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浪微薄,看到【中医育儿歌】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一点肉;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少喝饮料多喝水,煎炸熏烤伤脾胃;缺锌缺铁儿常见,调料脾胃是优先;有病没病吃小药,正当病时失疗效。春捂秋冻,穿衣五法:背暖肚暖足要暖,头和心胸却须凉。
古老的【中医育儿歌】,让我觉得,值得信奉,值得学习。
我觉得,在新生儿和婴儿期,小孩儿比大人多穿一件衣服就够了,上了幼儿园的宝宝,活动量大,新陈代谢也快,跟大人穿的一样多就可以了。手脚、后背、肚子暖暖的,就说明不冷。
在我们病房,基本上一年四季的温度都差不多,二十五度左右,经常看见妈妈穿一件短袖,而给孩子穿两三件甚至毛衣。我有的时候都会问妈妈, 你觉得热,孩子就不热吗?大部分妈妈都会明白我的意思,给孩子减些衣服。
在王子的幼儿园,冬天常看到被捂的里三层外三层的宝宝,帽子口罩手套,严严实实的,只露着小眼睛;天气稍有变化,就会看到家长站在幼儿园门口,手中拿着衣服等待孩子放学,一见着孩子,立刻跑过去给孩子武装上。我真的觉得,适当才好吧。孩子活动量大,容易出汗,出了汗、被风一吹,更容易感冒。适当的给呼吸道一个锻炼的机会,让他接触一些冷空气,可能对身体健康更有好处。在冬季,反复利用一个口罩,实在是没啥好处的。
其实,没有小孩子天生就挑食、把某些食物拒之于千里之外,很多孩子的喜好都来源于大人的喜好,大人在餐桌上表现得对某种事物的偏好或厌恶,直接就会影响到孩子。一个前辈,她葱姜蒜、青椒、葱头样样不吃,但她从没有当着孩子说过这些,她她家娃也没对这些东西太厌恶;另一个同事,由于他吃饭的时候很挑剔,孩子向他学的,也是这不吃那不吃的。
别以为小孩子不懂道理,只要向他们讲明道理,他们是非常能分清是非、好坏的。
碳酸饮料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而且对肠胃不好,可乐等含咖啡因的饮料就更不好了,影像神经系统的发育,小孩的体重小、吸收快,同样一杯可乐,对小孩的影响远远高于大人,这些小孩子都能听懂。王子小时候,我给他讲过,现在5岁多了,从不喝碳酸饮料,他觉得那是大人喝的,与他无关,看到别的小孩儿喝,说实话,他总有点儿酷酷的,想表现出他明白小孩子是不能喝这些的。
围脖教会我们,要吃应季水果,不要吃反季节水果;要吃大小适中的,不要吃超大的;要吃新鲜的,不要吃含反腐剂的;要吃当地产的,少吃空运来的;要食补,不要给孩子吃补药;要喝白开水,不要喝瓶装果汁;要吃水果补充纤维素,不要什么水果都榨成汁......
我从来不支持小孩子在保健站查微量元素。一些家长,查完微量元素就急着吃药补铁、补锌、驱铅,是非常盲目的。我个人觉得:1.是药三分毒,所有药中可能都含有防腐及、稳定剂等成分,2.还是以应该以食补为主,3.曾经咨询过医院职业病科的大夫。微量元素的检查不能作为某种病的诊断标准,因为在所取得标本中,环境因素、体液等都会对化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4.单就驱铅来说,职业科的大夫说口服药物在驱铅的同时,也会排除其他微量元素。
前几天,一个朋友的孩子,呼吸道感染,在医院查了血常规,考虑是病毒感染,就给他开了清热解毒的药物,让他回家了。家里人不满意,觉得应该留在医院输液,所以就去了另一家医院,同样的,还是没给他输液,家里人就回家自己给孩子吃上了抗生素。这种一天去好几家医院、得了病就立刻想输液的人,还这是挺多的。我想说,用药是需要指征的,滥用药物,会造成耐药、菌群失调,抗生素不能包治百病;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病,用上药就立刻能好的。
我认识一个人,他家孩子,只要流点鼻涕、打个喷嚏,就会立刻吃药,先吃消炎的、再吃中药,多苦的中药汤,他家娃都能喝,坐堂的老中医,甚至都认识了他们一家,粗粗算了一下,一个月当中,只有两三天什么样都不吃,上幼儿园,也是每天带着药去的,一有风吹草动就在家休息几天,有一回连这十天没吃药,还特意重重的表扬了自己一下。其实,他也知道这样带孩子不好,但就是不吃药不放心。我问他:你家孩子这样是比别人生病少吗?答曰:不是。是比别人健康吗?答曰:也不是。既然没什么好处,干嘛还这样做呢?
古老的【中医育儿歌】,有有很多道理是值得我们学习、思考和揣摩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