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水果电池》说课稿
(2017-09-19 08:06:41)
标签:
教育 |
一、教材分析
《自制水果电池》是安徽大学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神奇的电》中的一节实验课程。电池是小学生接触的较安全的有电设备,在进行本实验之前,学生已经对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缺乏对电知识的认识,因此利用本节课对学生进行一些有关电池知识的普及,同时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主动探索的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虽然学生电池的知识储备较少,但却对新奇、动手操作事物的探索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本节课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实践能力。
三、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常见的电池,能够找出电池的正负极。学会制作简易的水果电池。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简单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初步养成团结合作、创新、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活动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制作简易的水果电池
教学难点:通过水果电池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四、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主要应用多媒体结合讲解法,并辅之以观察法、示范法、动手操作实验法以及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学习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简单的科学研究能力。
五、活动过程
1、直观导入,生动鲜明
在上课一开始,我将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带着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干电池、蓄电池、纽扣电池等等。并尝试着让学生找出电池的正负极,相机讲解电池的相关知识。并向学生渗透废电池不要随意丢弃,尽可能与其它垃圾分开投放的环保意识。
接下来用PPT展示水果电池,即自制的酸性电池,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以生动、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2、小组合作,探究实验
(1)动画演示,初步感知
观看教学影片《制作水果电池》,在观看影片之前,我会先出示问题:1、水果电池的制作需要哪些材料?2、水果电池的制作步骤?3、制作过程中有哪些要注意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教学视频,目的性强,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本次实验所采用的材料与课本中有所不同:
1、用柠檬代替了课本中的西红柿。因为柠檬的酸性更强,实验效果较佳。
2、对实验用的细铜丝进行了改进,将细铜丝改成带夹子的导线,这样更便于操作。
3、发光装置选用发光二极管,因为自制的柠檬电池虽然有足够的电压但是电流不够,而小于20毫安的电流可以使LED微微发光。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二极管有正负极,因此要提醒学生,在最后接入二极管后,如果二极管不发光,要尝试着反向接入。
(2)合作交流,总结方法
学生经过小组的交流和讨论,明确实验的材料、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我会通过大屏幕进行温馨提示:1、打磨金属片,插入金属片时注意安全。2、小组内要明确分工,相互协作。3、插入金属片时,动作要慢一些,以避免果蔬汁大量溢出。4、注意铜片和锌片的连接方式。(交替连接、相距1cm)
(3)动手操作,汇报展示
在这一环节,我将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我将走到学生中间,去观察学生的制作情况。我将从小组方案的制定、组员之间的协调配合、制作的具体细节以及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方面对每个小组进行及时的指导和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探究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的评价。最后,挑选优秀的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交流本组成功经验。
3、活动延伸,激发兴趣
实验结束之后,学生的头脑中势必会产生疑问:1、让灯泡发光的电是如何产生的?2、用其他的水果来做实验能让灯泡发光吗?我会相机向学生简单的介绍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两种金属片的电化学活性是不一样的,其中更活泼的那边的金属片能置换出水果中的酸性物质,从而产生了电。我会让学生课下通过读书、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以及还有哪些水果可以做成水果电池。以此来对本实验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4、板书设计
这种板书表达直观、形象,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便于学生记忆。
六、活动体会
1、对实验材料进行了改进,操作更方便,实验效果更明显。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融入到教学设计中。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实验,注重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分享品质的培养。
3、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评价的时效性,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