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文艺到文艺

(2012-03-15 08:06:32)
标签:

三毛

三句半

赵树理

蓬松

麻辣

杂谈

分类: 信口开河
    我不敢标榜自己是文化人,但喜欢文艺是不争的事实。按咱的理解,文艺就是文学艺术。有时候说自己是半个文化人,说完就汗了,自知离文化人还远得很。
 
    小时候爱看书,而且特别爱看外国小说,因为那个时候国内的小说很少,仅有的几本也就是“高大全”式的,内容空洞不说,还缺乏感情色彩,更少了吸引人的情爱故事。不怕笑话,在某种程度上,小说中的男女情爱故事就是我当时读书的引力。我想,和我一样想法的人肯定是有的,沉溺于故事情节之中不能自拔,感动着人家的感动。现在想起来虽然好笑,但还是有一份美好留存在心里。
 
    小时候读书特别重视情节,很讨厌那些景物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是需要这些的,可咱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要长篇大论的写一个早晨的太阳,写一个女子的心理活动。这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认识到的,而那时候不行,往往是一目数行的跳跃式阅读,把那些自己认为不当紧无所谓的东西就忽略过去了。不过,现在回头再翻看那些著作,还是有一种沉重的感觉,总认为是翻译的水平有问题,人家原来是不是那样很难说,因为我看着有点罗嗦有点多余。
 
    而就是这种啰嗦和多余现在的作品中也是屡见不鲜,并且还上升到了文艺的层面。在知识界和文化界现在说文艺,有点那个味道了,往往要把文艺两个字用引号标出来,是一种贬义的讽刺和调侃了。好多的年轻人甚至一些有名望的写者也都乐此不疲的大耍文艺,搞得玄虚得很。我认为,这是由于风向的问题导致的,也是由于那些写者们缺乏生活积累和感悟导致的。认为越文艺就越好,别人不理解最好,因为高深。其实他是在那里无病呻吟,或者是玩文字,算不上写东西。贾平凹曾经说过,要写东西出来,起码得先学会说话。你的作品里说出来的话就不是人话,不是像生活中一样的对话和谈吐,那就腻歪了,我是很赞赏他这种态度的。
 
    当然,认识一部作品,与阅读者的欣赏能力是有关系的。也许咱就会说个三句半,不会像人家那样把一句话绕来绕去的忽悠,更不可能说出花来,是愚钝加愚昧,但总起来说还是看过点书写过点东西的,不能说是就会看耍猴不会看杂技吧?工作中也常常和一些新潮流写者们交流心得,常被他们说的云山雾罩,找不到南北。在他们眼里,赵树理和孙犁简直就不值得一提,更不用说浩然和莫言了。按他们的说法,如果写那样的东西,是人都行,不需要什么功底的。我常常就会笑笑而已,因为我没必要和他们争论,还是那句话说得好,“你二,或者不二,二就在那里,不三不四。”
 
    还有的孩子们专注精神叫我感动的眨眼,开口就是“为文学而献身”,闭口就是“文字是我毕生的追求”,好像不食人间烟火一样的怪胎在那里颤抖着自己一样的叫人肉麻。我有时候想,他们穿着母亲给买来的衣服,花着父亲给的零花钱,今天肯德基明天麦当劳的,精力可能要旺盛于常人吧。这也可能就是他们只知道用文字来颤抖和麻辣的一个原因吧,不知道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你非要他去描写一个裁缝,那就只能“一块布儿也是有灵魂的,在世界里施展着她婀娜的身姿”了。有人问三毛,你的文字那样吸引人,你是不是把生命交给了文学?三毛说,文字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最怕人家说我写的多高深多有哲理,有人说我写的东西好玩,我就特别高兴了。当她的男友发出了约请,要她到非洲去的时候,她认为那是很美好的一件事,文字是可以放下的,写信给编辑说要开天窗,就这样的走了。
 
    我有一个朋友特别的“文艺”,简直叫人没办法。你比如他描写的男人眼中的女人裸着身体,“那蓬松的秀发就像是天边的云彩,有点无精打采的流落在那白色的脸颊,细细的一棵树支撑着生命的最顶端,树下的两座高山是那样的诱人,她的脚下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没有河流没有山泉,有的只是叫人联想无限的深远,在那平原的尽头,丛生的杂草掩映着一汪清水,我在想,那是我生命的起源之地,也是我向往的无底深渊。我的钻杆,我的思念,是不是会沉没在那里边?”,要是你不提前知道,这肯定是会无限遐想的,就不如简写为“眼前站着的她,一丝不挂”。这就是文艺。
 
    从文艺到文艺,从文化到文人,我觉得先学会说话再谈论那些艺儿比较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二大爷的孤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