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唾沫不是忽悠的润滑剂

(2011-04-30 04:44:36)
标签:

影视剧

乌鲁木齐

陈佩斯

杂谈

分类: 闲言碎语
    好长时间自己老是觉得有些话要说,不说就如有鲠在喉一样的难受。尽管读书不多,那多少也算是个读书人,特别喜欢阅读史志类的读物,常常与那些已经远离我们的古人对话,破解我们迷惑的浮世乱象,而每每有一点儿收获,就心花怒放,手舞足蹈起来,一看就不是个能够耐得住寂寞的啃书族。

    受同事们的影响,为了减轻读书的劳累,少用些时间,就多看些讲坛类的节目。看节目不像读书,读书既枯燥又乏味,而看节目是又生动又省眼。因为能够站在那个坛上的非专即家,我多少还是有点专迷的。就好像是又回到了大学课堂里,听老师授课,眼耳并用,情绪也随着老师的讲解波动,不时的还会拍拍脑门,真笨真笨的骂自己,怎么就这点事都不知道呀!

    但看得多了,自己就有了取舍了,有些节目就不看了。倒不是因为人家讲的不精彩,而是精彩的有点过度,他一过度我就倒胃想吐,没办法,为了保护自己的胃,只能是选择那些比较合胃口的看。如果让我把那些讲坛类节目划划类,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一种是比较好的,就是我们说的言之有理说之有据的那些,况且老师们有时候还会谈吐幽默诙谐,很容易引起我们共鸣;第二类是照本宣科型的,就是备好材料上来读的,虽然普通话欠佳,也还勉强能够听得懂,只是缺少了许多感染力;第三种是叽叽喳喳型的,历史本来就是历史,谁也不可能篡改的,你只要讲清楚就行了,没有必要大呼小叫的,还加上些不太合乎情景需要的慢动作,偶尔还故作沉思状,不知他是在课堂上对历史思考的需要,还是看听众的反应,以便看看是否加入些更猛的料儿,如果下面反应冷淡,就改换口吻,总之是时间有限,讲不完就且听下回分解,也可以说他们这种型是现场需要型的;第四种就不好说是什么型了,用时下话来说可以叫忽悠型,整个一个大忽悠,把历史解析这么严肃的问题搞得是再通俗不过了,三岁小孩子都能听得懂,生怕人家听不懂,就加进些时尚用语做市井无赖状,爱咋的咋的吧,说急了还唾沫星子乱喷,真是滑稽透了。

    我们从小就受父母老师的教诲,要我们知书达理,前天看了博友的文章才明白是知书达礼,理礼是有区别的,也是有共性的,不懂理你要他知礼就很难的。那些满嘴喷唾沫星子大喊大叫的什么家们不知是否明理达礼,咱放下不说,就只是他们那瞎说一气就够我们受得了,有时候他们还故作镇定,讲完了总是把那个悬念吊得很高,故作神秘,也就是多亏了我们这些懒得看书的人了。看书的人越少,他们越喜欢,因为就像陈佩斯的小品,你没去过乌鲁木齐就好办,任由我忽悠,乌鲁木齐是大草原,城市边上还是草原。人们对历史的理解,暂且说理解还不能说认知和研究,好像更多的是从影视剧里来的,因为不想费功夫读书嘛,这是可以理解的。可要是把讲坛也办成影视剧一样,也可以虚构可以想象发挥,那那个讲坛上的人就不是老师了,和演员还有什么区别呀,与老北京天桥那些打把式卖艺的说书的又有什么区别呀,我看没么两样,要说区别就是形式变了地点变了。

    在世界读书日那天,好多网友都疾呼要读书读好书,我想也有许多的感慨吧?所以我们还是要静下心来,好好读书,不要老是干那些虚无缥缈的事,更不要人云亦云,跟风随流,也不要夕吃朝粮,把那点本来就不多的积蓄用来挥霍以抢人眼球,没用的。说了半天,你也许会问我为什么不举例子说明白点,主要还是考虑人家那些什么家们的面子,不好直接说。人家只要是能上台的,不是教授就是副教授,也不知他们的职称是怎么来的,反正论文作假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我看也差不多吧!不过,如果他们继续哄小孩玩,那我绝对的不客气,该骂的还是要骂,他听见听不见咱不管,不让骂他也管不了。你比如那个出了名的什么xxx讲几国的,就很是该骂。我们小时候听父母的,说是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可也控制不住那个好奇心,小学没毕业四大名著就看了个三五次了,后来上中学上大学没人管了,就撒开了看书,不能说看的不多,可始终都认为演义就是演义,那是靠了史志事实来讲故事的,不能当做历史的。但人家硬是把演义和史志混在一起讲,还浪得一名人称号,讲的好像入情入理,悬念不断,这不是大杂烩吗,哪是讲史呀。其实充其量也就是糊弄些没看过书的人,不是忽悠是什么!

    还是那句话,省点唾沫用来帮助你咀嚼和消化食物吧,靠那点润滑剂来忽悠迟早是不行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