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薛涛诗:《寄旧诗与元微之》

(2016-05-19 18:29:36)


摘 要:薛涛(781—832),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一生赋诗四十余年,创作了约五百首诗,是中国古代作诗最多的女诗人。薛涛作为诗名远播的剑南西川女校书,与众多高官名士酬唱往来,元稹就是其中之一。长庆元年(821),元稹迁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这一年,元稹作有《寄赠薛涛》诗。其后,薛涛将以前写的旧诗寄给元稹,并附《寄旧诗与元微之》以诗代简,对薛涛寄旧诗给元稹这件事做一个总结和说明。本文拟从音韵、平仄、诗意等方面对《寄旧诗与元微之》进行解析,希望抛砖引玉,引起广大学者对薛涛细腻诗风的深入探讨。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5/view-3127377.htm
  关键词:薛涛元稹 《寄旧诗与元微之》 
   
  薛涛(781—832),唐代著名女诗人,也是中国古代作诗最多的女诗人。她赋诗四十余年,与之唱和者多为中唐达官名士,原有诗集《锦江集》收诗五百首,流传至今的薛涛诗有九十二首,其留存诗作数量之多也居中国历代女诗人之最。 
  薛涛工为诗精翰墨,并创制了风行一时、流传千古的薛涛笺,堪称巴蜀第一才女。笔者对这位文采风流、多才多艺、品质高洁的女性十分佩服,在用心研究之后发现人们对薛涛诗的解读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兹以薛涛《寄旧诗与元微之》的解析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古典诗文和薛涛爱好者的关注,使得薛涛诗研究再上一个新台阶。《寄旧诗与元微之》原文如下: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 
  月夜咏花怜暗淡,雨朝题柳为欹垂。 
  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 
  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好男儿。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压韵。押韵是诗词等韵文的语言特点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吟诵顺口悦耳,便于记忆流传。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近体诗,用韵规矩较严格,一首诗限用一个韵。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不能错用。除第一句可用韵也可不用韵外,偶数句都要用韵,且韵脚字不能重复。薛涛的这首《寄旧诗与元微之》押韵,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第八句押韵,韵脚字分别是,它们都属于上平第四韵部——“韵。此诗在韵律上是符合律诗用韵规矩的,即一首诗只用一个韵,偶数句都用韵,韵脚字都自同一韵部——上平第四韵部韵,且韵脚字没有重复。 
  除押韵外,平仄也是诗词等韵文的要素。押韵是对韵脚字的要求,而平仄却是对整首诗中的每个字的要求。平仄的原则是:(1)每两字为一个节拍段,五字句形成2/2/1/2/1/2/两种格式,七字句则是在五字句前加上一个节拍段,形成2/2/2/1/2/2/1/2两种格式。(2)同句内平仄交替,对句内平仄对立。(3)相邻两联中,前一联的下句和后一联的上句必须平仄相粘(niān)。(4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一口诀是指处在奇数位置的字可违拗平仄要求,但处在偶数位置的字必须严守平仄规则。如果一联中出句违拗了平仄规则,则在对句中相应位置的用字就须予以补救,即使用相应的违拗法则。从平仄上分析,《寄旧诗与元微之》是一首七言律诗(平起),首句不入韵,第一、二、五、六句诗是“2/2/2/1”格式,第三、四、七、八句诗是“2/2/1/2”格式,其标准格式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薛涛这首《寄旧诗与元微之》的平仄如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与七言律诗(平起)的平仄标准格式两相比较,薛涛的这首《寄旧诗与元微之》在第三句第三个字,第四句第一、第三个字和第八句第三个字上与标准格式不同。不过,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即处在奇数位置的字可违拗平仄要求,但处在偶数位置的字必须严守平仄规则),《寄旧诗与元微之》还是平仄合律的。 
  此诗题目中的元微之,指元稹(779—831),河南河内人。794年,十五岁的元稹以明两经及第,成绩名列第一,时人称之为元才子。元和元年(806)初,元稹参加应制科考试,为第一名,状元及第(白居易为第四名)。元和四年(809),元稹为监察御史,出使剑南东川,由此结识薛涛。时东川节度使严砺死,元稹揭发其贪污事,得罪与严砺关系好的权贵。810年,元稹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来到江陵府后,元稹受到监军使宦官崔谭峻的赏识,从此,元稹走上了依附宦官之路。元和九年(814)元稹进京,转为通州司马。抵通州时,元稹有寄给白居易的书函,说自己行近四十,缴名取位不过第八品。元和十四年(819)元稹入朝为膳部员外郎。长庆元年(821),元稹迁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这一年(821),元稹有《寄赠薛涛》诗: 
   
  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词客皆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明本《薛涛诗》并没有载入薛涛这首《寄旧诗与元微之》,是后人从《元氏长庆集》中甄别出来的。《唐诗纪事》云:元微之赠涛诗(指《寄赠薛涛》一诗),因寄旧诗与之云。可知此诗是元稹寄诗薛涛后,薛涛回赠元稹的。此前的薛涛诗研究者都认为,旧诗指的就是这首诗,表明此诗是很久以前就写好了的,只是收到元稹赠诗后才寄与元稹,以诗代简向元稹述说情怀。笔者根据诗文内容大胆猜测:元稹赠诗薛涛后,薛涛将以前写的旧诗寄给元稹,《寄旧诗与元微之》则是以诗代简,对薛涛寄旧诗给元稹这件事做一个总结和说明,类似于薛涛寄给元稹的一个包裹,包裹就是薛涛的旧诗,而《寄旧诗与元微之》就是附言。旧诗具体所指,可能是薛涛与元稹初见时所作《四友赞》,薛涛与元稹热恋时所作《鸳鸯草》《池上双凫》等缠绵悱恻的爱情诗等。元稹《寄赠薛涛》作于长庆元年(821),所以薛涛的这首《寄旧诗与元微之》也应该作于其后不久,大约也在公元821年。和元稹《寄赠薛涛》中的相对,意为给予 
  第一、二句诗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道出了自己诗歌的艺术风格特点——细腻。,风度,风格。,姿态,态度。,这里用作副词,意思是仅,只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每个诗人都有自己诗歌创作的风格,我的风格却是与众不同:注重通过细腻的语言,描写刻画细腻的景物,表达细腻的心理情感。 
  第三、四句诗月夜咏花怜暗淡,雨朝题柳为欹垂,是薛涛用月夜咏花、雨朝题柳的事例向元稹自白何谓细腻风光,怜爱。,昏暗不明,如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二十四》: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亭午:正午。阡陌:道路。),隐隐约约的样子,如《列子·汤问》: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识其状。月夜咏花是因为我怜爱鲜花在昏暗不明的月光下隐隐约约的样子,雨朝题柳是因为我喜欢清晨雨中垂柳的姿态,这些都是我与众不同、细腻独到之处。《寄旧诗与元微之》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中的一二句是首联,三四句是颔联,五六句是颈联,七八句是尾联。除了字句数目、韵律和谐、平仄严格外,律诗还讲究对仗。这首《寄旧诗与元微之》的颔联和颈联都对仗。其颔联是:月夜咏花怜暗淡,雨朝题柳为欹垂。其中,月夜雨朝是名词对名词,而且都表示时间;咏花题柳是主谓结构的动宾短语相对应;,都表示原因;暗淡欹垂都是形容花柳可爱之姿的。只是因为词性不同,此联勉强算做工对。 

  第五、六句诗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是颈联,表明薛涛的对自己细腻的诗歌创作风格颇为自得。笔者认为,在第五、六句诗中,薛涛使用了一种特殊的对仗——流水对。它是把一句话巧妙地分成两句,使出句和对句字面上形成对仗,而意义上又连贯相承。元稹也有这样的流水对,如《遣悲怀》: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这两句诗中,出句(第五句)的和对句(第六句)的相对,都是副词,表示频率,意为经常,总是,动词对动词;深处自随,名词对名词。刘天文、陈文华等认为碧玉是薛涛以小家碧玉自喻,日本学者新岛尧认为碧玉指处女。笔者认为,这两种解释似乎都欠妥当。碧玉红笺,名词对名词,且还是颜色对,对仗工稳。出句(第五句)的碧玉和对句(第六句)红笺相对,证明对薛涛来说,碧玉是可以和红笺相提并论的东西。红笺当然是指薛涛创制的风行一时、名传千古的深红色小笺——薛涛笺。既然红笺指代的是让薛涛名重一时的薛涛笺,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碧玉也是为薛涛所拥有的,并且是让薛涛引以为傲的东西呢?结合本诗第一、二句薛涛自诩独知”“细腻风光,第三、四句举例何谓细腻风光,那么五、六句是不是也应该与细腻风光有关呢?笔者认为,此处的碧玉指的就是细腻风光,即薛涛自己细腻的诗歌创作风格。,随想;自随,自己随意的感想。薛涛的随想通常是以诗歌的方式记录在薛涛笺上。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这两句诗可以理解为:我总是把细腻的诗歌创作风格深深地隐藏起来。藏在什么地方呢?藏在薛涛笺上,藏在我的诗歌中。我随时都把自己对景致、对人生甚至对时局的感悟通过诗歌的形式,以细腻的表现手法记录在薛涛笺上。虽然我从未将自己独特的诗歌创作风格宣之于口,或者与众位诗友交流;但是,只要认真读过我写在薛涛笺上的这些旧诗,你就能体会和品味我的细腻风光 
  第七、八句诗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好男儿一直是薛涛诗研究的难点,张蓬舟、刘天文、吴柯等学者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年老,衰老。,与相对。,收集、聚拢,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整理。,所得,此处指薛涛自己以前写就的旧诗。老大不能收拾得,意为:我年龄一大把了,还不能将自己以前的诗文好好地收集整理出来。,同本诗题目之与元微之,意为给予,授予,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这里指元稹。,开辟,开发,如《汉书·张骞传》:(张)骞开外国道。贾思勰《齐民要术·耕田》:草干即放火,至春而开垦。”“,给予。如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有不平事。”“,优良的,高超的,如杜甫《哀王孙》诗: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男儿,男子,此处指男性诗友。就现存的薛涛诗看,薛涛出入幕府,酬答应对的都是高官名士、才子高人,而没有与其他女性诗人酬唱的作品。所以此处以男儿称诗友。与君开似好男儿可以理解为:我把这些旧诗寄给您,你把它们整理一番,开发一下,给那些诗歌造诣高超的诗人们,大家相互交流一下,看看他们能否领会我的细腻风光。对于自己细腻的诗歌风格,薛涛还是颇为自得的。 
  如上文所述,此诗约作于长庆元年(821),此时薛涛约四十岁,与薛涛作《段相国游武担寺病不能从题寄》的时间大约相当。薛涛与段文昌曾是同僚,是感情深厚的僚友,薛涛能以侬心犹道青春在,羞看飞蓬石镜中等语,以开玩笑的口吻,向段文昌直道自身酸楚事。且不论薛涛与元稹是否相恋,仅从薛涛称段文昌为段相国,而称元稹为元微之就可以看出:元薛关系应该比段薛关系更加密切。在大约相同的时间里,薛涛在写给与其有旧的段文昌的诗中,就已经在大大方方地调侃自己了,因此薛涛在《寄旧诗与元微之》中小小的自嘲也就不足为奇了。 
  值得说明的是,《全唐诗·薛涛》中好男儿教男儿。张蓬舟先生根据《元氏长庆集》将教男儿改为好男儿。吴柯先生认为,好男儿应该是教男儿。理由是:吴柯认为与君开似教男儿可以理解为寄给你开列出来以告诉我们的诗友们。这样理解似乎也说得通。可是,薛涛的这首《寄旧诗与元微之》本来就是根据诗文风格从《元氏长庆集》中甄别出来的薛涛诗,而《全唐诗》是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张蓬舟先生将《全唐诗·薛涛》中与《元氏长庆集》不同的字改回来,当无不可。另外,本诗第五句长教碧玉藏深处已经有一个字了,一般说来,在一首古诗里,同一个字反复出现是会降低诗歌水平的。《寄旧诗与元微之》是薛涛写给身为当朝翰林承旨学士的元稹的,薛涛当不会犯此低级错误。而且,薛涛的其他酬赠诗中也没有出现重复使用一个字的情况,所以,笔者也认为,最后一句诗应该是与君开似好男儿 
   
  参考文献: 
  [1] 张蓬舟.薛涛诗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2] 刘天文.薛涛诗四家注评说[M].成都:巴蜀书社,2004 
  [3] 吴柯,吴维杰.薛涛之谜[M].成都:作家出版社,2010 
  [4] 吴柯.薛涛《寄旧诗与元微之》新解[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5] 李红.谈薛涛诗歌的情感魅力[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6] 汪辉秀.薛涛因何名重一时[J].巴蜀史志,20082.省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