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珊珊
珊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53
  • 关注人气: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2015-12-22 18:53:01)
标签:

教育

11~20各数的认识》是之前所学习的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由于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并积累了一些认数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本节课要让学生通过数数、读数等活动,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含义、顺序和大小。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进程

    1、复习导入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学习的任务量较大,如果导入的内容过长的话很容易导致完成不了课程内容。因此,在导入环节我采用了简单的复习导入。从孩子们熟悉的0~10各数来导入,既能够让孩子们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行复习,又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2、动手操作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大量的操作活动有利于学生把新知识自觉归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在教学中要从从学生现实起点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初步感知十进制的概念时,我先带领学生认识1根小棒表示1个一,接着师生一起一边摆一边数,数出了10个一,这时我说明有时为了方便把10根小棒捆成1捆,通过提问“1捆有几根得出10个一就是1个十,接着带着孩子利用身边的皮筋去实际动手捆一捆,加深对1捆表示1个十的认识。

12的认识上,我提出:“摆出12根小棒,怎样摆能看的很清楚”这一问题。让孩子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实际动手摆一摆。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展示,让学生讨论:那种方法能一眼就看出是12?为什么?从感知到理解,到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比较、解释原因,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

3、培养数感

    通过课本上的6道练习题体会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人数经验,发展数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