻研,耐心细致,从容淡定。
丁小林:既很惶恐,又很振奋。惶恐,来自于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振奋,来自于毕业后从教就从初一升到了初三。很幸运的在这个由众多优秀教师组成的大家庭里,我充满信心。
孙美玲:爱与宽容。
秦
董林恒:谈到学生时的眉飞色舞,谈到学科时的兴奋,让我陶醉。我要找到这种感觉。
邹慧慧:很幸福,收获很大。
李卓娜: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